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着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唐太宗
- 别名:李世民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陇西成纪
- 出生日期:599年1月23日
- 逝世日期:649年7月10日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 主要成就:开创了着名的“贞观之治”
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原文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长孙无忌等曰:“夫人臣之对帝王,多顺从而不逆,甘言以取容。朕今发问,不得有隐,宜以次言朕过失。”长孙无忌、唐俭等皆曰:“陛下圣化,遣致太平,以臣观之,不见其失。”黄门侍郎刘洎对曰:“陛下拨乱创业,实功高万古,诚如无忌等言。然顷有人上书,辞理不称者,或对面穷诘,无不惭退。恐非奖进言者。”太宗曰:“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
译文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臣子对帝王,多是顺从而不敢违背,用甜言美语来讨人欢心。我现在提出问题,你们不準隐瞒,要说出我的过失。”长孙无忌、唐俭等人都说:“陛下圣德教化,使天下太平,就我们看来,没有什幺过失。”黄门侍郎刘洎回答说:“陛下拨乱创业,确实功高万古,正如无忌等人所说。但不久前有人上书,遇到言辞内容不合陛下心意,有时当面追根究底,致使上书言事的人都羞惭退下。这恐怕不是在奖励进言者吧。”唐太宗说:“这话很对,我一定接受你的意见改正错误。”
注释
长孙无忌:唐太宗时大臣,任吏部尚书
夫:发语词,文言文常用的助词之一
道:同“导”
黄门侍郎:黄门副官。黄门,官署名,备办百物,以供天子之用
顷:不久以前
诘:诘问,追问
谓:对……说
改:改正
诚:确实
隐:隐瞒
知错能改的故事
周处除三害 列宁砸碎花瓶改过 华盛顿砍小树
知错能改的名言
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
改身之过,迁(发扬)身之善,谓之修身。颜元《颜习斋先生言行录》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达尔文)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西塞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