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文化馆始建于1996年,由货币金融博物馆、哈尔滨商业票证馆、文革票证馆和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史馆等四个专业性展馆构成,总面积1500平方米,展品15000余件,其中的货币金融博物馆、哈尔滨商业票证馆、文革票证馆由张新知教授捐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商业文化馆
- 类别:高校博物馆
- 地点::哈尔滨市松北区学院路1号
- 竣工时间:1996年6月
- 开放时间:提前电话预约
构成
货币金融博物馆
创建于1996年9月,是全国高校第一家专业性钱币展馆。后经2002和2006年两次移址扩建,现面积300平方米,藏品6000余件,包括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货币、票证及金融史料等,分为“中国历代金属货币”、“明清纸币”、“民国时期国家银行纸币”、“民国时期地方银行纸币”、“民国时期地方私帖”、“人民货币和票证”、“日伪货币和票证”、“沙俄纸币”、“金融史料”等十个部分。其中,“日伪货币和票证” 系统全面地展示了日本侵华期间进行经济侵略与掠夺的金融物证,特色鲜明,为该馆独有。
哈尔滨商业票证馆
创建于2008年底,是展示老哈尔滨商业历史文化的专题性票证展馆。面积400平方米,藏品2000余件,包括民国及伪满洲国时期哈尔滨各种老商业票证及相关珍贵图片等,分为“哈尔滨商圈的历史定位”、“中华老字号的昔日风采”、“民族工商业的往日旧影”、“外商洋行的旧日风光”、“绚丽多彩的票证文化”及“在哈埠发行和流通的老纸币”等六个部分,内容的独特性和系统性为全国首家。
文革票证馆
创建于2012年,是全国首家专门展示文革票证的展馆。面积180平方米,藏品6000余件,包括文革时期的各种票券、证件、像章、语录、塑像及生活用品等,分为“红色的印记”、“神化的领袖”、“东方的圣经”和“时代的票证”等四个部分,作为“文革”那段荒唐历史的活化石,展品时代特色鲜明。
校史馆
哈尔滨商业大学校史馆作为商业文化馆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面积600多平方米,以152块展板系统全面展示了1952——2012建校六十年尤其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组建以来学科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成就、科学研究成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分为“历史沿革”、“初创基业”、“今日华章”、“领导关怀”等七个部分,充分展现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六十年的辉煌发展历程和商科为主,大商成才,大雅育人的鲜明特色。
功能
商业文化馆的功能定位为教育功能、教学功能和科研功能,这是由展馆藏品特有的多重文化元素、厚重历史底蕴、丰富专业知识和多彩艺术形式所决定的。
教育功能
货币金融博物馆中陈列的历代货币是中国数千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缩影,反映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治乱。其中的特色展品——“日伪货币和票证”在全面展示日本侵华金融物证的同时,深刻揭示了“弱肉强食”、“ 落后挨打”的道理,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人民货币和票证”部分展示的珍贵革命文物,是如火如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真实写照,对新时期振兴中华,实现民族复兴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意义。哈尔滨商业票证馆中陈列的民国及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商业票证及相关照片等,是老哈尔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真实载体,这些哈尔滨历史及商业文化的厚重辉煌对培育激发龙江儿女的爱乡情怀和建设热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革票证馆中陈列的文革时期的各种票证、语录、像章及生活用品等,真实记录和展示了文革那段充满灾难和浩劫的历史,具有极为特殊的教育和警示意义。校史馆展出的内容,尤其是商大人的艰苦创业历程和六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必将激发广大师生校友的爱校情怀,坚定我们创造哈商大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此外,货币馆和票证馆展品中所包含的科技知识如材质製作、设计印刷、防伪工艺、真假鉴别、污损处理等,又具有特殊的科普教育功能。
教学功能
展馆藏品中的货币、股票、汇票、本票、期票、债券、保单、存摺、商业票据及金融文献资料等,内含丰富的金融专业知识,是金融类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货币金融史等教学过程中难得的实物参考资料,使展馆成为金融教学的实践基地,发挥了独特珍贵的教学功能。
科研功能
馆中种类丰富,数量巨大的藏品,其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蕴藏着庞大的得天独厚的科研资源。可依託藏品在钱币、中国货币金融史、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金融侵略与掠夺、黑龙江地方货币和哈尔滨商业史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使展馆成为上述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
影响
