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定位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一类航空口岸机场和首都机场的主备降机场。新机场本期工程飞行区跑道滑行道系统、航站楼主楼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万吨的目标设计,航站楼指廊、货运、航食等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的目标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南北2条远距跑道,南跑道飞行区等级指标4F,长3800米、宽60米,北跑道飞行区等级指标4E,长3400米、宽45米;新建32万平方米的航站楼、124个机位的站坪、5万平方米的交通换乘中心、9.5万平方米的停车楼;建设1座塔台和约1.34万平方米的各类综合保障用房,以及通信、导航等设施;建设场外输油管线、机坪加油管线、机场油库、加油站等。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公司进驻新机场设定基地。新机场总投资242.39亿元,其中,机场工程203.17亿元,空管工程7.52亿元,供油工程5.69亿元,航空公司基地工程26.01亿元。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呼和浩特盛乐国际机场
- 外文名:Hohhot-Shengle International Airport
- 简称:盛乐机场
- 所属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 地理位置: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 机场类别:国际民用航空机场
- 飞行区等级:4F级/4E级
- 跑道数量:2条
- 机场定位: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
- 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2030年规划)
- 货邮吞吐量:32万吨(2030年规划)
- 通航时间:2022年
- 开工时间:2018年3月
机场概况
呼和浩特新机场定位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区域性枢纽机场、一类航空口岸机场和首都机场的主备降机场。新机场本期工程飞行区跑道滑行道系统、航站楼主楼按满足2030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万吨的目标设计,航站楼指廊、货运、航食等按满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2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万吨的目标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南北2条远距跑道,南跑道飞行区等级指标4F,长3800米、宽60米,北跑道飞行区等级指标4E,长3400米、宽45米;新建26万平方米的航站楼、124个机位的站坪、5万平方米的交通换乘中心、9.5万平方米的停车楼;建设1座塔台和约1.34万平方米的各类综合保障用房,以及通信、导航等设施;建设场外输油管线、机坪加油管线、机场油库、加油站等。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等航空公司进驻新机场设定基地。新机场总投资242.39亿元,其中,机场工程203.17亿元,空管工程7.52亿元,供油工程5.69亿元,航空公司基地工程26.01亿元。
新机场综合交通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围绕新机场打造通过六纵(呼大高速、103省道、机场高速、209国道、金盛路、呼朔高速)、三横(南二环快速路、绕城高速公路、呼準与呼朔高速连线线)的道路交通体系,形成公路交通网。下一步将机场快轨和城际铁路引入新机场,实现航空、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融合,构建零距离换乘的总和交通运输体系。

此外,趁着新机场建设的契机,同步启动了空港经济区规划。空港经济区远期规划100平方公里,近期打造4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製造业、现代农业、物流保税四个类别八大核心产业。空港经济区的建设将有效助力呼和浩特市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呼和浩特市乃至自治区“交通升级、人才聚集、政策倾斜、经济腾飞”四大收穫,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设计规模
机场等级专业术语叫“飞行区等级”。飞行区等级用数字+字母来表示,第一部分是数字,表示跑道长度,“4”表示1800米以上。第二部分是字母,表示能起飞和降落的飞机的翼展和轮距,从A到F越往后越大。4F级机场可以起降各种大型飞机,配套设施必须保障空中客车A380飞机全重(560吨)起降。目前我国的4F级机场有首都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等。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搬迁工作在自治区、呼市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发改委、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10月呼和浩特新机场选址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批覆;2016年7月,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覆。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流、物流不断激增,城市框架不断扩大,白塔机场运量快速提升。城市已逐步包围机场,严重影响到机场规模的提升。航班起降穿越城市最繁华的新华大街,给居民带来噪声影响和安全隐患。同时,受空域条件的影响,白塔机场不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机场,相应限制了机场未来的发展。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进一步提升呼和浩特市的交通运输条件,打造区域性航空交通枢纽,2012年5月,呼和浩特市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搬迁事项;同年10月,自治区2012年第7次党政联席会议正式批准启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搬迁工作。
为积极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实现首府“两个一流”的发展目标,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在白塔机场搬迁工作启动同时,相应开展了新机场综合交通规划和临空经济区规划。新机场综合交通规划方面,新建南二环快速路至新机场的高速公路和新机场至黄合少的一级公路,依託现有的呼大高速、103省道、209国道、金盛路、呼朔高速公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实现“六纵三横”的公路网;新建机场快轨;引入城际铁路,实现航空、铁路、轨道交通、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融合,构建“无缝衔接”和“零距离换乘”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临空经济区规划方面,围绕新机场分两期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优先发展航空物流业和空港直接配套服务产业,重点发展临空商贸会展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临空高科技产业和临空现代农牧业,并为航空等高端製造工业和其他产业预留发展空间。通过整合现状区域产业资源,完善城市服务职能,打造产城一体、文化交融、配套完善的空港枢纽区,形成集总部办公、航空服务、高端製造、科技研发、商贸物流、文化休闲、商务会展、国际交流等多种职能的综合性临空产业新区。

规划历程
2012年4月,呼和浩特市启动了呼和浩特新机场选址报告的编制工作,按照国家规定的净空、环境、场地、交通等若干选址原则,最终敲定了和林县巧尔什营场址为第一推荐场址,并由市委、市政府正式命名为呼和浩特市盛乐国际机场。2013年12月,国家民航局委託中国民航工程谘询公司对新机场选址报告进行了评审。2014年10月,呼和浩特新机场选址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批覆。2016年7月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得到了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覆。
