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隶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的一所强、弱电专业相结合的二级工科学院。
学院学科建设始于1950年的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8年升为本科,学校更名为哈尔滨电工学院;1995年合校成立哈尔滨理工大学;1998年国家进行专业调整,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也进行院系调整,成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197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批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根据2017年9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实验设备总价值约4500多万元;有5个研究所、2个高技术开发公司和1个汽车电子研发中心,设有2个本科专业;在岗教职工12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43人,在读的博士研究生71名,硕士研究生703名,本科生2700余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英文名: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HUST
- 简称:哈理工电气学院
- 创办时间:1998年(学院)
- 所属地区:中国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 类别:二级学院
- 学校类型:理工
- 主要院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技术、电气绝缘与电缆等
- 主要奖项: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年)
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0年)
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年) - 现任校长:陈国庆(院长,2017年)
- 知名校友:张显友、蔡蔚、蒋念东、范瑜、张铁岩等
- 主管部门:哈尔滨理工大学
- 学院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52号
- 重点专业:2个(国家级、省级)
- 博士点:6个
- 硕士点:8个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专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历史沿革
1950年,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科始建于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设定电器科和电工材料科。
东北电器工业高级职业学校(1950年代)

1953年,北京机械製造学校电机专业併入(学校更名为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
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校更名为哈尔滨电工学院),设定电机系、电材系。
197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电气工程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77年到1998年期间,学校以强电为主的电气工程学科分为两个系,分别为电机系和电工材料系(1995年哈尔滨电工学院等三校合併组建为哈尔滨理工大学)。
1998年,国家进行专业调整,同时哈尔滨理工大学也进行院系调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原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合併成立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同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0年,“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获得批准。
哈尔滨电工学院(1980-1990年代)

2003年,“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和“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得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雷清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SF6及其混合气体的放电理论与套用基础研究”获得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电气工程学科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学科。
2007年,“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基础课“电机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工程电介质及其套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
2008年,“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2009年6月23日至25日,雷清泉院士申请并获得批准的第354次香山科学会议—“纳米电介质的多层次结构及其巨观性能”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
2009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定製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10年,“工程电介质及其套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同年,批准建设“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院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区整体搬迁至西区。
2013年7月,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9月,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称号。
2014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排名第二)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通过科技部专家组验收。
2015年1月,“先进电气装备製造与智慧型运行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首批黑龙江省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2016年,“电机与电器”二级学科被评为国防特色学科。
2018年,“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覆命名。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根据2018年2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在岗教职工122人,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导师6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3人,龙江学者7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黑龙江省新世纪优秀人才5名,黑龙江省级教学名师3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5支,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支,黑龙江省级教学团队2支。
实验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工程电介质专业委员会终身荣誉主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雷清泉教授
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电气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戈宝军教授
全国三八红旗手,博士生导师:
张晓红 教授
龙江学者青年学者:
陈明华 教授
教学团队:
级别 | 名称 | 人 |
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 | 电气工程教学团队 | 雷清泉 |
资料来源: |
教学名师:
序号 | 名师等级 | 名师姓名 |
1 | 省级 | 雷清泉 |
2 | 戈宝军 | |
3 | 周美兰 | |
4 | 李文娟 | |
5 | 校级 | 温嘉斌 |
6 | 梁艳萍 | |
资料来源: |
院系设定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2个本科专业;按照专业方向,设有6个专业系。
序号 | 本科专业 | 专业方向 | 院系名称 |
1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 |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 |
高电压技术 | 高电压技术系 | ||
