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和平区(辽宁省瀋阳市和平区)

2018-07-17 11:03:57 百科
和平区(辽宁省瀋阳市和平区)

和平区(辽宁省瀋阳市和平区)

和平区,隶属辽宁省瀋阳市,位于瀋阳市中心区域,从北至东分别与皇姑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瀋河区六个区接壤相邻,地处北纬41°75'17"-41°83'90",东经123°38'51"-123°50‘36“之间。总面积61.06平方千米。2013年,户籍总人口65万人,全区辖12个街道。

2016年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6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5.1%,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85.7%,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0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2%。

2018年9月,入选中国城区100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和平区
  • 外文名称:Heping District
  • 别名:和平
  •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 所属地区:辽宁省瀋阳市
  • 下辖地区:长白、瀋水湾、浑河湾、马路湾、西塔等12个街道
  • 政府驻地:十一纬路76号
  • 电话区号:024
  • 邮政区码:110000
  • 地理位置:瀋阳市的中心区域
  • 面积:61.1平方千米
  • 人口:64.3万(2013年) 
  • 方言:东北官话-辽瀋片-瀋阳话
  • 气候条件: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
  • 着名景点:东北解放纪念碑,太平寺
  • 机场:瀋阳桃仙国际机场
  • 火车站:瀋阳站
  • 车牌代码:辽A
  • 行政代码:210102
  • 区长:刘志寰 

历史沿革

明清之交,和平区区域还是一片荒原。仅在南端的罗士圈子、十里码头一带沼泽地边有几户人家,百十左右人口。
公元17世纪中叶,和平区北陲建西塔、皇寺等庙宇和永城、涌源等烧锅作坊。
和平区解放纪念碑和平区解放纪念碑
到19世纪末,中部地区开始发展,形成了七、八座村落,少则三、五户,多则二三十户。
清宣宗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略者把这块沃土辟成“两地”。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皇俄国以“合办东省铁路”为名,胁迫清政府将和平区西部的10700余亩土地划为“铁路用地”,归其统辖。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俄会战于瀋阳。日本无视中国主权,以接受战利品的名义,接管南满铁路,将“铁路用地”的面积扩大到13551亩,并更名为“南满铁路附属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朝政府将和平区的东部“商埠地”,由各列强办工厂、开商行,输出资本,垄断市场,商埠地成了“国际市场”。
辛亥革命后,和平区城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以大和民族永久占领之用心,策划“三区”。于1938年起建置了“大和”、“敷岛”、“朝日”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日,和平区解放。
1952年置解放桥街公所,1954年改称街道,1960年与劝业场街道合併成立劝业场公社,1963年恢复解放桥街道。
1956年改和平区。
1958年原新华区併入。
1959年2月24日,市人民委员会撤销北市、南市、北关3个区的建制,併入和平、瀋河、大东等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和平区辖20个街道:八经街道、砂山街道、新华街道、胜利街道、民主街道、南站街道、吴淞街道、西塔街道、北市街道、北道口街道、北站街道、遂川街道、圆路街道、云集街道、中华路街道、马路湾街道、集贤街道、新兴街道、南湖街道、十四纬路街道。
和平区和平区
2001年,和平区辖20个街道:南站街道、云集街道、民主街道、遂川街道、胜利街道、西塔街道、新兴街道、南湖街道、马路湾街道、砂山街道、北道口街道、中华路街道、新华街道、北站街道、集贤街道、园路街道、北市街道、吴淞街道、八经街道、十四纬路街道。
200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2004]78号)批准:将瀋阳市东陵区长白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16.2平方千米,原由浑南新区代管)划归和平区。
2004年,和平区辖:南站街道、云集街道、民主街道、遂川街道、胜利街道、西塔街道、新兴街道、南湖街道、马路湾街道、砂山街道、北道口街道、中华路街道、新华街道等21个街道。
2005年3月28日,和平区将原21个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6个。区划调整后,和平区辖16个街道:西塔街道、北道口街道、北市场街道、遂川街道、吴淞街道、中山街道、太原街道、八经街道、马路湾街道、南市场街道、新华街道、集贤街道、新兴街道、南胡街道、砂山街道、长白街道。
2006年7月28日,调整和平区长白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增设瀋水湾街道办事处,以长白街道办事处沈苏快速干道以东为瀋水湾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区划调整后,和平区共辖17个街道办事处。
2007年7月,和平区将原17个街道办事处调整:西塔街道、北市场街道、太原街街道、八经街道、、新华街道等12个街道。
2007年11月20日,和平区砂山街道办事处更名为浑河湾街道办事处。

