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话剧院哈尔滨道里区兆麟街60号,始建于1957年,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大型表演艺术团体。建院以来,剧院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面方针。坚持深入广大农村、工厂、学校、部队演出,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尔滨话剧院
- 外文名:Harbin Theatre
- 地理位置:哈尔滨道里区兆麟街60号
- 建立时间:1957年
- 编剧导演:黄湘东,车连滨,张立君,董欣敏等
- 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
在职人员
编剧导演:黄湘东,车连滨,张立君,董欣敏,谢西等
哈尔滨话剧院
演员:牛硕,王迪,吴英,冉忠芬,吴连生,李彩霞,张世华,高桂杰,董兴顺,牛力威,史添庚,任帅,刘宝华,杨树良,李强,杨丽萍,赵岩,姜艳嫱,王健 ,王贺,王颜,李峰,李克伟,郈振超,宋佳然,李春波,韩笑、梁西、王禹、吴迪、郑昌盛、季颖、张柏岩等
舞美製作:夏江源,鲍铁宏,史天铭,曲杰,李华,李扬,李洪生,刘威,付哲,王宏刚,刘浩,吴昊,沈萍,宋毅锋,王玮等
文化工程
作为“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国家话剧院新建剧场于2007年底正式开工。新址整体包括剧场与办公楼两部分,总建筑面积达21000平方米。其中作为专为话剧演出而设计的国家甲等剧场,其外观设计含蓄而厚重,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与舞台元素,巨大的圆弧形墙体围拱起带有浓郁中华古建风格的石材起脊屋面,建筑整体显现出文化积澱的深厚与凝重。
据国家话剧院院长周志强介绍,国话剧场的独特之处在于舞台、观众厅、灯光及音响系统均专为话剧演出量身打造:在舞台设备的装置设计上,不仅在舞台中心採用了国际领先的鼓筒式旋转舞台,而且装有4个双层升降模组,可任意角度进行升降、旋转和倾斜,解决了许多导演“有创意无舞台”的现实难题,为话剧演出提供了灵活多变的舞台选择方案。同时,舞台上方安装了超高密度的56道吊桿,这在国内专业话剧剧场是极为罕见的,可以充分满足大型话剧的舞美设计使用要求。舞台前的升降乐池也为适应不同剧目的演出需要设计成了左、中、右三部分可独立升降区,既可共同升起组成伸出式台唇,又可分别降下成为高度不同的可利用表演空间。
人物
原任院长
赵有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影表演学会副会长。1966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85年—1990年曾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第一副院长。历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副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院长,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兼党委书记(2008年卸任)。19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称号。国家一级演员,主演的电视剧《故士》、《好爸爸,坏爸爸》、《秋白之死》等均获全国电视剧的“飞天奖”,其本人获中国电影表演学会的学会奖。主演的话剧作品《喝延河水长大的》、《保尔·柯察金》、《理察三世》,电影《都市里的村庄》、《解放》、《离婚》、《你好,太平洋》和电视剧《吴晗》、《儒商》、《孽债》、《难捨真情》等均获得很大的成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