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周志太

2018-08-13 12:52:13 百科
周志太

周志太

周志太,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首席专家,安徽省三级教授,淮北师範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理事,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周志太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 性别:男

履历

1985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首届东北三省省委党校联办研究生班政治经济学专业,师从着名经济学家张维达、仇启华、张大简;1990年到1992年7月在吉林大学经济系读理论经济学研究生,师从经济学家蔡钤——中国生产力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白城师专政治系主任;白城市人才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吉林省政治经济学学会理事和吉林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
自1987年起,先后在《长白学刊》、《学习与探索》、《人大複印报刊资料》、《社会科学战线》、《光明日报》、《改革》、《统计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湖南大学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一百四十余篇。

代 表 作 影 响

一、20世纪成果概述
《谈劳动契约制》(1987)提出,社会主义生产关係与劳动契约制的一致性。《入关与我们的对策》(1992)是企业集团化、产业协会化、经济市场化。《论服务市场》(1995)率先系统、全面的分析了服务市场的性质、特点、问题与完善途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1994)要合併高校,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效益。
《入“关”与我们的对策》(1992)中,提出“企业集团化,产业协会化,经济市场化”的方策,该文被收入中央编译局等编辑的《中国经济文库》,被几家报刊转载。
《入“世”》,(2003)高等教育的对策是政校分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师範教育》(2000)认为,提高高等职业师範教育质量是培养大批技工的有效途径。《个体经济学课程改革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002)课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教发展的市场边界》(2008)必须遵循市场的供求规律,保持高等教育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围绕通货膨胀,发表《腐败是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等指出扩大就业是解决过度商业的出路
《农村股份制》(1993)是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途径。
《拥蒋抗日》(1995)认为,应该肯定蒋介石是抗战派。
二、农业经济

