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是哈尔滨理工大学前身校之一,为机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13000多名各类技术套用性人才。
学校始建于1950年8月5日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艺徒培训班。1960学校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第一机电製造学校,“文革”期间停止办学招生。1973年恢复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1978年招收第一批专科班学员。1983年改为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1984年招收第一届专科生。1993年更改校名为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学校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合併为哈尔滨理工大学,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技术学院。
截止至1995年,学校设有14个专业,实验室25个13451平方米;还附设高等教育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及考试中心、校办工厂等。共有教职工74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66人,中级职称108人;在校生2113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英文名:Harbin Collage of Industry
- 简称:哈工业专科、哈机电专科
- 创办时间:1950年
- 所属地区: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理工
- 学校属性:机械工业部属学校(1995)
- 主要院系:电机系、机械系、管理系(1995)
- 主要奖项: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
黑龙江省星火二等奖(1993) - 知名校友:叶青纯、李延芝等
- 主管部门:机械工业部(1995)
- 合併时间:1995年
校史演变
建校背景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随着哈尔滨、瀋阳等大城市逐步解放,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电器工业管理局根据全国恢复国民经济形势需要,对所属在瀋阳的第一厂、第五厂、第六厂、第九厂和在大连的第二厂等五个厂下达指示,要求举办艺徒训练班,为国家机电工业培养所需技术工人。
建制沿革
1950年8月5日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艺徒培训班在瀋阳正式开学成立。同年,培训班更名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技工学校。
东北电气工业高级职业学校

1953年学校更名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哈尔滨电器工业学校;同年学校迁往哈尔滨,更名为哈尔滨电器技工学校,后更名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第一工人技术学校。
1956年学校更名电机製造工业部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术学校。
1958年经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八局批准,原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术学校改为中专,定校名为“哈尔滨第一电机製造学校”,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八局。校址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新阳街。
1960学校更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第一机电製造学校(1961年黑龙江省科技学校併入哈尔滨第一电机製造学校。1962年哈尔滨电工学院(中专部)併入哈尔滨第一电机製造学校。1964年一机部哈尔滨第三机器技工学校併入哈尔滨第一电机製造学校)。
1966年 “文革” 开始学校工作基本陷于瘫痪,办学招生停止。
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

1969年学校改建为哈尔滨仪表设备厂,隶属哈尔滨市电子仪表局。
1973年5月21日,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批准,恢复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隶属黑龙江省。当年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7年恢复高考,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在继续办中专的同时,于1978年招收第一批专科班学员。
1983年经第一机械工业部批准,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改为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隶属第一机械工业部。
1984年学校招收第一届专科生。
1992年7月学校达到了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工程专科教育金工实习教学评估检查指标体系(试行)》所规定标準的优秀等级;12月,通过国家教委专家组对金工实习教学实地考察评估。
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93年,经国家教委和机械工业部批准,更改校名为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同年,国家教委批准学校电机专业列为国家重点专业改革试点。
1995年,经国家教委和机械工业部批准,学校与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电工学院合併为哈尔滨理工大学,改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技术学院。
典章制度
体制改革
在教学方面,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造,突出专科工程套用型特点,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在管理改革方面,以提高工效和服务水平为目标,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校内管理制度和后勤承包制度,试行了量化考核。
学制设定
阶段年份 | 学制 |
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艺徒培训班(1950) | 半年 |
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技工学校(1950-1951) | 一年 |
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哈尔滨电器工业学校 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第一工人技术学校 (1953-1954) | 一年 |
第一机械工业部哈尔滨第一工人技术学校 电机製造工业部哈尔滨电机工人技术学校 (1954-1958) | 二年 |
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1984-1995) | 三年 |
资料来源: |
办学规模
师资教员
阶段时期 | 实验室 | 实习工厂 | 教职工 | ||
总数 | 高级职称 | 中级职称 | |||
哈尔滨第一电机製造学校(1958) | 120 | ||||
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1978-1983) | 17个 1875m2 | 1 | 633 | 2 | 66 |
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1984-1992) | 20个 9827m2 | 1 | 672 | 23 | 86 |
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992-1995) | 25个 13451m2 | 1 | 743 | 66 | 108 |
资料来源: |
学院教授(部分):司乃钧、文冶秋、华振卿、肖雨亭、冯欣南、陈德祺、线恆录、孔繁亮、常宁
班级生数
1950年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艺徒培训班共招收学员400多名。1973年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设机械、电机2个专业、4个班级计159人;1978年招收第一批专科班学员,设电机、机械两个专业,计80人。1984年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学校招收第一届专科生5个专业共338人。
年份阶段 | 班级数 | 学生数 | 毕业生数 |
1950 | 13 | 403 | -- |
1950-1951 | 18 | 770 | -- |
1953-1954 | 18 | 168 | -- |
1954-1958 | 49 | 2010 | -- |
1978-1983(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 | -- | 327 | 160 |
1984-1992(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 | -- | 1432 | 377 |
1992-1995(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 | 2113 | 640 |
资料来源: |
机构设定
年份阶段 | 教学系科 |
1950 | 车、钳 |
1950-1951 | 车钳铣鉋铸锻、木型电焊、电机製造、电器製造 |
1953-1954 | 车钳铣鉋、电机製造、电气製造 |
1954-1958 | 车钳铣鉋、铸锻、木型、电机製造 |
1978-1983 (哈尔滨电机製造学校) | 电机製造、机械製造、工企自动化、工企会计 |
1984-1992 (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 | 电机製造、机械製造、工企自动化、工企会计、热处理 |
1992-1995(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电机、机械、电气技术、工企自动化、计算机、模具、机电一体化、焊接、会计、会计电算化、市场行销、精细化工、工业外贸英语 |
资料来源: |
科研院所:学校拥有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的高等教育金工实习教学指导人员培训及考试中心。
司乃钧教授

