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2018-05-03 01:13:00 百科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坐落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是一座典型的欧洲古典主义建筑。大楼始建于1928年,原为东省特别区图书馆。“九·一八”事迹后,大楼于1935年被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占据,成为刑讯和屠杀我抗日同胞的魔窟。1948年10月10日,在中共中央东北局和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在这里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座革命纪念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 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
  • 开放时间:1948年10月10日
  • 前身:东省特别区图书馆

纪念馆简介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国革命纪念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1948年10月10日开馆。
该馆馆舍是1931年建成的西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3层楼房。1933年9月,伪哈尔滨警察厅占用了这座大楼,这里成为日本侵略者镇压中国人民的罪恶场所。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曾在这里遭受酷刑后走上刑场。该馆藏品7000余件,历史资料5000余份。重要藏品有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用过的褥子,李兆麟将军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时穿的旧呢料裤子,全国着名战斗英雄董存瑞捨身炸敌堡后荣获的特级军功章──毛泽东奖章。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283平方米,陈列面积1200平方米。基本陈列是展出东北地区有影响有代表性的烈士事迹。展出文物、图片和资料1000余件。 目前,馆藏文物5000余件,图书、档案、文献、照片共30,000余件,初步构成了一部史诗般的东北革命文库。纪念馆还运用景观复原、大萤幕显示等现代手段,再现往日的悲壮场面,使人观后经久不忘。
该馆建馆以来共接待观众 728万人次。除经常开展烈士事迹报告活动外,该馆于1977年组建烈士事迹流动展览小分队坚持深入基层,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理想教育,足迹遍及黑龙江全省的地、市、县,还包括全国16个省市,宣讲烈士事迹2700余场,受教育人数160万余人次,受到文化部和黑龙江省政府的嘉奖,荣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称号。 由于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2007年5月24日,东北烈士纪念馆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该馆出版有东北抗日烈士事迹丛书和《东北解放战争烈士传》。与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所合作编写出版了《东北抗日烈士传》。东北烈士纪念馆 周恩来总理曾特别指示“要把烈士纪念馆办好,广泛地宣传革命的历史和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以教育人民”,并书写了“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的题词。

基本陈列

《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 展览分为序厅和五个部分。展示了在东北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不屈、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抗日英烈的事迹。
《伪满哈尔滨警察厅遗址及罪恶展》 通过展示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对哈尔滨地区人民的残暴统治,来揭露日本侵略者在政治上残酷镇压东北人民,在经济上不择手段掠夺财富,在思想文化上进行专制统治的殖民统治罪行。

珍贵藏品

馆藏的反映东北抗联斗争生活的文物,包含了抗联军事斗争、密营生活、文化学习、民众支援等各个方面,包括有杨靖宇穿过的大衫、赵尚志用过的手枪、赵一曼用过的大碗及写给宁儿的信、李兆麟牺牲时穿东北烈士纪念馆过的血衣等珍贵革命文物。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的细菌弹弹壳,是侵华日军暴行的罪证。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