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

2018-05-05 09:20:40 百科
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

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

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简称哈航校,是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创办的一所航空工业中等专业学校,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
  • 简称:哈航校
  • 创办时间:1951年
  •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类别:公立学校
  • 学校类型:航空工业学校
  • 学校属性:部属院校
  • 停办时间:1969年

学校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就面临着建设自己的航空工业,用自己製造的飞机来装备人民空军和发展航空事业的重要任务,抗美援朝战争使这一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突出了。为此,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航空技术人才的培养。1951年4月,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四局)成立后,就决定筹建航空工业学校以培养大批高质量的航空工业中等技术人才。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就是当时最先筹建的学校之一。
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从1951年6月26日开始筹建,直到1969年5月30日撤销,共培养了6297名航空工业技术人才,为我国的航空和航天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当时办得比较好的中等专业学校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是一所重点培养航空工业专业人才的中等专科院校。该校以教学质量高,校风过硬,享誉航空工业系统。曾一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合併办学,后又独立办校。在1969年5月下马,校改厂。1978年,一部分原航专教师干部调转河北廊坊市,组建华北航天工业学校。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百业待兴,中国航空工业需要规划发展,哈航校被列入苏联百余项援华工程名单中。
建校筹建工作从1951年4月开始,由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主办。
1951年6月26日,哈航校校址确定在驻哈空军一厂内,当时称“鲁班部队”,负责空军部队的维修。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接管此地后,拔款900万元,将哈中山路以东(现中山路137号)296.4亩土地,划定为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教学区,兴建教学主楼、实习厂和宿舍楼。
1954年10月,由哈尔滨市政府批准,将中山路以西77.6亩土地定为哈航校生活区,建立新的宿舍区。
建校初期,教学楼为几座日伪时期留下的旧楼和两个飞机库。教职员工与学生生活区分散在宣化街、文明街和方元里几处。1955年建成了哈航校教学主楼,现为风华中学。
1952年春季,哈航校正式招生,学校设4个专业:活塞式发动机製造、喷气发动机製造、飞机製造、航空零件机械製造专业。
1952年至1955年聘请的3名苏联专家指导办校与教学。他们是原苏联航校副校长、专家格里果利耶夫;原苏联航校教务科长、专家尤林;原苏联航校专科主任、专家契斯托夫。
1952年至1954年,中方的师资主要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学院等名牌大学本科生中抽调,还有从美国实习归来的工程师、教师等任教学骨干。航校后来把出类拔萃的毕业生输送到名牌大学进修,毕业后回校任教,以此来补充教师队伍。
首批学生主要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的连排级中学文化干部战士,少部分是来自吉林省各地保来的国中毕业生。从1952年到1955年的前四届学生,实行中学保送,航校审查的办法录取。1956年,社会中考统招,择优录取黑龙江与吉林的一表国中尖子生。
1953年9月校名改为东北第二工业学校,1956年恢复原校名,学制三年。1960年起为四年制。航校沿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校歌。1956年起由刘振堂任校长。
1958年,飞机製造专业师生提出结合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与製造农用飞机“黑龙江一号”的建议,仅用110天,就试製成功并飞上蓝天。试飞员是空军016部队的邓仲卿上尉,哈航飞机製造专业主任杨景佐陪同登机飞行。“黑龙江一号”在哈市市区上空飞行了两圈,在马家沟机场平稳降落。
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共青团一支部欢送下放同志合影(1958年)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共青团一支部欢送下放同志合影(1958年)
1958年11月10日,哈航校併入哈工大,以哈航专业为基础,成立了哈工大航空工程系。1959年停止中专部招生,建立哈工大附设航空专科(大专),设立3个专业:航空发动机製造、航空飞机製造、航空机械製造。招收国中毕业生,学制5年。航校校长刘振堂兼任哈工大副校长,三机部教育局局长张涛后来成为航校副校长。哈航校党委书记郭振三,是1936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副校长是闫振华(13级),是从七机部调任的。
1963年10月,哈航专又从哈工大分离出来,改为4年制,恢复原校名,原因是航校併入哈工大后,影响了航空工业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1965年,哈工大撤销了航空工程系。为哈航校代培的本科班1965年在哈工大毕业。按哈工大大专班招收的1964、1965年毕业的学生,虽然是4年制学业,统为大专生。
文革中,哈航校停办下马。经国务院等有关部门批准,改为航天部国营风华机器厂(代号哈254厂)。
1978年,原哈航校30余名教师和干部,统调到河北省廊坊市,成为华北航天工业学校主要领导和教学骨干。华北航天工业学校,升格为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即现在的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历史沿革

1951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接管了原空军一厂厂址,开始筹建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
1953年9月,学校改名为东北第二工业学校,隶属于第二机械工业部。
1956年,恢复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名称。
1958年11月,学校併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1963年6月,学校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出,恢复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当年停止招生,学校陷于动乱。
1969年5月,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改为国营风华机器厂(254厂)。
1969年12月,哈尔滨航空工业学校最后一届学生毕业,结束了作为学校的历史。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