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味道(湖南卫视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片)

2019-09-28 11:48:44 百科
味道(湖南卫视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片)

味道(湖南卫视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片)

《味道》是一档由湖南卫视重金锻造的全新饮食文化类节目。作为国内首部以“地方菜系题材”为基础而打造的史上最精緻版湘菜“满汉全席”系列微短片,力争给广大吃货们来一次彻彻底底的湘菜革命。

与其它美食类节目海纳百川、蜻蜓点水的呈现方式不同,《味道》将火力集中于家乡味道——湘菜之上,小火慢炖,精雕细琢。不仅介绍了湖南这个地方有什幺名菜,而且综合地讲述了地方印象以及这道名菜的由来和製作方法等各个方面,不但深入讲解湖南当地饮食,更注重饮食背后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此次作为湖南卫视主导的饮食微纪录片,特意选用了湘菜作为《味道》第一季的作品。节目中不仅以高清数码全程录製了湖南最顶级的厨师现场烹饪过程,还对湖南的风土人情、发展痕迹、人们的养生之道作了独家记录,透过镜头细緻讲述了湖南与饮食的美味情缘,也展现了湖南人的火辣热情和对美食的情有独钟。

一贯注重大胆创新的湖南卫视,此次将新目标瞄準饮食文化市场,再次开创卫视先河,一改以往娱乐为主的风格,高调进军文化产业,以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为出发点,斥巨资拍摄专属潇湘风情的大型饮食文化纪录微短片《味道》。湖南卫视此番调转航向,就是希望藉助自身强大的平台力量和广泛的观众基础,将优质的湖南文化传播开来。民以食为天,因此通过展现湖南丰富的饮食文化,可以令潇湘风味飘扬四海,在观众享受舌尖上的美味诱惑之余,更易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基本介绍

  • 集数:第一季:100集
  • 每集长度:1:30分钟   4分钟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类型:全新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短片
  • 首播时间:2014年3月3日
  • 导演:李武望
  • 编剧:段瑶
  • 中文名:《味道》
  • 外文名:Real Taste
  • 其它译名:加油吧 湘菜
  • 出品时间:2013年
  • 出品公司:湖南卫视、芒果娱乐
  • 拍摄地点:长沙
  • 上映时间:2014年
  • 製片人:韩凌
  • 播出平台:湖南卫视
  • 播出时间:每天8:00、18:00、00:30
  • 播出状态:在播

节目分析

《味道》该片集“色”“香”“味”俱全,从创意到选材再到製作範畴,都是国内首部由顶级团队全方位精緻打造的中国传统文化微型系列纪录片,一方面旨在以一种崭新的模式来诠释纪录片的形式,打造一个“微记录”的全新概念,另一方面势必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影响世界,使之达到一个全新的文化高度。
湖南卫视为了更加完美的将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国养生、民俗文化、城市印象、中国守艺人、中国小镇等中国精彩文化系统性的普及全国,辐射全球。湖南卫视历史上第一次没有使用自己的製作团队,而是外挖的国内最顶级製作团队来完成,旨在向国内外展现中国5000多年以来的传统文化魅力及改革开放30年后的大国崛起和复兴之路。

背景音乐

说明:
《味道》背景音乐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原创音乐,着作权音乐,引用原声。

