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前身为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其成立于1995年,经过15余年的发展与探索已建设成以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为基础,与工学相交叉的学科研究方向。
生命学院包括六个主要研究室: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空间生物学与航天医学,发育生物学,纳米医药与生物感测器、微生物生物工程和神经生物学研究室,与一个生物工程研究所。
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于2011年11月批准系升格为学院。学院从此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英文名: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简称:哈工大生命学院
- 创办时间:2011年11月
- 类别:公立
- 学校类型:综合
- 属性:211工程 985工程
- 所属地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现任校长:周玉
- 硕士点:2个(含一级、专业硕士点)
- 博士点:1个
- 博士后流动站:1个
- 主要奖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 院长:黄志伟
- 党委书记:李钰
历史沿革
1995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归属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
2005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中心。
2011年,生命科学与工程系从理学院分出,正式成立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2年,学院下属生物技术专业获“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2014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15年,“生物医学技术及转化实验室”获“黑龙江重点实验室”。
2016年,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中心。
2017年,“基因编辑系统与技术”获“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教学建设
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其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生命科学与工程系。学院以培养从事前沿研究和交叉学科领军人才为目标。学院建有生物工程研究所、微生物基因工程与微生物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中心。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和省重点实验室,校首批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在此基础上,2016年学校成立哈工大生命科学中心,作为哈工大首个学术特区和生命学院的高端人才和科研成果的蓄水池,生命科学中心在学校授权範围内,具有相对独立的学术、人事自主权以及人才培养体系,试点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一体的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与创新。
学院开展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优秀本科毕业学生可推荐免试硕士或可选择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学院设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拥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生物工程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生物医学工程是工信部新兴交叉重点学科、省重点学科和国防特色专业。
学院在科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画、海外合作项目、省(市)级重点项目等60余项。2018年,关于抑制SpyCas9活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每年发表SCI科研论文40余篇,2013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学院教师先后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自然》发表科研成果,其中关于爱滋病病毒结构的研究及关于CRISPR-Cpf1基因编辑机理的相关研究在全球学术界引起轰动。
师资力量
学科现有教师五十余人,其中教授14人(另有兼职教授十余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16人,讲师9人,实验技术人员12人,国际招聘学术带头人5人,教师博士化率100%,教授和副教授具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者82%。拥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外籍)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跨世纪人才1人)、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1人,国家863领域专家2人。在国外知名学术组织和学术机构兼职近10人,在国内重要学术组织与机构担任常务理事8人,国际学术杂誌编委2人。“985工程”二期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创新团队1个。
科研成果
成果名称 | 奖励名称 | 获奖人 | 获奖人排名位置 | 获奖时间 | 获奖等级 |
《分子诊断学-基础与临床》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 李钰 | 第三 | 2009.06 | 二等 |
微囊化缓释药物与诊断製剂的研究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 | 戴志飞 | 第一 | 2010年 | 一等 |
马铃薯薯渣液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艺方法 | 黑龙江省科技发明奖 | 杨谦 | 第一 | 2010年 | 二等 |
资料来源: |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院长 | 黄志伟 |
党委书记 | 李钰 |
副院长 | 吴琼、聂桓 |
党委副书记 | 喻庆勇 |
院长助理 | 蒋庆华、张立辉 |
资料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