实习基地:校办工厂--哈尔滨潜水电泵厂是学校的金工教学实习基地、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机电设备厂是机械工业部、黑龙江省电力局的重点生产厂家。
办学成就
科研成就
1980-1995年主要科技成果: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得奖项 | 获奖时间 |
1 | 黑Q\HJ372-85电机标準 | 哈尔滨机电冶金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85 |
2 | YQSY充油式潜水电机机械密封攻关 | 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85 |
3 | YLM-230-4型炉用密封三相异步电动机 | 哈尔滨市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二等奖 | 1986 |
4 | Y型电机最佳化设计 | 哈尔滨机电冶金工业局优秀设计三等奖 | 1989 |
5 | 关于麻疹疫情预测的研究 | 哈尔滨自然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 1992 |
6 | YLT/YBLT阀门电动机的研製(哈尔滨工学院立项) | 黑龙江星火二等奖 | 1993 |
7 | 变电所倒闸操作模拟屏微机控制系统 | 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4 |
8 | YDC-20型原油电脱水程控装置 | 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4 |
9 | YQSY系列井用充油式潜水泵电动机及其机械密封 | 省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 | |
资料来源: |
产品研发:
哈尔滨潜水电泵厂生产的潜水电机和潜水电泵产品,多次被评为省优和部优。产品研发曾获黑龙江省、机电部优秀成果一等奖和黑龙江省优质产品证书。
学术刊物:
学校编印《哈尔滨机电专科学校学报》和《教学与研究》两种学术刊物。1995年编印了《科技成果彙编》其中收录论文468篇,着作近百部,科技成果百余项。
学术交流:
学术年会

学校曾主办国家机械委高教研究会专科组第二届学术年会。
学校与韩国、俄罗斯等高校建立了交流联繫;组织赴俄罗斯考察产品市场,接待俄罗斯客商到校办工厂考察等。
教学建设
专业建设:
学校进行产学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1992年制定了厂校合作电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试点方案,被黑龙江省教委和机械工业部教育司推荐申报国家教委,于1993年5月被批准列为国家教委试点专业。
1993年又制定了“校企合作、三三渐进”的会计专业教改模式试点方案和“产学结合、两期培养”的机械製造专业教改模式试点方案。
教学措施:
在全国中专教育工作会议(1980年)后,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制定了新的《教学计画》和《教学大纲》。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备课、讲课、辅导、作业评分五个标準。实施了以强化教育质量监督为内容的改革尝试。
学校实施校企合作,“双师”教学。电机、机械、工企会计专业与大连工具机厂等八厂一校合作办学;与齐齐哈尔第二工具机厂联合办学;与大庆等省市地方10多个企业建立了科技协作关係,在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
教学成果:
1992年12月,国家教委专家组通过对黑龙江、辽宁、江苏三省八校首批金工实习教学评估考察,学校金工实习教学考评结果名列前茅,被国家教委评估为优秀单位。
教务处被评为国家教委100所高校优秀教务处、黑龙江省优秀教务处。
1980-1995年主要教学成果
序号 | 项目名称 | 获得奖项 | 获奖时间 |
1 | 开拓会计实验室教学领域--建立会计教学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1989 |
2 | 机制工艺夹具课的课程建设与改革 | 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 1992 |
资料来源: |
人才培养
知名校友(部分):
姓名 | 职务 |
叶青纯 | 北京市委委员、常委、纪委书记 |
李延芝 | 黑龙江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
张贵海 | 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武凤呈 | 中共双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
杨涛 | 佳木斯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 |
资料来源: |
文化建设
办学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实现办学观念的转变:由等靠要上级拨款向多渠道筹资建设学校的转变;由教学单一型向教研产多元型办学的转变;由封闭办学向产学合作联合办学的转变,确立了“坚持以教学为主体,以科技工作和校办产业为两翼,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出专科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
讲演会

文化活动
学校开展了各类体育运动、师生书画展、当代大学生形象讲演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历届领导
历任校长:
年份时期 | 姓名 | 职务 |
1950-1951 | 何效宁 | 校长 |
1952-1956 | 王欣 | 校长 |
1959-1960 | 何玉琛 | 校长 |
1960-1961 | 赫赤中 | 校长 |
1962-1966 | 蒋仁安 | 校长 |
1973-1975 | 赵廷科 | 革委会主任 |
1975-1979 | 孟贤文 | 革委会主任 |
1979-1981 | 贾文山 | 校长 |
1981-1984 | 吴广厚 | 校长 |
1984-1993 | 常宁 | 校长 |
1993-1995 | 康乃真 | 校长 |
资料来源: |
历任党委书记:
年份时期 | 姓名 | 职务 |
1950-1951 | 宋卿怀 | 党小组长 |
1951-1952 | 範金山 | 党小组长 |
1952-1956 | 王清涛 | 党支部书记 |
1956-1961 | 王清涛 | 党支部书记 |
1961-1966 | 赵廷科 | 党支部书记 |
1969-1979 | 辛凡太 | 革委会核心小组组长 |
1975-1983 | 孟贤文 | 党委书记 |
1983-1985 | 王清涛 | 党委书记 |
1985-1991 | 吴广厚 | 党委书记 |
1991-1995 | 王家训 | 党委书记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