区划详情

2007年11月,和平区辖浑河湾街道、新华街道、西塔街道、八经街道、马路湾街道、集贤街道、南湖街道、长白街道、太原街街道、北市场街道、南市场街道12个街道。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

和平区位于瀋阳市的中心,从北至西、至南、至东分别与皇姑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瀋河区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41°75'17"-41°83'90"之间,东经123°38'51"-123°50‘36“之间。面积61.1平方公里。

地质地形

和平区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均属下辽河平原。地形平坦而开阔,平均海拔50米左右。

气候特点

和平区属于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春季促短,降水少,回暖快;夏季高温多雨,空气湿润;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冬季长达6个月,寒冷乾燥。年日照时间为2480小时,全年无霜期为150天左右。
和平区(辽宁省瀋阳市和平区)

水文状况

和平区南跨浑河与浑南区相连。浑河,位于辽宁,发源于抚顺市,流经瀋阳,长约几十公里,是辽河的支流,古称辽水,又称小辽河。

人口民族

和平区户籍人口约64.3万人,居住着汉族、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等29个民族。
年末户籍人口64.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7人。人口出生率6.37‰,出生人口性别比104;死亡率6.87‰。自然增长率-0.49‰。计画生育率99.6%。

经济状况

综述

200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0.6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3.4% ,这一增长速度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7.4 亿元,同比增长 15.6%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83.2 亿元,同比增长 37.9% 。实现财政收入 8.61 亿元。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84.59 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3.3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1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7.2 %。实际利用外资 16252 万美元,增长 24.9 %。番的目标,国内生产总值、经营收入、利润、企业税收等主要指标分别达到24亿元、60亿元。
和平区(辽宁省瀋阳市和平区)
2013年,和平区实现GDP 805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74.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1.43亿元(税收收入90.65亿元,占比89.37%);基金收入50.72亿元(主要为土地出让收入)。
截至2013年12月31日,和平区政府直接债务为45.48亿元,担保债务余额为1.8亿元,地方政府负债余额为46.38亿元,债务率29.84%,负债率5.76%。
2015年,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1.4亿元,下降17.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5亿元,下降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5亿元,增长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500元,增长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78.8亿元;税收占比达到96.9%。
2016年和平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66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5.1%,服务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到85.7%,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10亿元,同比2015年增长2%。

工业

2013年,和平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0.4%,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12.4%。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5.8%;流动资产61.4亿元,增长25.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6亿元,增长2.3%;利税总额14.4亿元,增长29.2%。
2013年,建筑业增加值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建筑业总产值312.9亿元,增长9.9%;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工程契约额562.9亿元,增长28.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67.9万平方米,增长27.8%;实际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2.7万平方米,增长43.2%;利润总额9.2亿元,增长12.2%。
瀋阳市和平区具有近百年的商业发展历史和文化积澱,商贸集聚功能十分突出。全国着名商业街之一的太原街和世界上第二大朝鲜族聚居区的西塔街等商贸街区的集散能力极强,汇聚了中兴商业大厦、万象城、新世界百货等一大批知名商贸企业。和平区市场体系完善,拥有汽车配件城、炊具城等16个大型专业市场、10余条特色商业街、50余个贸易市场及近万个商业网点,构成全市最大的产品交易市场和购物区域,辐射人口达2400多万,直接影响着瀋阳周边8座超百万人口的城市群及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胜利大街市场群被授予“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在全省发展服务业先进城区评比中,连续3年荣获第一名;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8年全市排名第一。
201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6.1亿元,增长1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8.1亿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4270元,增长9%。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中国商业名区、中国金融生态区、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贸易