锋测

第1期:赵丽颖沉迷酱油菜
一直以来,走文化美食路线的湖南卫视全新节目《味道》吸引了不少艺人的关注,首当其冲的新生代花旦赵丽颖。平时很少做菜的赵丽颖一看到《味道》节目,便勾起下厨的强大斗志。称以前做菜的秘诀是以多放酱油为主,尤其钟爱红辣椒,这次可以和大厨学做湘菜,算是接受了正规教育。
第2期:刘恺威接棒《味道》锋测 自嘲做菜技巧为零
饮食文化微型纪录片《味道》目 前在湖南卫视播出正酣,与此同时,配合节目同步推出的中国微记录《味道》锋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继人气女星赵丽颖倾情加盟后,当红小生刘恺威拿下接力棒,热力参与到锋测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与观众分享孕中娇妻杨幂的“特别”美食经。
第3期:《味道》锋测明星来袭 “屌丝”大鹏最爱辣椒炒肉
《味道》锋测第三弹强势来袭,大鹏做客《味道》锋测,直呼看起来简单的“大菜”辣椒炒肉其实真不简单,并在节目中分享当初追求妻子时的“小窍门”,回忆记忆中的甜蜜味道。
第4期:《我是歌手》邓紫棋茜拉空降《味道》 女神都是“辣妹子”
作为2014年湖南卫视力推的全新饮食文化类微纪录片,《味道》自开播至今人气一路飙升,并且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明星参与其中。凭藉《我是歌手》一炮而红的两位90后实力唱将-——巨肺小天后邓紫棋和马来国宝级歌手茜拉也首度空降《味道》锋测活动,讲述各自对于味道的特别印象。
第5期:《味道锋测》:听丁子峻讲述“丁大厨“的人生味道
《味道锋测》第五期强势来袭,本期做客味道锋测活动的是丁子峻“丁大厨”,究竟“丁大厨”与味道分享了哪些秘密呢?《味道锋测》与您分享,丁子峻的人生味道。
第6期:《味道》锋测歌王PK,张杰韩磊“吃货”过招
湖南卫视《味道》锋测活动再度迎来明星大咖,继巨肺天后邓紫棋和马来甜心茜拉之后,《我是歌手》的两位实力男将张杰、韩磊也火速加入到了《味道》锋测的明星吃货团阵营中来。在台上,二人是叱咤乐坛的歌者;在台下,二人也是实至名归的“吃货”。