电气绝缘与电缆 | 电气绝缘与电缆系 |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系 |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系 | ||
2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系 |
信息工程 | |||
资料来源: |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省级精品课程1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重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精品课程:
序号 | 精品课程等级 | 精品课程名称 |
1 | 国家级 | 电机学 |
2 | 省级 |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 |
资料来源: |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导论》
国家级规划教材:
序号 | 书目名称 | 教材名称 | 编着者 |
1 | 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机电类规划教材 | 电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 汤蕴璆 史乃 |
2 |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 电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 汤蕴璆 史乃 |
3 |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电机学(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 汤蕴璆 史乃 |
4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电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 汤蕴璆 罗应立 梁艳萍 |
5 | 电机学(第4版)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 汤蕴璆 | |
6 | 电机学(第5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 汤蕴璆 | |
7 | 普通高等教育电机与电器创新型规划教材 | 交流电机动态分析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 汤蕴璆 王成元 |
8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PLC电气控制与组态设计(第2版) (科学出版社) | 周美兰 周封 |
9 | 电机学 (中国电力出版社) | 戈宝军 梁艳萍 温嘉斌 | |
10 | 电机学(第4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 汤蕴璆 | |
资料来源: |
教学成果: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奖等级 | 获奖年度 |
1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定製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二等奖 | 2009 |
2 | 面向老工业基地工程技术型人才 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9 |
3 | 面向东北老工业基地‘定製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省级一等奖 | 2007 |
4 | 如何发挥评估对高校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的研究与探索 | 省级二等奖 | 2007 |
资料来源: |
学科建设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学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8个、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重点学科:
序号 | 学科授权点 | 名称 |
1 | 国家重点学科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2 | 省重点学科 | 电机与电器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资料来源: |
国防特色学科:电机与电器
学位授予: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 名称 |
1 | 电机与电器 |
2 | 电介质工程 |
3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4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5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6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资料来源: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 名称 |
1 | 电机与电器 |
2 | 电介质工程 |
3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4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5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6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7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8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资料来源: |
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
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授权点:
序号 | 名称 |
1 | 电机与电器 |
2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3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4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5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资料来源: |
学科水平及排名:
学院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围绕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内重大需求,逐步形成了在工程电介质理论及套用、纳米工程电介质製备及表征、高压电力电缆製造与质量评价关键技术、高压电力设备绝缘检测与诊断、大型电机运行与製造关键技术等方向的国内领先地位。
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发布,学院电气工程学科排名第20位。其中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二级学科排名全国第8位。
2014年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评出的2014-2015年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排名第10位。
2017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评B等级,位居全国排名前30%。
学术科研
科研平台
根据2018年2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研究型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工程研发中心1个、省先进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研究所5个。
实验室:
序号 | 实验室等级 | 名称 |
1 |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黑龙江省电介质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3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工程电介质及其套用教育部实验室 |
4 | 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 | 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教育部工程研发中心 |
5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6 | 省重点实验室 | 电机及其控制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7 | 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 黑龙江省超/特高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
8 | 省工程研发中心 | 大型电机电气与传热技术黑龙江省工程研发中心 |
9 | 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黑龙江省电气装备製造与智慧型运行2011协同创新中心 |
资料来源: |
研究所:
电缆技术与材料研究所 | 电气绝缘检测技术研究所 | 特种电机及控制研究所 |