2013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4.3亿元,增长5.2%。
和平区和平区
2013年,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95.3亿元,同比增长14.4%;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3.9亿元,增长11.5%。
2013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汽车类零售额13.8亿元,增长23.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42.3亿元,增长0.9%;中西药品类零售额110.7亿元,增长37.1%;粮油、食品、饮料、菸酒类零售额13.5亿元,增长5.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4.0亿元,增长16.9%;日用品类零售额13.2亿元,增长7.1%;通讯器材类零售额7.3亿元,增长6.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0.4亿元,增长68.7%。
2013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55.2亿元,同比下降4.1%。其中住宿业企业实现零售额3.4亿元,增长11.3%;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51.8亿元,同比下降5.0%。
2013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个,交易额46.9亿元。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和平区科技型企业全年获得市科技创新资金支持项目128个,资金总额2877万元。申请专利总量2295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432件。全区拥有科研院所38家,民营科研机构75家,专利技术代办事务所9家,各类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229家,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累计达到960户;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引进国内外技术和管理人才全年达到6106人次;引进国内外技术团队全年达到20个。
全区拥有4个自建孵化器,孵化面积1.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实现总收入43649万元,实现税收3465万元。
连续七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区”称号。

文化体育

年末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1个,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10个,数位化社区图书分馆5个,社区书屋18个,少年儿童图书馆1个。
2013年参加瀋阳市第十三届运动会。在田径、游泳、举重、武术、散打、柔道、摔跤、跆拳道、击剑、足球、篮球、排球、桌球、羽毛球14项比赛中,我区获得团体总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三项第一名。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全区抽样监测各类人群5300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0.8%。全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6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6%。

教育事业

2014年,共有国小26所,国中11所,高中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中,小学生23864人,国中生11540人,高中生8150人。有幼稚园45所,其中公办3所,社会力量办42所,3-5岁在园儿童7644人。国小、国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及毕业率均为100%,高中入学率98.4%。2013年和平区中考平均分603.7分,连续十五年居全市第一。

卫生事业

2013年,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4个(含卫生室、医务室)273个。其中,医院26个,卫生院1个,急救中心1个,疾病防治中心(站)2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4所。
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3225张;卫生技术人员16555人,其中,执业医师5829人,助理医师98人,注册护士7898人。

社会保障

2013年,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5000人,徵收失业基金24100万元,领取失业金22549人,发放2089万元。全年工伤保险参保242430人,其中农民工办理工伤并缴费25000人。
为全区城乡低保户6421户、10685人发放低保金4492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由平均296.2元/人/月,提高到平均359元/人/月。全年共为困难民众发放救助金1316.1万元。
2013年,在集贤街道鑫贸社区等6个社区建设了6所示範性老年日间照料站。全区有民办养老机构5家,总计床位数430张。
开展了2013年“瀋阳慈善日”主题系列活动,募捐善款190余万元,发放善款134万元。

