哩用在陈述句末,表示肯定、猜测、夸张、强调等语气。跟“呢”略同 [a formal word in Chinese]。如:还早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哩
- 外文名:mile
- 性质:汉字释义
- 类型:汉子
- 音节分析:单音节
- 五笔:KJFG
- 仓颉:RWG
- 总笔画:10画
- 部首:口
详细解释
哩 lī
另见 哩 li
〈助〉
[方]:用于句中并列成分之后,表示例举,跟“啦”相同 [a particle,expressing exclamation,interrogation,etc。]。如:笔哩,墨哩,都在桌上放着。
另见{lī;lǐ}
哩 yīnglǐ
<名>
常用词组
哩哩啦啦
līli-lālā
[scattered;scat tered;sporadic;dribble in and out;straggle along] 稀疏、分散、时断时续的样子。
开会时间已到,但厅内哩哩啦啦才来了几个人。
哩哩罗罗
līli-luōluō
[verbose and unclear in speech;rambling and indistinct in speech;mumble away;talk endlessly][口]:形容说话啰唆,口齿不清。
哩溜歪斜
līliū-wāixié
[crooked;askew;shapeless and twisted]:歪歪扭扭;不正。
他的字写得哩溜歪斜的。
[(of walking) not steady]:[走路]左右摇摆。
这个醉汉哩溜歪斜的走过来。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玉篇》力忌切,音吏。出陀罗尼。《正字通》语余声。
又《正字通》音里。元人词曲,借为助语。
又《正字通》明制,冬至日,赐诸臣甜食一盒,凡七种,一松子海哩。郑以伟曰:字诸字书俱不载,今亦不识海哩为何物。○按五音《集韵》又莫六切,音目,楚人谓欺为哩,乃嚜字之譌。互详嘿嚜二字注。
又《正字通》音里。元人词曲,借为助语。
又《正字通》明制,冬至日,赐诸臣甜食一盒,凡七种,一松子海哩。郑以伟曰:字诸字书俱不载,今亦不识海哩为何物。○按五音《集韵》又莫六切,音目,楚人谓欺为哩,乃嚜字之譌。互详嘿嚜二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