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茵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医醇剩义》卷三。具有健脾化湿,利尿退黄之功效。主治谷瘅。症见脾胃不和,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浊气下流,小便不通,湿热入于膀胱,身体尽黄。
基本介绍
- 名称:和中茵陈汤
- 出处:《医醇剩义》卷三
- 功用:健脾化湿,利尿退黄
- 主治:谷瘅
组成
当归、茯苓、萆粟、车前各二钱,白朮、广皮、厚朴、砂仁、茅术各一钱,木香五分,山栀一钱五分,茵陈三钱。
用法用量
生熟谷芽各二钱,生熟苡仁各五钱,煎汤代水。
功用
健脾化湿,利尿退黄。
主治
谷瘅。
方义
方中苍朮、白朮、厚朴燥湿健脾,砂仁、陈皮、木香、谷芽理气和中,茵陈、赤茯苓、车前子、萆粟、薏苡仁利水渗湿,栀子清热解毒,当归入血和血。该方功能燥湿利湿,调畅气机。
运用
诊断要点为脾胃不和,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浊气下流,小便不通,湿热入于膀胱,身体尽黄。
临床常用于谷瘅。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医醇剩义》:“谷瘅者。脾胃不和。食谷则眩。谷气不消。胃中浊气下流。小便不通。寒热入于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瘅。和中茵陈汤主之。和中茵陈汤:当归二钱,茯苓二钱,白朮一钱,广皮一钱,厚朴一钱,木香五分,砂仁一钱,茅术一钱,山栀一钱五分,茵陈三钱,萆粟二钱,车前二钱,生熟谷芽各二钱,生熟苡仁各五钱。煎汤。代水。”
方论选录
《中医方法全书》:“脾胃湿阻气滞明显者选和中茵陈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