旅游

太平寺
瀋阳太平寺,俗称“锡伯族家庙”,位于瀋阳市和平区皇寺路178巷2号。是锡伯族人出资兴建的一座喇嘛庙。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始建,1752年(乾隆十七年)扩建,后又经乾隆四十一年、嘉庆八年、光绪二十八年重扩建,寺庙日臻完善。
和平区和平区
太平寺坐北朝南,布局严谨,雄伟壮观。原占地面积为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958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喇嘛庙形式。主要建筑有山门、前、中、后三大殿,东西配殿等,殿内塑有三世佛,宗喀巴佛,五护法神,四大天王等神像,该庙年久失修,于解放前就已遭到严重破坏,多数建筑被拆除,就地建了厂房。现仅存中殿三间,为硬山前廊式,灰瓦顶,檀仿彩画,柱为朱红地仗。
该寺原有石碑两甬,一为汉文,一为满文。其满文碑于1959年发现,当时已断裂,经修复后送瀋阳故宫保存。该碑记叙了锡伯族的早期活动区域和迁徙情况及建立太平寺的经过,是锡伯族保存下来的一件重要的历史文物,现已複製,在殿前树立。此外,还保存下来“锡伯族家庙”木匾一方,长270厘米,宽97厘米,厚40厘米,现存瀋阳故宫。
瀋阳市人民政府非常重视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的修复工作,1984年拨款修复了中殿,由民委管理。1985年2月瀋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10日,锡伯族家庙成功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实胜寺
实胜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名皇寺,位于瀋阳市和平区皇寺路206号,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秋,历时三载竣工,是东北地区着名的藏传佛教(密宗)寺院之一。皇寺是清太宗皇太极赐建的寺院,因而得名。皇寺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山门北行为三楹天王殿。大殿位于天王殿北。大殿西南是玛哈噶喇佛楼,因供俸玛哈噶喇金佛而得名。寺内还有办事房、花房等各种建筑物,总计殿宇79间。寺庙供俸各种佛像262尊,经典340部,法器30件,礼器231件,乐器16件,文物61件。皇太极每年正月上旬必率诸家亲王、大臣前来朝贺的蒙古各部王公到皇寺拜佛。
和平区实胜寺和平区实胜寺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是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瀋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原北市场福安里4号)。是一栋坐北朝南、面阔6间、进深1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其东侧4间就是1927年10月到1931年12月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省委书记陈为人等在此领导工人、农民、学生反对封建军阀压迫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恢复、发展党组织。8月,陈为人调上海工作,省委机关转移,这里成了省委机关的秘密交通站。满洲省委机关设在此处时,东首间是厨房、餐室,次间是张景珍(张光奇)办公室,第三间是客厅,第四间是陈为人及其夫人韩慧芝(韩慧英、王英)卧室。1985年,瀋阳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按原状陈列,正式对外开放。
东北解放纪念碑
东北解放纪念碑位于瀋阳市和平广场正中心。由碑体、拱带、碑座三部分组成。
纪念碑的北侧绿化带内,树有汉白玉石碑一方。上刻纪念碑文,碑文记录了我党我军在人民民众的支援下,为解放东北全境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建立的历史功勋。纪念碑是由瀋阳军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民政府共同决定兴建的。于1991年11月2日揭幕落成。该碑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园和湿地
和平区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南湖公园和中山公园均为瀋阳市的七大公园之一。辽宁展览馆、中华剧场等文化设施富有格调,满洲省委旧址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奋斗的历程,北市场地区的实胜寺为清朝盛京八景之一,太平寺是中国锡伯族唯一的一座家庙。“皇寺庙会”被列为瀋阳市四大文化品牌之一。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位于瀋阳市和平区南部原有的一片长形沼泽地带。始建于1938年,当时叫长沼湖公园,1946年改称南湖公园,占地面积52万多平方米。国民党政府统治瀋阳时,公园成了屠杀爱国志士的刑场。1955年人民政府开始进行全面规划和建设,现已建成有北方园林艺术风格的重点公园,是瀋阳市的七大公园之一。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瀋阳市和平区南京街和南一马路交叉处。原是日本侵略者供其居沈侨民娱乐而修建的。始建于1924年,1926年建成,当时叫千代田公园。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于1946年4月改称中山公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已成为瀋阳市七大公园之一。
瀋水湾公园
瀋水湾公园是瀋阳市的大型滨水公园,瀋水湾公园东起浑河大桥,西至沈铁桥,全长7.5千米。2003年7月投入使用。
和平区(辽宁省瀋阳市和平区)
长白岛森林公园
长白岛森林公园,位于浑河南岸长白段,东起三好桥,西至长大铁路胜利桥,北临浑河,南倚防洪堤坝,总长2100米,平均宽度约200米,总占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从前,这里是老旧棚户区,髒乱差的环境与一河之隔的瀋水湾公园形成极大反差,严重影响浑河景观带的环境与景致。

城市荣誉

2017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範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