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密,字思考,男,1923年7月生,原名周俊斌,河南省邓州市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周密
- 原名:周俊斌
- 籍贯:河南省邓州市人
- 性别:男
人物经历
周密,字思考,男,1923年7月生,原名周俊斌,河南省邓州市人。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原中原大学毕业后参军。后转业地方曾任广西省宜州市人民法院院长等职。1953年改从法学教育工作,历任北京大学教员、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并任日本东京明治大学客员教授。先后参加国务院行政法规整理和最高人民法院辩护工作。后又参加刑诉法草案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与监狱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起草的谘询工作。另对河南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干部先后做两次普法《讲座》。曾率北大刑法代表团前后四次到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等国考察访问。。另对河南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干部先后做两次普法《讲座》。曾率北大刑法代表团前后四次到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等国考察访问。多次参加法学国际研讨会,并成为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一届世界法律会议的法律与文化专门小组成员和主报告人之一。同时兼任国家保密局顾问、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高级学术顾问、中国行为法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英国高级法学研究会终身荣誉研究员等学术兼职。
近代周密照片

除个人专着外并与他人合作编写教材、专着、辞书、法规选编等。
中国共产党党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6月23日凌晨逝世,享年83岁。
主要贡献
犯罪学教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周密,1990-10-1版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周密,2002-6-15版
宋代刑法史/周密,2002-4-1版
中国刑法史纲/周密,1998-10-1版
论中国古代的侵占罪立法 /黄乔稳
破产犯罪之立法研究 /陈志元
国外保密法规选编
Law in Motion
刑事法学大辞书
主编专着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和对策
美国经济犯罪和经济刑法研究
Crimina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保密法比较研究;
学术思想
1. 关于刑法思想。主要有三点:一为犯罪的概念。他认为犯罪是一切危害社会的、具有行为人主观意识的,应当受到刑罚惩处的违反刑法的行为。二为犯罪构成的理论,应包括动态的定量分析达到静态的定性分析,以认定犯罪。三为认定犯罪的操作进程,可从社会行为的六性即客观性、及物性、危害性、主观意识性、违法性、应受惩罚性着手逐一进行审查分析,以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2. 关于中国刑法史学思想。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犯罪观认为:犯罪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现象,绝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社会上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人们思想伴生出私有观念,犯罪现象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但当社会发展到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和人们思想觉悟极大提高,世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犯罪这种社会现象就必须会自然消亡。二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历史规律的,治理社会和国家的方略也是有章可循的。我国社会的历史发展是经由五个不同阶段,依次嬗变至今的。其方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是以刑弼教的德治;第二阶段是奴隶制社会实际的是法不成文的礼治;第三阶段是封建制社会实行的是寓礼于刑的法治;第四阶段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实行的是西形、中质的刑治;第五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法、人结合的法制。
3. 关于犯罪学思想。他认为,犯罪学以研究犯罪产生的根源和原因为核心,故而有称其为犯罪原因学,但社会主义犯罪学不仅以犯罪原因的研究为限,而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各种对策,防患于未然,实现社会大治;犯罪是一种极为複杂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根源和原因尤为複杂,它是由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多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
4. 关于刑事诉讼法学思想。他认为,刑事诉讼法学所追逐的中心目的是司法公正、公平保护当事人双方的正当权利。刑事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故应重视对其诉讼权利的保护;而刑事被害人则处于诉因的被害地位。前者是加害人,后者则是被害人。两者相比较,对于被害人则应给予更多的保护和关注。然而在立法、司法,乃至刑诉法学的研究中则情况相反,现行刑诉法虽有改进,但仍不尽如人意。?
5. 关于刑事证据学思想。他认为,在立法、司法和科学研究上没有给予旁证以应有的法律地位和注意,不利于刑事侦查、预审、批捕,起诉和审判。因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取得,往往是很不容易的,而旁证只要给予足够的注意是“俯拾即是”的。我国《唐律》和英国刑诉法都有此明确规定,应当补缺,以防止被告人的无证不供。
获奖记录
获奖约20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英国高级法律研究所盾牌奖和世界名人勋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