为保证工作进度,呼市已先期启动并顺利完成了呼和浩特新机场预可研报告的研究编制工作,并已得到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覆。此外,新机场总体规划、环评、文物保护、地质勘探等相关报告的编制工作以及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航站楼方案招标等系列工作也已开展,并取得显着进展。
在土地管控工作方面,和林县政府适时开展了土地管控和征拆前期工作,成立项目办,开展项目宣传、摸底等工作。
为实现资金良性运作、保证投融资效率,呼市机场与铁路建设项目办公室已开始组织编制投融资分析报告,并由国开行牵头联繫各家银行组成银团,解决资金筹措等有关问题。
2018年5月,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环评获生态环境部批覆。该工程主要由机场工程、供油工程、空管工程、航空公司基地等组成。工程总投资248.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1.7亿元,用于项目建设产生的生态、大气、声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污染、电磁辐射等方面的防护。
建设意义
随着呼和浩特新建机场项目的正式启动,空港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提上日程。未来呼和浩特空港经济区将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製造业、现代农业、物流保税4个类别8大核心产业,一期拟通过40平方公里区域的规划建设。
呼和浩特机场作为自治区的首府机场,不仅肩负着和平时期促进自治区民用航空发展的重任,在非常时期还将承担国家安全保障的任务。随着新机场设施容量的大幅增长以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将进一步巩固我国北疆国防安全。
机场作为航空运输和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呼和浩特市未来将形成崭新的空间布局结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都将与机场紧密衔接,有利于建设北方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航空枢纽。
新机场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呼包鄂”地区是内蒙古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与核心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正成为内蒙古经济快速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对带动全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和保障基础,对周边辐射区域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新机场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呼包鄂、呼包银榆经济区的产业布局和对外贸易发展,为更好地服务呼包鄂、呼包银榆经济区提供基础保障条件。
新机场建设有利于扩大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环境。根据呼和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将构建突出“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城市,即构成“城于大山之下,广川之上,碧水环绕,绿网镶嵌”的山水城市。结合城市现状和山水自然条件,中心城形成“两带、两轴、三心”的空间结构。搬迁白塔机场,建设新机场,为缓解白塔机场与城市发展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是呼市地区机场发展和我区民用航空发展的长远大计,是保证机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根本需要。
新机场建设有利于促进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临空产业发展。从国内外实践看,空港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範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範围内。白塔机场周边没有足够的空间发展空港经济。而新机场将为呼和浩特市空港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为呼和浩特市经济的腾飞增添新的动力。
呼和浩特市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蹟和旅游胜地,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游览观光。但由于现有机场设施条件不完备,导致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速度滞后于呼和浩特游客增长速度,对呼市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制约。而新机场的建成将改变机场影响旅游发展的被动局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白塔机场迁建,能够彻底解决制约机场和城市发展的瓶颈,提高首府机场的国防战略地位,将为我国北疆的国防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迁建后的新机场,通过呼市绕城高速、呼包高速、京包铁路、呼準铁路、机场高速等陆侧交通设施,可实现首府立体交通网路的构建和完善,也将极大完善内蒙古地区机场布局体系,有利于区域航空枢纽和北方交通枢纽的形成。
同时,整合航空、旅游、娱乐、商贸、酒店、餐饮、培训、会展、房地产等配套产业,形成自治区唯一的综合性临空产业园,能够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服务业有较大的发展并能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加快转移剩余劳动力。据估算,至2020年,呼和浩特空港经济区诱发的就业岗位将达到5万个,居住人口将达到9万余人。此“100平方公里的功能区”也将成为撬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新机场建成后,现有航站楼不会拆除,将会被改造为新的大型会展中心,用于发展城市会展业及相关服务业。迁建后释放出东部100平方公里新区空间,将建设一个“交通便捷、空气清新、疏密有度、宜居宜业”的生态环保低碳新城。
最新动态
2012年5月,呼和浩特市党政联席会议研究通过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搬迁事项;同年10月,自治区2012年第7次党政联席会议正式批准启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搬迁工作。
2014年10月,呼和浩特新机场选址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批覆。
2016年7月,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覆。
2018年5月,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环评获生态环境部批覆。
2018年8月23日,民航局、国家发改委联合对外公布《民航领域鼓励民间投资项目清单》,清单共包括呼和浩特新机场等28个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达1100亿元。
2018年11月2日-3日,财政部在京组织召开了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使用外资贷款对接会。会议议定新开发银行将贷款42亿人民币用于呼和浩特新机场建设,贷款币种为人民币,期限为20年(含5年宽限期)。
2019年1月2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覆呼和浩特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9年1月24日,新开发银行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就利用新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在呼和浩特市正式签署贷款协定。
2019年2月,新机场征地拆迁已经完成97%,新机场施工进场路完成总投资的67%,新机场试验段已完成工程总量的80%。
2019年6月,呼和浩特新机场市政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完成招标工作。
2019年7月12日,民航局签发了《民航局关于呼和浩特新机场总体规划的批覆》(民航函[2019]583号),呼和浩特新机场总体规划正式获民航局批覆,同意修改后上报的《呼和浩特新机场总体规划(2019版审定稿)》。这是近年来国内机场总体规划获批最快的机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