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唐多令

2018-08-11 02:15:22 百科

唐多令

唐多令,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以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另有双调六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变体。代表作品有纳兰性德《唐多令·雨夜》等。

基本介绍

  • 词牌名:唐多令
  • 别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
  • 字数:六十、六十一、六十二
  • 始兴年代:南宋
  • 流行年代:南宋
  • 代表作品:《唐多令·雨夜》等

词牌沿革

《太和正音谱》注“越调”,亦入“高平调”。一名“糖多令”。周密因刘过词有“二十年重过南楼”句,名“南楼令”。张翥词有“花下钿箜篌”句,名“箜篌曲”。
南宋新声,刘过词为正体。重头曲,前后段第三句为上三下四之七字句法,第五句为三字读之六字句,形成此调子流畅又略为停顿的特点。刘过此词乃即兴应歌之作,于轻快之情调中又流露感伤。王奕《登淮安倚天楼》寄寓了古今兴亡之感慨:“直上倚天楼。怀哉古楚州。黄河水、依旧东流。千古兴亡多少事,分付与、白头鸥。祖逖与留侯。二公今在不。眉尖上、莫带星愁。笑拍危阑歌短阕,翁醉矣、且归休。”吴文英《惜别》:“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此词前段第三句衍一字,词风疏快而不质实,颇能体现此调特色。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以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为代表。宋元人俱如此填,若吴词、周词之添字,皆变体也。 按刘词别首首段起句“解缆蓼花湾”,“解”字仄声。第二句“好风吹去帆”,“好”字仄声。第四句“洛浦凌波人去后”,“凌”字平声。周密词后段起句“水调夜凄清”,“水”字仄声。尹焕词第三句“怅绿阴青子成双”,“绿”字仄声。第四句“说着前欢佯不採”,“前”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六十一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以吴文英《唐多令·惜别》为代表。此与刘词同,惟前段第三句多一衬字异。 按此词“也”字是衬字,《词统》于“纵”字注“衬字”,非上三下四句法矣。
变体二,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以周密《唐多令·丝雨织莺梭》为代表。此亦与刘词同,惟前后段第三句各添一字异。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中仄仄平。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仄、仄平
芦叶满汀。塞沙带浅。二十年、重过南。柳下繫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
中仄仄平。中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中仄、仄平
黄鹤断矶。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唐多令·惜别》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何处合成?离人心上。纵芭蕉、不雨也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
年事梦中,花空烟水。燕辞归、客尚淹。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
变体二
格律对照例词:《唐多令·丝雨织莺梭》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丝雨织莺。浮钱点细。燕风轻、庭宇正清。苔面唾茸堆绣径,春去也、奈春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
宫柳老青。题红隔翠。扇鸾孤、尘暗合欢。门外绿阴深似海,应未比、旧愁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範词作

  • 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 宋·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 宋·周密《唐多令·丝雨织莺梭》
  • 宋·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 宋·邓剡《唐多令·雨过水明霞》
  • 宋·刘辰翁《唐多令·明月满沧州》
  • 清·曹雪芹《唐多令·咏絮》
  • 清·纳兰性德《唐多令·雨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