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是由米歇尔·阿米瑞亚德执导的影片,伊桑·霍克等参加演出,讲述了这是一部现代版的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是纽约一家大公司——丹麦公司已故总裁的儿子,当父亲的幽灵将自己被兄弟克罗迪斯谋杀的真相告诉哈姆雷特后,他下定决心要替父报仇。
基本介绍
- 导演:米歇尔·阿米瑞亚德
- 编剧:米歇尔·阿米瑞亚德
- 主演:伊桑·霍克,凯尔·麦克拉克伦,比尔·默瑞,列维·施瑞博尔,山姆·夏普德,朱丽娅·斯蒂尔斯
- 对白语言:英语
- imdb编码:tt0171359
- 中文名:哈姆雷特
- 外文名:hamlet,The Tragedy of Hamlet, Prince of Denmark
- 其它译名:王子复仇记
- 出品时间:2000年
- 製片地区:美国
- 製片成本:$2,000,000 (estimated)
- 类型:爱情 / 惊悚 / 剧情 / 犯罪
- 片长:112分钟
- 上映时间:USA 2000年1月24日
- 色彩:黑白
- 线上播放平台:PPTV 暴风影音 优酷 土豆
- 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
- MPAA评级:Rated R for some violence
- 摄製格式:35mm,16mm
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现代版的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是纽约一家大公司——丹麦公司已故总裁的儿子,当父亲的幽灵将自己被兄弟克罗迪斯谋杀的真相告诉哈姆雷特后,他下定决心要替父报仇。
《哈姆雷特》是莎翁最着名的一幕悲剧,并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其中1948年由奥利佛·劳伦斯导演的版本最有成就,荣获当年度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五项奥斯卡大奖。
千禧版《哈姆雷特》由独立製片人兼导演麦克·阿尔默瑞德担纲,再度接受低成本製作的挑战。为了拍摄这部预算仅为200万美元的影片,麦克放弃了流行的超级35毫米的摄影系统,而改用了16毫米系统,不过这对于用惯了8毫米系统的麦克来说,还是感觉不错。儘管影评界一向不看好伊森·霍克,但是麦克认为伊森内敛的气质十分适合饰演忍辱负重的哈姆雷特形象,另一名主演卡尔·麦克兰契伦则是着名电视连续剧《双峰镇》的主角,演技方面自然无可挑剔。由于麦克的“勤俭执家”,在200万美元的预算内,仍然请到了着名音乐家卡特·博威尔(《冰雪暴》、《傀儡人生》)为影片编曲,使影片增色不少。 影片中哈姆雷特的那句着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台词是被安排在一家录影带出租店里念出的,而“戏中戏”也变成了哈姆雷特拍摄的一段电影,相信不少莎翁的崇拜者会对此嗤之以鼻,麦克是这样认为的:莎翁在作品中表现的内涵与现代生活很接近,而且莎翁写作的本意就是要娱乐大众,所以将他的作品放在一个现代的环境中来演绎,使之更贴近观众是对原作最大的敬意。也许正是对莎翁作品颇具深度的理解,这部影片在公映后,获得了不少影评的肯定,票房方面也表现合理。着名影评站电影批评是这样评价这部电影的:如果能够更多地像这样精彩地去改编经典剧作,也许更多的人会放下他们的后街男孩传记而转向海明威或者莎士比亚,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Hamlet | 伊桑·霍克 | ---- |
Claudius | 凯尔·麦克拉克伦 | ---- |
Polonius | 比尔·默瑞 | ---- |
Laertes | 列维·施瑞博尔 | ---- |
Ghost | 山姆·夏普德 | ---- |
Gertrude | Diane Venora | ---- |
Ophelia | 朱丽娅·斯蒂尔斯 | ---- |
Horatio | 卡尔·盖瑞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原着 | 导演 | 编剧 |
---|---|---|---|
杰森·布朗姆 Andrew Fierberg Callum Greene Amy Hobby John Sloss | 威廉·莎士比亚 | 麦可·阿尔梅雷达 | 麦可·阿尔梅雷达 |
幕后製作
影片中哈姆雷特的那句着名的“生存还是毁灭”的台词是被安排在一家录影带出租店里念出的,而“戏中戏”也变成了哈姆雷特拍摄的一段电影,相信不少莎翁的崇拜者会对此嗤之以鼻,麦克是这样认为的:莎翁在作品中表现的内涵与现代生活很接近,而且莎翁写作的本意就是要娱乐大众,所以将他的作品放在一个现代的环境中来演绎,使之更贴近观众是对原作最大的敬意。也许正是对莎翁作品颇具深度的理解,这部影片在公映后,获得了不少影评的肯定,票房方面也表现合理。着名影评站电影批评是这样评价这部电影的:如果能够更多地像这样精彩地去改编经典剧作,也许更多的人会放下他们的后街男孩传记而转向海明威或者莎士比亚,从而更好地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
製作发行
上映日期
国家 | 日期 | 国家 | 日期 |
---|---|---|---|
美国 | 2000年1月24日 | 印度尼西亚 | 2000年11月11日 |
比利时 | 2000年7月12日 | 德国 | 2000年11月23日 |
冰岛 | 2000年8月4日 | 英国 | 2000年12月15日 |
新加坡 | 2000年8月10日 | 法国 | 2000年12月27日 |
义大利 | 2000年8月25日 | 日本 | 2001年1月20日 |
希腊 | 2000年9月22日 | 巴西 | 2001年3月9日 |
斯洛维尼亚 | 2000年10月5日 | 波兰 | 2001年4月20日 |
瑞士 | 2000年10月12日 | 阿根廷 | 2001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