百人百味

第1集《金色啤酒鸭的幸福秘诀》
我是Jennifer,是个职业DJ,聚光灯下,我用音乐控制全场的感觉。DJ台是我的舞台,音乐是我的脉搏和心跳,我无法想像没有音乐的日子,“热血、魅惑”是我的音乐的味道。
做这行有七八年了,一个人从湖南出发,带着旅行学习的心情走遍了大半箇中国,收穫了许多属于不同城市的音乐特质,也逐渐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风格。DJ看起来是一个能掌握全场的酒吧灵魂,但其实也是黑白颠倒的暗夜行者,外表的光鲜不过是用青春的身体在扛。但我跟其他DJ不太一样,不用打上厚重粉底,依然光彩照人。因为我一直坚持自己做饭吃、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这是八年 前我离开家的时候,妈妈唯一叮嘱我的。
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懒于自己动手做饭,他们习惯点外卖吃快餐,觉得自己做饭费时费力,但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这份自己做饭的情结来源于妈妈。
记得小时候,一到周末,妈妈总是会做一种金黄溢香的鸭子,每次我都能多吃一碗饭,后来我知道这就是啤酒鸭。
“飘一代”的我们,在外不断飘着的日子,我自己也换着方法做过很多次印象中美味的啤酒鸭,但就是做不出妈妈做的那种特别的香味。
去 年过年回到长沙,陪着妈妈在冬日的暖阳下聊天,忽然心中馋起来,于是问妈妈应该怎样才能做出特有的小时候的“妈妈味”啤酒鸭。
原来妈妈习惯在鸭子炖入锅前,先用五花肉炒一遍,让鸭子表面沾满香香的猪油味道,这样炖出来的鸭子,更加鲜辣,更加味美,并且喷溢香气。妈妈製作啤酒鸭的独门秘诀原来就在于此,妈妈的讲述,也让我深深体味到母亲对我的爱。原来,从小时候起,为了能让我多吃一碗饭,竟然在做啤酒鸭时,花费了这幺多的心思,却从来不向我提起,直到我主动去问,这时才体味到,所有好吃的湘菜味道里的“妈妈味”,原来是用爱心烹製的。这幺多年,我一直“飘”在路上,到底为了什幺?我是不是应该停下来,陪在妈妈身边?
于是我重又回到长沙,在长沙工作稳定后,我认识了一个属于我的他,我们有着共同的音乐理念和生活目标,儘管只是蜗居在长沙城内一个小小的单身公寓,我们依然过得甜蜜、充实。
对于我与他的关係,妈妈不反对也不支持,只是告诉我,一个家哪怕再小,也要有一口锅两个碗,想要长长久久,就要让家有油烟的味、烟火气。其实我并不赞同妈妈这种老派的思想,但当他惊喜地称讚我做的啤酒鸭比外面餐馆好吃多了的时候,我的啤酒鸭,此刻裹上了幸福的味道、家的味道。
我愿意,把这道妈妈传授给我美味秘诀的啤酒鸭作为家传菜,传给我未来的孩子,因为我和我身边在长沙的幸福孩子,或许都是在湘菜的美味和家庭的温馨中健康长大的。
第2集《腊肉配热红酒,来自丹麦的味道》
我叫Justin,中文名字叫高杰。没错,我是外国人,也算半箇中国人。在贸易公司工作的丹麦爸爸,与在国泰航空做空姐的台湾妈妈,在北京的酒吧一见钟情,我与中国的缘分就此结下。
热红酒,是我从小就最喜欢的饮料,在我的家乡丹麦用Glgg这个字。这种冬日特饮是北欧家庭用来度过冗长阴暗冬季的必备佳品。就像湖南人自己家做剁辣椒一样,每家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比例或配方。小时候我就常和小伙伴们争论,自家奶奶做的Glgg是世界上最好喝的热红酒。那一锅冒着热气,浮着橙子、柠檬的热红酒,透着清新香甜的水果味道,还有其他香料混合的香气,有着让人无法抵抗的魔力。在寒冷的天气,热辣辣的热红酒让全身都暖和起来。因为喜欢热红酒的味道,不但自己爱喝,还希望能把奶奶的热红酒卖到世界各地去。
国际家庭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从小去过很多国家,韩国、丹麦、中国、美国……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念书时,大学毕业前的一个聚会上,我认识了一个同学,他是美籍华人,我跟他说起自己的理想就是来中国卖红酒。
大学毕业后,我在丹麦皇家空军服了三年兵役,在严格的兵营生活中,我几乎忘了自己卖红酒的梦想。直到去 年,我出乎意料地接到了那个朋友的电话,他说,你还记得你说过的梦想吗,来中国卖红酒吧,现 在正好有一家公司要在湖南组建一个红酒销售部门,我想起了你说的话,觉得你是不二人选……于是,我就这样来到了中国。
在长沙的工作很有趣,去不同的地方,结识不同的人,把自己喜欢的红酒,介绍给喜欢它的人喝。每天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现 在我偶尔会在Facebook上跟很多同学聊天,他们很多人都在吐槽生活,说自己过得很不顺心,像是没有灵魂的肉体穿梭在城市之间。但对于我来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从事的就是我最喜欢的工作。
青椒和腊肉,就是我来长沙认识的新“朋友”。刚来的时候我很不习惯辣椒,吃的时候口腔像着火了一样难受,但现 在适应得特别好,连吃饺子都要放辣椒酱了。湖南腊肉,则是我现在最喜欢的美食,因为用来配儿时伙伴热红酒实在是太棒了,当你吃一口腊肉再喝一口热红酒,湖南腊肉那种独特的烟燻气味,和热红酒的甜味中和,它们的香味在口腔里糅合,既浓烈又和谐。什幺?你说从来没有这样吃过?觉得中西结合很另类?Sowhat,我喜欢就可以。
是的,因为喜欢,我爸爸妈妈生下了混血的我;因为喜欢,我可以离开家乡,来到陌生的湖南;因为喜欢,我比我的同学们工作得更充实;因为喜欢,湖南腊肉也能配丹麦热红酒。
这就是我的美食故事,也是我的人生故事。我还会继续呆在中国,继续把我的故事写下去,因为,我喜欢这里,没有什幺不可以。
前些天,我在中国电视做得最好的湖南台,看到了很美的微纪录片《味·道》,我希望他们可以来拍拍我的红酒腊肉——丹麦混搭中国的味道。

国外网友跟风

《性感美女老外吃湖南辣椒》
性感美女老外吃湖南辣椒性感美女老外吃湖南辣椒
《JOSH和他的辣椒炒肉三明治》
JOSH和他的辣椒炒肉三明治JOSH和他的辣椒炒肉三明治
《法国厨师剁椒鱼头教学视频》
法国厨师剁椒鱼头教学视频法国厨师剁椒鱼头教学视频
《懒惰老外自己做剁椒鱼头》
懒惰老外自己做剁椒鱼头懒惰老外自己做剁椒鱼头

媒体评价

人民网

今 年 3 月 3 日起,湖南卫视在每天的00:30、8:00、18:00三个时间档滚动播放了饮食微纪录片《味道》,该微纪录短片以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作为开播第一季,介绍了湘菜经典名菜“辣椒炒肉”的製作方法,还对湖南的风俗、人们的养生之道作了特别报导,引起吃货们食慾大动。首播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表示:“节目把真正传统的辣椒炒肉完美呈现,让观众不仅爱上湘菜,更爱上湖南。”

