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是一个汉语成语,
拼音是duō duō bī rén,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出自晋·卫铄《与释某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咄咄逼人
- 出处:《与释某书》
- 拼音:duō duō bī rén
- 词性:贬义
- 近义词: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 反义词: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 解释: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成语
咄咄逼人
拼音
duō duō bī rén
基本解释
咄咄:使人难堪的声音。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引证解释
1、气势汹汹,使人惊惧。
《世说新语 排调》:“殷有一参军在座,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 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宋·朱熹《答方宾生书》:时论咄咄逼人,一身利害不足言。
清 赵翼《舒城题旅店壁》诗:“舆夫驺卒纷肩摩,咄咄逼人何太近?”
2.指后人超过前人,意思与“后生可畏 ”相同。
晋·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王濛子修善隶、行,子敬(王献之)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典故
东晋文学家顾恺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桓温的儿子桓玄也在,三人高兴抽籤玩文字游戏,就“危”字他们说道:“矛头淅米剑头炊”、“百岁老翁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婴儿”,殷仲堪部下参军咄咄逼人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有一目盲,因此说参军咄咄逼人。
近代* 朱自清《经典常谈》七:“书中攻击杨朱、墨翟两派,辞锋~。”
词语辨析
词性:贬义
【“咄咄逼人”常误写为“拙拙逼人”,应注意。】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气势汹汹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