(一)财政与金融支农

《财政支持 供给创新 增加农民收入》

(《改革》2002/04)
该文认为,财政支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措施。这一建议被採纳。2004—2012年,连续九个中央一号档案都锁定“三农”,都先后用过“多予少取”、“三个强化”、“三个高于”、“三个增量”、“四个增加”、“三个明显高于”、“三个大幅度增加和一个较大幅度增加”、“三个优先”、“三个重点、三个确保”、“加大对水利的投入”、“加大投入强度”,“三个持续加大”,强调增加农民财政性收入。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已从2004年的2626亿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2.5万亿元,占2011年财政收入的31%。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吴晓求等《学科综述·巨观经济管理理论与政策》(《北京社会科学年鉴(2003)》)引用该文,徐辉《农业保护的关键在于提升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生产力研究》2004/05)引用该文“为此,第一,政府要建立提高农产品质量的技术保障体系,包括质量标準国际化,质量鉴定制度化和等级化,供种专业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网路建设,向农民提供及时、準确的价格、生产、库存和气象、气候信息以及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科研部门要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变化,不断最佳化和调整品种、品质结构,使农户能够最大限度地种植养殖质优、价高、无公害的作物和动物;推广高新技术,提高产品品质;推广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和综合利用技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比较利益。”“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创特色、名牌产品。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农民素质;要逐渐压缩劣质品种、大路货的生产,增产市场需要的优质品种和短缺产品,增产特色产品、功能性产品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
邓宗兵, 王炬, 罗倩文《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制度安排》(《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 /03)引用该文“调整财政分配製度, 加大对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对农业财政支持的力度, 这是因为, 只有财政支撑, 农民才有经济实力进行产业化经营, 最佳化产品品质和增加品种, 才能有发达的农村教育、农业基础设施,才能有农业贴息信贷, 引导农民投资, 才有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必需的资金, 使农业税收改革继续下去, 才能建立政策性保险公司, 对农业风险进行补偿。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就是变多拿为少拿, 直至不拿。这就是说必须用好WTO允许我国政府给农业支持占农业生产总值815% 的政策, 多扶持农民。不拿即逐步免徵农业税费, 至少要首先免除农林特产税。不仅不拿, 而且要多给, 即调整财政支农结构, 变财政投入从济贫到扶贫生产, 从消费到生产, 从流通到生产, 从单纯投入生产到生产和预防风险兼顾。”
林峰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选择》(《北方经贸》2003/09;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财政支农网2003-10-14转)引用该文“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提高农产品质量技术保障体系,包括质量标準国际化体系、动植物检疫标準体系、质量鉴定等级体系、无公害认证体系、良种生产、繁殖和供种专业化体系,建设农产品信息网路,包括价格、生产、库存和气象气候信息以及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和自然条件进行生产。”
华中师範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农村研究通讯》第5期(2002年9月25日)收录该文,述评该文为“ 提高金融体制效率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
农村税费改革与财政金融研究。在金融方面,有的学者对提高金融体制效率(李明贤;周志太)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 该文研究 "政策性保险" 。cnki总结,在研究政策性保险的主要学者有“杜彦坤 庹国柱、曾鸣、董彦岭、陈璐、陶建平和周志太……”。
杨卫军《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增收》(西北大学博士论文,2006)6次引用该文,李云才《新农村建设的技能经济研究》(中南大学博士论文,2008),段兰英《农民投资机会的结构性研究》(中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7),刘光英《云南省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实证研究》 (西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彭蜜《乡村旅游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研究》(云南师範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9)均引用该文。
2、《农村信用社贷款行销障碍及对策探析》2003/03 )
该文认为,贷款行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措施。该文的精神体现在2003年8月,国务院8省(市)农村信用社试点改革的指导思想上:“明晰产权关係、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
自该论文发表以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逐步进入快车道,对农民的金融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果越来越大。
褚保金,于佳在《农村资金短缺、资金非农化与信贷支农》(《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4/08转载)引文说“周志太认为农信社的贷款行销是农民实现小康的必要条件, 而当前由于农民收入太低以及被拿走的太多(人均税赋146 元) , 形成农信社资金不足与农民资金需求过大之间的矛盾。”
该文被收入《经济研究参考》(2003.5-6)的《全国部分报刊经济类文章目录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325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所长张杰在《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25页引用,重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冉光和博导等着《农村金融资源开发机理与风险控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7页引用。李刚《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云南社会科学》2004/04),周庭煜等《从需求的角度重造农村政策性金融》(《上海金融》2006/02:28-31),张庆亮,张前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行销研究综述》(《铜陵学院学报》, 2010/02) ,李阳《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09),甘勇《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8),雷蕾《渭北果农生产性借贷行为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9),余涛《我国农村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清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4),余赛《农村非正规金融成因、变迁与政策研究》(湖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5),罗胜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华中师範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6),王雯《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模式研究》(昆明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均引用该文。
(二)农业经营方式
《论土地规模经营》(《社会科学战线》2001/03)认为,土地规模经营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富农的根本条件。
唐文静《建国以来中国农地思想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引用该文“农村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土地规模经营是首先要解决的最紧迫的问题。对于农地土地规模经营实施的必然性,周志太认为有以下四点:1.这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是效率经济,而均田制所造就的小农经济与效率经济是格格不入的。实现效率经济要求最佳化配置资源,实现规模经济。2.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的实质是发展商品经济。生产规模和进入市场的困难决定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趋同性。结构趋同必然是自然经济,其与商品经济是此消彼长的,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把小农经济改造为规模经济。3.这是农村产业化的要求。农业产业化导向突出了农工商一体化,体现了全社会规模经济要求。对于以农户为主的农村经济来说,农业产业化实现的是农户外部经济,而土地规模经营是内部经济,只有内部经济,才能有初级农产品的低成本和实现结构调整生产出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产品。4.是农民自身的要求。从评价农业规模经营在主要指标来看,其制度绩效也比较明显。”
