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谓旧时的孝亲之行,与卧冰,尝秽,割股同为古代孝行,有成语卧冰哭竹。
2.三国时吴国孟宗的故事。唐代白居易编的《白氏六帖》说:“孟宗后母好笋,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笋为之出。”成语哭竹生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哭竹
- 类型:典故
- 相关成语:卧冰哭竹,哭竹生笋
- 典故人物:孟宗
- 历史背景:三国时期
- 书籍:白氏六帖
哭竹

八德故事—初集 孝篇
东吴孟宗,抱竹而哭。冬月笋生,母疾平复。
吴孟宗,字恭武,江夏人。少丧父,母老疾笃,思笋煮羹食。时冬节将至,笋尚未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以奉母,母食之而病癒,人皆以为至孝所感。
脾胃既衰,饮食无味,偶思一物,宛似异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况老而病笃乎。无如时当冬月,笋从何来。宗之哭竹,非乞灵于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恆理测度者每如此。
脾胃既衰,饮食无味,偶思一物,宛似异常甘美,急欲得而食之,此病人常情,况老而病笃乎。无如时当冬月,笋从何来。宗之哭竹,非乞灵于竹也,而竹亦效灵。情到至处,不可以恆理测度者每如此。
白话解释
三国时候,吴国里有个孝子,他姓孟,单名是一个宗字,表字就叫做恭武,是江夏地方的人。
他年纪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一个母亲,年纪已经是很老了。并且生的病症,又是非常厉害,却常想要鲜笋煮羹吃。这时候冬至节将要到了,笋还没有生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可以得到这个鲜笋。他就跑到竹林中,双手抱着毛竹,不觉两行眼泪簌簌的落下来,竟大大的哭起来了。
哪里晓得他有了这样的孝心,竟能够感动了天地,一忽儿地下就裂开了,尖尖的露出几枝笋出来。孟宗就拿回家里来,做了笋羹,给母亲去吃。等到吃完,他母亲的病症,就居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的感动。
哭竹生笋(来自百度图片)
他年纪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单单剩着一个母亲,年纪已经是很老了。并且生的病症,又是非常厉害,却常想要鲜笋煮羹吃。这时候冬至节将要到了,笋还没有生出来,孟宗没有办法可以得到这个鲜笋。他就跑到竹林中,双手抱着毛竹,不觉两行眼泪簌簌的落下来,竟大大的哭起来了。
哪里晓得他有了这样的孝心,竟能够感动了天地,一忽儿地下就裂开了,尖尖的露出几枝笋出来。孟宗就拿回家里来,做了笋羹,给母亲去吃。等到吃完,他母亲的病症,就居然完全好了,人家都说这是孟宗至孝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