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男,汉族,1958年2月生,安徽省合肥市人。1997年6月加入民盟。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
现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省委副主委。安徽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周杰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安徽合肥
- 出生日期:1958年2月
- 毕业院校:安徽工学院
- 政治面貌:民盟盟员
人物履历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本科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年9月至1985年1月在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
1985年2月至1997年8月安徽工学院(现合肥工业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助理等职务。
1997年9月至2007年4月合肥工业大学任教、材料学院副院长,1999年任教授,民盟合工大副主委、主委,省政协九届常委。
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民盟安徽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
2009年5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
2017年12月,民盟中央委员、民盟省委副主委。
2018年1月,安徽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任免信息
2017年12月20日,根据安徽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多项人事任免,免去:周杰的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职务(系职务变动)。
2018年1月28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当选为安徽省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成就
2007年5月以前在合肥工业大学23年,先后承担各类科研与技术开发项目近30项;先后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二次,荣誉奖一次;司局级科技进步奖三次。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一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2011年担任主任的安徽省人大志编辑室被评为“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本人被评为“安徽省人大食品安全江淮行活动”先进个人。主编的《安徽省志·人民代表大会志》(66万字)于2014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
人物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
1.凸凹棒石粘土精细加工,改性与套用研究
凸凹棒石粘土是一种天然硅铝盐类无机非金属矿物。技术上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非金属矿领域。该研究方向主要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凸凹棒石资源的稀缺性。全世界仅美国、西班牙、塞内加尔、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这种矿物资源,其中我国也仅有安徽明光至江苏肝胎一个矿带,但探明储量超亿吨。我校地处安徽开展此类研发工作,条件有利,意义突出。二是凸凹棒石粘土具有吸附性、胶体性、催化性、以及隔热、吸音等多种优异的性能,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工业用途,享有“千土之王”之 美誉,在其精细加工表面改性,以及实际套用等研究方面前景十分广阔。三是天然凸凹棒石晶体颗粒细小,已进入一维纳米材料範畴,因此,在凸凹棒石纳米材料的研製,改性以及套用技术方面的研发空间十分巨大。
已主持完成过安徽省“九五”科技公馆项目,“明光凸凹棒粘土精细加工与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和 机械部教育司基金项目“凸凹棒粘土有机化改性技术”以及一些横向套用开发项目,其中前者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并在《矿物学报》、《硅酸盐通报》、《中国非金属矿导报》等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该方向合作单位安徽巢车矿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凸凹棒石粘土加工企业,拥有国内领先攻击先进的生产装备,而我校资环学院、化工学院以及材料学院三个学院在该方向上形成的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这些都为该研究方向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因此在我国是一个前景广阔、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2.消失模铸造技术
消失模铸造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刚兴起的新型铸造工艺技术,属先进制造技术领域。该技术将实型铸造技术真空负压铸造技术、转移涂料科技等三大铸造新技术集于一身,从而字工艺条件上可实现清洁化生产,在铸件大小、複杂程度、合金种类、以及生产批量等适应性上又可几乎不受任何限制。因此,消失模铸造技术被称为20世纪末具有革命性意义的 铸造新技术,也是21世纪铸造工艺技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曾先后承担合肥市重点科研项目“消失模涂料的研製与套用”和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箱体类铸铁件真空--EPC法铸造关键技术及工业化研究”。前者已通过技术鉴定并获省级科技成果和实际生成套用。另有多篇学术论文在《铸造》、《铸造技术》、《铸造工程.造型材料》《铸造工程与铸造技术的综合套用》等专业期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