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周孔亢

2019-03-20 15:01:58 百科
周孔亢

周孔亢

周孔亢,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黄岩人。1938年7月生,1962年7月毕业于东南大学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专业。历任洛阳一拖设计处技术员、江苏理工大学农机学院院长,现任浙江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机学会拖拉机学会理事、农用运输车分会副主任、《农业机械学报》、《拖拉机及农用运输车》、《农业工程学报》及《机械工程学报》委、东风农机集团公司董事、农用运输车专家组成员等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周孔亢
  • 出生日期:1938年7月
  • 职业: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

人物生平

1962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汽车拖拉机发动机专业,曾就职洛阳第一拖拉机厂设计处,参与东方红-75、东方红-160履带拖拉机、东方红-40轮式拖拉机、东方红-665汽车等产品的设计、试製、试验、定型和生产等工作;参与八机部组织的对天津机械厂十大液压产品的产品图纸审查定型等工作;曾参与八机部贵州汽油机厂IE50F汽油机的生产,一机部第一办公室操舟机项目样品的设计、试製等工作。1978年至今,在江苏大学(原镇江农机学院、江苏工学院、江苏理工大学)工作,硕士学位,现职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浙江大学兼职教授。曾任拖拉机教研室主任、农机系主任、农机学院院长等职;兼任拖拉机学会副理事长,农用运输车学会副主任,中国农机学报、中国农业工程学报、机械工程学报、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等杂誌编委及全国拖拉机标準化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主要工作

80年代初期曾参与组织二次全国农机系统随机过程与数据处理学习班,曾在江苏、江西的农机学会及一拖、江拖、江西手扶等单位主讲拖拉机的现代设计方法。
参加八机部与农业部主持的日本拖拉机试验考核领导小组工作,完成了技术消化吸收任务,对我国主要拖拉机厂尤其是江西拖拉机厂产品结构调整作出贡献。
参加了洛阳拖拉机研究所领导的迪尔引进项目的部分项目工作,并在洛拖所的领导下,主持完成设计大马力拖拉机液压油系及油缸的电液伺服试验台,该试验台由洛拖所生产,并投入实际使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参与洛阳拖拉机研究所领导下的国家“75”重点项目——拖拉机CAD研究工作,该项目的完成提高了全国拖拉机行业的CAD水平,增强了行业自主研发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致力介于拖拉机与汽车之间,适合于农村道路运输的农用运输车的产品结构认证、性能评价、标準制定等工作,作为全国农用运输车专家组成员,致力于农用运输车健康发展的技术政策研究,参与完成机械工程部“农用运输车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并获奖。
参与拖拉机设计手册的编写,参与洛拖所领导下的拖拉机可靠性标準的制定,作为拖拉机标準委员会副主任及全国农用运输车标準委员会委员,参与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各类标準的制定等工作。
参与完成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农用运输车及其零部件等省部级以上课题15项;上述产品的企业联合科研项目近50项。
发表科技论文近百篇。

获奖情况

“东方红”杯中国拖拉机工业50周年最具影响力的50位人物,2005.11
江苏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2005.12,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主持完成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汽车电磁製动器开发和关键技术研究”,2005.12
系列农村运输车辆研製及产业化,2001,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农用运输车车架动态设计及节材研究,2002,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农用运输车车架动态设计及节材研究,2002,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单斗液压挖掘机发动机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2003,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江苏省第四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江苏省高校科技工作先进个人,1999,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95”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工作先进个人,1999,江苏省教育厅、省计经委、中科院南京分院
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1999,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银奖
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1998,江苏理工大学
自力更生、加强汽拖专业改造教学成果奖,1996,江苏理工大学
扬子牌YZ2310系列农用运输车开发研究,1996,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拖拉机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的研究,1986年,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拖拉机零部件理论设计的研究,1989,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农用运输车,1990,江苏省金牛奖
轮式拖拉机CAD,1989,总项获国家科委、计委、财政部重大成果奖;1991,总项获国家科委、计委、财政部“75”攻关重大成果奖;1993,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主持和参加的三个子项:(1)轮式拖拉机及农机具典型工况载荷谱资料库的建立;(2)拖拉机转向机构运动系仿真最佳化和CAD;(3)拖拉机驾驶室振动疲劳强度研究
拖拉机驾驶室强度预估,1990,机械部机械工业发展基金
☆ 拖拉机液压系统工作特性和微机数据採集系统研究,1990,机械部三等奖