电力电子套用技术研究所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所 | |
资料来源: |
研究成果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在研的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数十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奖数百项,出版学术着作数十部。每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80余篇。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介质工程实验室累计承担国家973计画项目、国家863计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30项,主要企业委託(合作)项目38项,科研获奖14项,发表论文169篇。
自然科学奖: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名称和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SF6及其混合气体的放电理论与套用基础研究 | 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06 |
2 | 大中型电机物理场分析与计算方法 | 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6 |
3 | 无机纳米/高聚物複合物的製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2010 |
资料来源: |
科学进步奖: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名称和等级 | 获奖时间 |
1 | 电力电缆用携带型变频谐振耐压及介损试验装置研製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7 |
2 | 新型複合笼条转子感应电动机及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套用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 |
3 | 耐磨陶瓷煤粉燃烧器的研製及套用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08 |
4 | 电力电缆线上负荷余量预测报警系统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0 |
5 | 无机纳米/高聚物複合物的製备及其介电性能研究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0 |
6 | 电力电缆线上负荷余量预测报警系统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0 |
7 | 掺杂元素对ABO3型光电晶体缺陷及光折变性能的影响机制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1 |
8 | 紫外光交联低压电缆用高效辐照系统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2 |
9 | 生产线用失重式连续配料称重系统 | 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2012 |
10 | 硅钢片水溶性半无机涂料及涂装工艺技术的研究 | 山东省科学进步奖三等奖 | 2012 |
11 | 自加热防结冰架空导线 | 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14 |
资料来源: |
学术交流
根据2017年9月份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实验室成员定期参加ICPADM、ICSD、ICMIC、CIGRE、JICABLE、ICMDPE、CSQRWC、EMEIT、EuroSimE、IFOST、COMPO、CEIDP、ICEPE等国际学术会议;定期参加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年会、全国绝缘材料与绝缘技术学术会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线电缆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学术年会、中电元协光电线缆分会、全国複合材料学术会议、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套用学术会议、全国电气工程博士论坛等。2015年8月承办了第十五届全国工程电介质学术会议。
学术交流

实验室部分教授以访问学者身份分别到南非瓦尔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义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研修;还派骨干人员到加拿大、美国、义大利、俄罗斯等知名大学出国访问交流。
文化传统
学院文化

学院隶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理工文化即学院文化。
校徽:哈尔滨理工大学校徽
校训:知行统一,博厚悠远。
校风:团结、奋进、务实、创新。
学风:勤奋、严谨、求是、自强。
校歌:哈尔滨理工大学校歌
电气精神
执着,踏实,朴素。
学习氛围好,品质善良,用功刻苦。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院 长 | 陈庆国 | 书 记 | 张 军 |
副院长 | 康守强 | 副院长 | 陶大军 |
副院长 | 刘 骥 | 副院长 | 吕艳玲 |
副书记 | 李 丽 | ||
资料来源: |
人才培养
学子荣誉
2015年,陈戢(电气12-8班)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际一等奖;同年,获得2014-2015年黑龙江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
2016年11月,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王学会(电气15-4)、王瀚晨(电气15-4)、许景华(电气15-4)获得国家一等奖。
2017年3月,周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16级硕士研究生)荣获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8月,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由电气学院学生张宇波(电气15-6 班)、孙文杰(电气15-10班)和姜嬴华(电气15-11班)参加哈尔滨理工大学代表队(共5人)获得一等奖。9月,罗一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4级)荣获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全国学联联合设立的“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
知名校友
姓名 | 成就 |
张奕黄 | 原北京交通大学电机与电器研究所所长 |
陈玲 | 同济大学环境测试技术研究室主任 |
蒋念东 | 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 |
罗应立 |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 |
范瑜 | 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
张铁岩 | 瀋阳工程学院(瀋阳工业大学)院(校)长 |
孙立军 | 东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
许承斌 | 哈工大威海校区教学带头人 |
张显友 | 哈尔滨市政协副主席,民进黑龙江省委主委,民进哈尔滨市委主委 |
丛培模 | 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
褚光宇 | 原锦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
宋淑艾 | 原中国证监会机关事务局局长 |
王宝良 | 牡丹江人大常委会主任 |
曹振全 | 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
杨成林 | 内蒙古银行掌门人 |
王竑弢 | 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总经理 |
孙贺影 | 朗讯(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
钟俊涛 | 特变电工瀋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
汪传斌 |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总工程师 |
焦钢军 | 哈电集团电机实业公司总经理 |
戴英培 | 上海电缆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
魏东 | 上海电缆研究所所长 |
时延平 | 新东北电气集团成套公司董事长 |
张锐 | 原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昆明市副市长 |
孙玉田 |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副所长 |
李广德 |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大电机研究所副总设计师 |
吴春玲 |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
赵若林 | 全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 |
温胜军 | 河南省电工材料专家 |
黄东洙 | 佳木斯市十大科技精英 |
佟志忱 | 辽宁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