王景义,高阔《实行土地市场配置: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点》(《吉林师範大学学报》2003/01),徐宏峰《基于新农村建设农业规模经营可複製模式探讨》(《安徽农业科学》2007 /12 ), 杨晓琳《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进程中的土地规模经营分析》(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9),张相蓉在《论保护耕地》(市场周刊.管理探索 ,2004/S1)均 引用该文。
Cnki列举研究 "土地规模经营" 相关问题的主要学者“陈英 陈向阳 黄爱军 周志太 商春荣 邓大才 郑重 李敏 袁铖 ”。
(三)农民合作组织
《供销社的再造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吉林师範大学学报》2004/06)
张宇婷,刘培刚《供销合作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经营模式创新》(《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1 )引用该文。王玉梅,夏茂森在《供销社合作经济研究综述评论》(《市场论坛》2008/05)引用该文,“周志太(2004) 认为通过股份制和法制对供销社再造,使供销社不仅具有巨大的有形资产,而且拥有强大的无形资产,因而能够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内部规模经济;能够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达到农村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能够实行全面的农村社会化服务,对农村经济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
张大海《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及效率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2)引用。
《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力”论》(《淮北煤炭师範学院学报》2008/05)王庆,柯珍堂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湖北社会科学》2010/08) 引用, 王永龙《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缺失与校正:浙江个案》(《改革》2011/05),樊沙沙《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最佳化与仿真研究》河南农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2011,均引用。
《农产品行业协会研究评述商榷及其发展建议》(《兰州学刊》2008/07)为魏国辰.肖为群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年158页)引用,秦利,隋健《浅谈农产品协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经济师》2013/2)。
《全面调整 提高农业竞争力》(《生产力研究》2003/03)认为,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个系统工程,要从财政支持、结构调整等几个方面协调运作。
王希凡《基于产业组织的农业竞争力研究--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对山东经验的套用分析》(山东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4),李杰《我国农业支持体系的研究》(河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张玉虎《关于“三农”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和田师範专科学校学报》2004/04)均引用该文。
《论农业聚集经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张雅楠《日照绿茶集约发展战略研究》(延安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2)引用。
(四)农业科技经济
《农业自主创新的大趋势》(《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3期)
丁岩《辽宁省种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对策》(《瀋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03期)等引用。
《农业科技院所转变为非营利组织探析》(《商场现代化》2009年9期)《农业科技管理文摘》2009年第6期转载;豆丁网精品论文;李卫东,黄光昱,郭光耀,袁木兰《地市级农科院所加快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恩施州农科院的改革发展为例》(《农业科技管理》2010/05)引用。
《增加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经济视角》, 2008/12)
谢超《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9)引用,钟桂荔《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政府作用研究》(华侨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2)均引用。
《论农民工培训市场》(《兰州学刊》2009/09)王飞《政府购买农民工就业培训服务研究》(西南政法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1);张佳《秦皇岛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河北科技师範学院优秀硕士论文, 2012,均引用。
《科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1/01 )聂胜利《科技兴农视野下渝西地区农村养殖增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重庆师範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1)引用。
《农业科技体制创新的相关问题探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4-19.
蒋勇(《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系统设计、运行与参量识别》,四川农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3)引用。
《论农业聚集经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张雅楠《日照绿茶集约发展战略研究》(延安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2)引用。
三、科技经济
(一)巨观科技经济
《创建国家创新系统》《未来与发展》2008(7)
该文提出国家创新系统包括官产学研中(介)五位一体互动。 《中小企业技术进步浅析》,人文管理等是实现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 邵祖峰《论公安科技创新系统及其运行机制》(《科技管理研究》2011/07)引用。
被《国内中文报刊重要科技文章篇目辑览,交叉学科类》(《科技导报》2008-08-29 )收录
《识才引才用才转变发展方式》(《中国-东协博览》,2011,(1)
吕丽《我国高校人才开发与培养的理论基础与对策探讨》(《文教资料》2011/34),栾珊,王晓群《人才支撑产业发展的理据、困境和进路》(《长白学刊》, 2013/04引用。
提高科学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能力——从新的视角解析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
饶学开《“美丽中国”视野下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3/03) ,韩风春《多视角、宽领域解读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五位一体”战略的思考》(《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9),周林《生态文明的哲学反思及实践》(河南师範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3),赵金芬;徐超;姜木枝《文献基于SST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低碳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3,邹凡,彭靖里,谭海霞《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的关係及政策》(《云南科技管理》2013(05),朱春江,美国田纳西州立大学SurendraP.Singh;SammyL.Comer;《论农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2013年11期),吴琼《产业结构生态化转型路径探析》(《理论视野》2014年1期),均引用。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协同创新网路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3)
该博士论文作为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基本成果
浙江工商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金杨华教授,潘建林《基于嵌入式开放创新的平台领导与用户创业协同模式——淘宝网案例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4(2),南开大学焦媛媛教授等《不同主导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路合作关係研究——以我国物联网产业为例》,《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04),