建馆以来,商业文化馆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教育教学并举,领导专家肯定。建馆16来展馆已义务接待国内外各界来宾、社会公众及中国小、大专院校学生参观,在校学生授课、实习及新生入学教育等近10万人次,年平均接待6000余人次。藏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及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其在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以及普及货币金融知识、进行金融实践教学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各级领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早在建馆之初,展馆就得到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葆华、原中国银行行长王德衍、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史纪良、原中国钱币学会秘书长戴志强和亚洲钱币学会会长黄汉森等金融钱币界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支持,他们或专程参观,或题词相送,或赠品留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原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吴启迪、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原国务院学位办主任周其凤、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以及省政协主席杜宇新、省关工委主任孙维本、原黑龙江省副省长单荣范、马淑洁、朱典明、戴谟安等多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也曾先后莅临展馆参观指导。教育部原副部长章新胜参观展馆后,在题词中写道:“哈尔滨商大的货币金融博物馆是哈商大的一个亮点,货币所展示的天地是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缩影,是一部难得的好的教科书。值得学习,其精神值得发扬光大”。 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在《黑龙江教育简报》上批示:“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需支持则请相关处室支持一下……,分量不轻,可以组织一下社会宣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参观展馆后,亲笔题词:“对我来说,能够有幸参观贵校货币金融博物馆,是件非常激动的事。……这里精心收藏的纸币就是一本生动的金融及货币历史教科书……”。
——科研成果丰硕,社会各界好评。商业文化馆研究团队依託馆内丰富的藏品坚持不懈地进行钱币及金融史研究,完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发行货币研究》、教育部规划项目《半个世纪的金融侵略与掠夺——日本在我国发行的货币研究》、省社科基金项目《黑龙江地方纸币研究》等课题8项;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流通币研究》、《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外国货币侵华与掠夺史论》、《华俄道胜银行在华殖民化经营的金融物证》、《半个世纪的金融侵略与掠夺》等专着10余部;在国内外重要报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多项成果获省、部级社科优秀研究成果奖,其中,专着《东北革命和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先后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和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外国货币侵华与掠夺史论》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流通币研究》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创建金融教学实践基地 展示我国金融货币文化》还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以其独特的研究视角、新颖翔实的内容、充分严谨的考证、确凿可靠的结论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肯定,并被广泛引用和参考。亚洲钱币学会会长黄汉森、新加坡钱币学家吕荣熙、台湾钱币学家李高明等在其着作中多次将这些成果作为重要参考文献,并在书中多处引用。《外国货币侵华与掠夺史论》一书被日本NHK电视台拍摄的《贸易立国》专题片作为参考文献,并来馆实地拍摄和採访;《华俄道胜银行在华殖民化经营的金融物证》一书被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中东铁路》十集文献记录片作为重要参考文献,其中有关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秋林洋行及民族老字号等内容还专门来馆採访。
——多方媒体关注,展馆屡获殊荣。商业文化馆开国内高校货币金融博物馆、区域性商业票证馆和文革票证馆等专业展馆之先河,在展品体系设计、装饰布展风格、馆内设施配备,尤其是展馆成功的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得到国内外友好院校和社会相关部门的认可和借鉴。多家院校和银行派人来馆实地参观考察并特邀我馆专家前往指导,学习交流建立或完善展馆的做法及经验。我馆专家被多家高校和银行的货币金融博物馆聘为学术顾问。
商业文化馆多元化功能的充分发挥,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示範效应引起了多家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也为展馆赢得了多项荣誉。金融时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生活报、新晚报、黑龙江晨报等平面媒体,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哈尔滨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及人民网、搜狐网、东北网等网路媒体对商业文化馆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系统报导。商业文化馆作为黑龙江省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和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成员,已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历史文化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