主要专着

车辆理论基础(第一版),1996,兵器工业部
车辆理论基础(第二版),2002,兵器工业部
农业工程力学,1985,上海科技出版社
膜片离合器碟形弹簧译文集,1989,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Supplemental Materials on the Design of Tractor,(英文教材)
拖拉机设计手册现代化设计方法篇,1992,机械工业出版社

学术成果

中国期刊全文资料库 共找到94篇
[1]徐兴;陈照章;全力;李仲兴;周孔亢;.ECAS客车车身高度的实时跟蹤[J]机械工程学报。2011,(02)
[2]薛念文;潘健;石秉良;周孔亢;.某越野车导向机构对侧倾的影响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3]黄如波;陈崑山;周孔亢;黄红慧;.微型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研究[J]机械设计。2011,(07)
[4]黄俊明;周孔亢;徐兴;朱晶晶;.空气悬架固有频率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1,(14)
[5]陈燎;周孔亢;李仲兴;.空气弹簧动态特性拟合及空气悬架变刚度计算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0,(04)
[6]刘星;周孔亢;李仲兴;.基于平顺性的空气弹簧车辆的多目标参数最佳化[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0,(01)
[7]李仲兴;李美;牛光;周孔亢;.半主动悬架空气弹簧的动态特性研究[J]汽车工程。2010,(03)
[8]侯永涛;周孔亢;郭鹏飞;.基于集成设计平台车辆电磁製动器电磁体的最佳化及稳健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0,(12)
[9]杨启耀;张文娜;王存宝;周孔亢;.空气悬架弹性元件特性的理论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10]朱茂桃;范俊;何志刚;周孔亢;李凤;.微型轿车白车身模态试验与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
更多
中国专利全文资料库 共找到8篇
[1]方恩;江浩斌;周孔亢。多用途节流口式可调阻尼减振器[P].CN200420027668.7.江苏大学。2005-10-05
[2]袁春元;周孔亢;王国林;李仲兴。一种车用空气弹簧橡胶气囊的设计方法[P].CN200810156419.0.江苏大学。2009-02-18
[3]蒋侃;陈燎;周孔亢;李仲兴;岑慎洪。一种基于电子控制空气悬架车辆高度感测器的路面等级预测方法[P].CN200810155786.9.江苏大学。2009-02-18
[4]黄俊明;周孔亢;李仲兴;徐兴;岑慎洪;熊新汉。空气悬架气体迴路充(放)气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P].CN200810234930.8.江苏大学;浙江稳达减振器有限公司。2009-04-29
[5]鲍文光;何志刚;陈燎;齐伟华;周小福;陈方立;鲍君敏;侯永涛;陈阳;江浩斌;李仲兴;陈龙;周孔亢;盘朝奉。超微型电动汽车前轮定位参数设计的方法[P].CN201010151020.0.新大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学。2010-08-25
[6]鲍文光;盘朝奉;何志刚;齐伟华;周小福;陈方立;鲍君敏;潘健;侯永涛;江浩斌;胡隽秀;陈燎;李仲兴;陈龙;周孔亢;江洪。一种汽车螺旋弹簧刚度的正向设计方法[P].CN201010150986.2.新大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学。2010-08-25
[7]鲍文光;盛占石;齐伟华;周小福;陈方立;陈训;张东花;费德成;徐兴;何志刚;全力;江浩斌;陈龙;周孔亢。一种电动汽车后桥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P].CN201010151009.4.新大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学。2010-08-25
[8]鲍文光;侯永涛;江洪;齐伟华;周小福;陈方立;鲍君敏;何志刚;廖学良;江浩斌;盘朝奉;徐兴;陈燎;陈龙;周孔亢;高非;陈崑山。一种纯电动汽车动力性仿真系统[P].CN201010150993.2.新大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大学。2010-09-01
更多
国家科技成果资料库 共找到1个
[1]周孔亢。系列农村运输车辆产品研製及产业化[C].江苏大学。2000-11-15
更多
中国重要会议全文资料库 共找到1篇
[1]徐兴;陈照章;李仲兴;周孔亢;.基于PID/PWM的ECAS农用运输车车身高度控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2009-08-22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