张清华,郭淑芬,黄志建.基于利益分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7(1)
李小妹,包凤耐.高校社会资本、协同行为和协同创新绩效的关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4)
翟文华等.对话教学的协同效应[J].现代大学教育.2016(5)
韩周,秦远建,王茤祥.中国企业协同创新网路治理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6(1)
浙江大学郭琳,应洪斌《基于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机制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3/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2075)成果) ,华中科技大学聂飞,刘海云《自主R&D、国际技术溢出与经济成长——基于知识溢出模型的实证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15/4),翟文华等《网路情境下传统出版企业的突围路径分析》,《编辑之友》2015(09) ,丁建军,刘介明,曲佳子:《湖北科技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5/7) ,翟文华等《农业生态科技园区发展路径分析》(《廊坊师範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潘大海等《黑龙江县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持续发展对策》,《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年07期;
由雷.创新网路中非核心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 2016;
王来军《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 2014),谢夫海《住宅产业化协同创新影响因子与机制研究》(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论文,2014),王辉《军民技术创新体系协同模式与评价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4),潘珊珊(《国家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研究》(安徽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4),黄华色《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协同创新研究——基于複合协同度模型》(《南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4》,管琦璠《江苏物联网企业全面协同创新研究》(南京邮电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4),梁晓燕《区域协同创新网路的结构风险研究》(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4),赖利燕《赣南苏区稀土产业科技人才协同创新支持体系研究——基于政产企视角》(江西师範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4),均引用。
(二)微观科技经济
《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策略探讨》(《生产力研究》2001/04)认为,人文管理等是实现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 被上海研发公共服务网站全文转载。
王必锋,张曜伟,丁国杰《中小企业的重新定位与发展》(《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03),邓江南《入“世”与乡镇企业的困境和出路》(《吉林师範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3),王敬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四川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例》(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3),刘剑锋《我国中小企业激励性工资制度设计研究》(石家庄经济学院优秀硕士论文,2008)均引用该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策略浅析》(《技术经济》2002/03)上海研发公共服务网站全文转载。
四、巨观经济及国际贸易理论
(一)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谷贵伤“农”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8/06) 提出农业农民和非农业农民的概念,在农民分化为农业农民和非农业农民(农民工等)的条件下,谷贵伤农。
《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 农业经济导刊》2008年11期转载。
吴文峰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建琼《农民工储蓄与消费动因及效应实证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张永坤在《最佳化农业科技供给 扩大农业科技需求》(《商场现代化》2010/ 07)引用该文。
(二)收入分配
《工资可持续提高与扩大内需关係之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 》 2009年 第01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高劳动收入,不仅是收入分配的问题,背后是科学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誌2010年第7期,发表重要文章《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强调增加居民收入,涨薪潮在神州大地展开。
《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劳动收入》(《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7期)国研网、经济学家网、湖北省人民政府政研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传真网转载,《第五届全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综述》(2012-3-5)介绍该文观点。
(三)巨观管理
《中美金融危机延误治理的分析》(《当代经济研究》 2012/02),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国研网、中国权威经济论文库和华东政法大学国家金融与法律人才研究网均转载。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计画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口学刊》1999/06)
该文指出,市场经济有抑制生育的作用。
蒋建安,孙平.法律过程要排除仇富情绪的干扰[J].法学,2006 (11):70-74.他说,“早在1999 年就有学者提出要设立累进制的‘超生所得税’,以遏制富人超生。”
田斌君在《关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城市计画生育管理》(《人口研究》2001/01)引用该文,“ 可以考虑把超生罚款逐步改变为徵收超生人口税, 因为税收的形式规範且不易流失。按超生户收入的多少实行累进制所得税, 这样一来, 一是可以解决富人超生不怕罚的问题, 二是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杨发祥《当代中国计画生育史研究》(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3)3次引用该文。
(四)国际贸易
《文化需求是重叠需求的本质》(《现代经济探讨》》2011/12),国研网转载,柴春霞《浅析如何培育国有煤炭企业新型企业文化》(《经济师》2012/03), 南京大学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周凯,武晋原《文化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係、路径研究》(《现代管理科学》 ,瞿群臻,刘岩君《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战略研究》(《现代管理科学》 ,2012/10)2012/09)引用。
五、经济学理论
(一)《外国经济学说史》(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首印,2012年2月重印)
该书特点,一是经世致用。一些内容不是按照学派,而是按照学派思想的套用领域来安排结构。例如,瑞典学派的维克赛尔学说与制度学派米契尔学说等放在货币与商业循环学说一章,有助于理解经济周期的机制和治理。二是史论结合。一些重要的问题设节概述。三是与时俱进。充分吸收理论界的前沿成果,扼要介绍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观点的来龙去脉。这两章分别展现20世纪以及近年来总量经济学和个体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和基本发展脉络。四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不是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来匡正所有的经济思想、经济学说。