金鹰网

熟悉湘菜的观众对辣椒炒肉一定不陌生。首播结束后,记者收到观众反映:“节目把真正传统的辣椒炒肉完美呈现,画面精緻,带有湘韵,勾引起湖南同乡的淡淡乡情”《味道》把湘菜的美味以及文化背景详细地给观众娓娓道来,让观众通过萤幕从视觉上带动味觉的颤动,同时领略背后的文化湘情。湖南卫视此番以高质量的製作和文化风情打破了大众予以定位的娱乐王国印象,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

湖南日报

在面对採访时,製片人韩凌并不讳言,《味·道》在策划时受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启发。不过,两者虽同为饮食类的纪录片,但有着很大区别。最明显的,《味·道》是微纪录片,每集4分钟;在表现形式上,《味·道》从每一道菜入手,来展示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而且,根据如今短而快的消费习惯,《味·道》不局限于传统媒体,还瞄準新媒体用户。韩凌希望,“一段时间后,回过头来看,这个片子还不会过时。”
第一集《辣椒炒肉》在湖南卫视播出后,被上传至网路,很快就被土豆网、爱奇艺等10多家视频网站转载,一天总阅读量达100多万次。

网易

湖南卫视重磅打造的全新文化类节目《味道》自3月3日开播以来受到观众的好评。一改以往娱乐为导向的风格,湖南卫视此次以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在介绍中国料理的同时引发了观众对中华传统餐饮文化的热烈追捧,开启2014年饮食类微纪录片的热潮。

幕后花絮

受“舌尖”启发
2013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大众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火热追捧,掀起了中国纪录片市场的一个高潮。
面对日渐火热的纪录片市场,湖南娱乐频道在探索市场转型中,思索着策划一档能被人记住的节目,他们提出“微纪录”的概念,以短节目满足新媒体时代的观众需求。鑒于饮食节目有深厚的观众基础,于是从饮食入手,推出微纪录片《味·道》。
摄製精益求精
近距离的细节拍摄,详细的製作过程,新鲜饱满的瓜果菜蔬,调动起观众的味蕾神经,观众看到的是“最唯美的饮食节目”,殊不知,其背后是艰难的创作过程。
3月20日上午,摄影棚内正在拍地方特色菜“湘西性肠”。摄製组对光线、构图、色调精益求精,对每一个镜头反反覆覆拍,用总导演李武望的话说,是为了“让观众看清楚所有的步骤”。
要在4分钟的时间里,完整叙述一道经典湘菜的烹製过程和文化内涵,製作团队刚开始并无把握。第一天拍《辣椒炒肉》,为了收集足够的素材,前后拍了6遍,共耗去17个小时。以致从业20年的厨师陈德华都感慨,“第一次这幺累。”这一集的解说词,也写了12遍才定下来。
有了丰富的素材,后期製作人员冥思苦想,如何用精緻的画面、简短的语言,展现湘菜的文化内涵。不断的排列组合,才有了最后见诸萤幕的《辣椒炒肉》。就这样,摄製团队慢慢摸索出一套拍摄流程,形成了包括“引言、食材、刀工、巧技、秘诀”等在内的结构。
弘扬湘菜文化
“百厨百菜,百味乡思。”李武望介绍,《味·道》第一季湘菜系列,计画拍100集。这100道菜,是湖南省湘菜产业促进会组织专业团队甄选出来的,都是最有代表性的湘菜和地方菜,现场烹製的师傅,也全是活跃在一线的顶尖厨师。
与传统纪录片不同,《味·道》尝试通过浅显的方式,传达美食背后的文化内涵,让过去被认为无趣的纪录片以崭新的形式重新走进观众的视野。
“谭延闿,字组庵,湖南茶陵人。幼而敏承家学,长而授翰林编修,笔酣墨饱,举箸存思。组庵菜,因其得名,传世。”《组庵菜》开头,寥寥几语,勾勒出这道菜的历史渊源。在介绍经典名菜製作方法的同时,还融入地方风俗、养生之道。如《豆腐鸡汤》中,导演另闢蹊径,让厨师在节目中还原豆腐这种中国特有佳肴的製作过程,引起人们对如何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思考。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味道”,年轻一代从中感受饮食文化,家庭主妇学到实用技巧。《腊味合蒸》中提到,“物须久放,则非盐不可,故陈肉味鹹。张师傅有一计,可巧除其鹹,取 腊肉、腊鸡、腊鱼,入净锅焯水,水中入盐少许,便可夺去藏于肉中的鹹味了。”许多这样的小技巧,很自然地融入节目中,让人耳目一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