陈培勇在《通向老有所养之路——养老保险法律国际比较》(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3月)指出,周志太(2009)、张世贤(2009)从经济学说史的角度对古典经济学、德国新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理论作了评述。赵榄《企业家要素增进与动态比较优势提升》(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10),毛慧晓《制度变迁中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兰州大学博士论文,2010),唐瑶《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模式与我国企业创新战略路径选择》(苏州大学优秀优秀硕士论文,2010),刘红利《开封市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山西师範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2年)分别引用该书126页和128-135页;陈培勇,林琳《养老保险法律外因性理论思辨》(《社会保障研究》2013 /1) 引用该书376~379页;许莉《浅析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榆林学院学报》2011/05)刘茜茜《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经济思想》,山东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2,陈英子《张家界市消费者行为对经济成长的影响研究》吉首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2,均引用该书。
郭广迪在《摆正马克思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对我国经济思想史教育的反思》(《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西方经济学视角中的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对西方经济学的影响”(项目批准号:07BJL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指出:“笔者赞同《外国经济学说史》一书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不是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匡正所有的经济思想。’”
该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暨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师範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华东师範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兰州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大学、华中师範大学、陕西师範大学、南京师範大学、东北师範大学、苏州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郑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北师範大学、福建师範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上海师範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着名大学图书馆藏书、教材。
国家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等馆藏书。
中国社会科学网报导,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转载该书前言部分的课件。
(二)《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十大趋势》(《经济视角》2008/10)
该文被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子奈,齐良书《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思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研究”(08AJY001)的资助)该项目被同行专家鉴定为“优秀”等级),(《中国社会科学》2010/02;《新华文摘》2010/12转载),李子奈《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温绍娇《经济学方法论的多元化之路》(《经济师》2009/04)等引用,为论文天下网2009-2-24、期刊杂誌赏析网全文收录。
(三)《个体经济学课程改革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07)
该文认为,理论课的学生能力培养表现在思维能力的提高上,主张通过西方经济学课型改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思维能力相关的作者中,被中国知网列为第2名。“徐标、周志太…”。
张堂云《基于套用型人才培养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以西方经济学课程为例》(《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1/11),夏俊华《浅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2),童霞《个体经济学的本科教学思考》(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 /03),孙晶《论高职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考试周刊》)2010/20),马雪蓉《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与提升学生能力》(《科技谘询导报》2007/28)和(《高职高专<经济学基础>课程改革与学生能力提升》(《苏南科技开发》 2007/08),张义高《从教学模式角度探讨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问题》(贵州师範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9)。
(四)《讨论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淮北煤炭师範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该文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届年会三等奖。
中国高科技专家组成员、国防科技大学钱宝良博导等《<电浆物理基础>课程开设讨论课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04),张洪利,刘秉智,曹强《套用化学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渭南师範学院学报》2010/05),陈苏苏,王伟群《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引导》(《化学教与学》2011/01),郭军杰,张建国,孙光中《“採煤概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五)《经济论文的选材》(《时代经贸》2008S1)
该文被周燕平《护理论文的立意》(《护理与康复》2010/07) )引用。
六、教育经济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等教育政校分开的新体制》(《高等农业教育,2006(6):23-27.》作为词条被《安徽社会科学年鉴》(2004-2007)科研成果栏目收录,中国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华东师範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谢安邦等《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2006》(华东师範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6页引用该文;为学校招生网、考试题目网全文收录。
(二)《入“世”与高等教育的对策》(《技术经济》2003/01)
该文主张,高等教育要实现政校分开,才能提高质量。
石洪妍等《高等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探讨》2004/04)引用该文。
(三)《高教发展的市场边界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8/08)
该文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但受制于经济发展为其发展所提供的条件和居民对高等教育的购买力,而且受制于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目前高等教育在这二个方面均表现为超前发展。
七、史学
1、蒋介石是抗战派(1995)
在萧阵瀛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发言,提出蒋介石是抗战派,后收入《拥蒋抗日——萧振瀛将军的抗日思想》《吉林文史资料》1996(10),与会的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南开大学教授、原东北军参谋长王树常之子王冀做了大会唯一的发言和评价,这是“大陆的新声”。参见,与会的作家黄美之(曾任孙立人将军的秘书)撰写的《蒋夫人最快乐的一天——王冀促成的》《世界周刊》1995年11月19日。
2、统一战线
《萧振瀛将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淮北煤炭师範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被收入《抗战史资料索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网《学术天地》,李伟《近年来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若干热点问题研究述评》(《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3),李明远《1931年-1937年间的萧振瀛》(东北师範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2009)均引用;CAD China/Asia On Demand全文收录。
主持教育部课题《教育理论、技能训练、见习实习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以及安徽省软科学课题《提高科技对新农村建设支撑能力的研究》,提出财政农业科研投入由国有院所独享向所有为发展农业科研做出贡献的企业和院所共享转变,以增加非国有农业科技投入,科技兴农兴村、农民增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