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华,工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IEEE Senior Member,西南交通大学“雏鹰学者”, 分别于2007年、2011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并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调製与控制技术、开关变换器数字控制技术、开关变换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套用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周国华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职业: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 主要成就: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
主要科研成果
已出版学术着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源45篇,EI收录源57篇),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已获授权1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资金、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等项目10项,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63计画重点项目子课题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画子课题等纵向项目5项、主研横向项目6项。
主要荣誉/奖励
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基金奖、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四川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IEEE ICCCAS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等荣誉/奖励
主要留学经历
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联合培养博士),赴由Fred C. Lee教授(IEEE Life Fellow)领导的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系统中心(CPES)进行开关变换器数字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受香港理工大学Chi K. Tse教授(IEEE Fellow)的推荐和资助,作为助理研究员,在电子与资讯工程系从事开关变换器动力学行为,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在风力发电系统中的套用研究。
学习与工作经历
- 2001.09 - 2005.07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士
- 2005.09 - 2007.07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硕士
- 2007.09 - 2011.07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博士
- 2010.03 - 2010.09 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与资讯工程系,助理研究员
- 2010.10 - 2011.03 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电力电子系统中心(CPES),
联合培养博士(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
- 2011.09 - 2012.08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引进副教授(聘)
- 2012.09 - 2015.11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评)
- 2015.12 - 至 今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聘)
研究兴趣
- 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分析、调製方法和控制策略
- 开关功率变换器数字控制技术
- 直流微网与绿色能源
科学研究
- ■目前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双缘调製的开关功率变换器数字控制技术研究(编号:61371033)”,2014.01-2017.12,项目负责人;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直流微电网运行最佳化及数字控制技术研究(编号:142027)”,2014.03-2017.02,项目负责人;
- 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新能源发电系统接口三态开关变换器的控制技术与动力学特性(编号:2014JQ0015)”,2014.01-2016.12,项目负责人。
- ■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有: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及滚动资助项目“电流源负载开关变换器特性及动力学行为(编号:SWJTU11CX029)”,2012.01-2015.12,项目负责人;
-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创新基金“开关功率变换器数字控制技术及其动力学行为”,2010.01-2012.12,项目负责人;
- 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开关功率变换器数字控制技术及其动力学行为研究”,2010.01- 2011.12,项目负责人;
- 国家公派专项研究生奖学金项目“Study on the Digital Control Technique of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s”,2010.10-2011.03,项目负责人;
- 香港研究基金委员会资助局研究基金项目(RGC-GRF)“Design-oriented Bifurcation Analysis of Interconnected Systems of Power Converters”,2010.03-2010.09,项目主研;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画“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最佳化控制策略仿真研究”子课题,2009.01-2012.12,课题主研;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重点项目“高速检测列车动车组技术--供电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子课题,2010.09-2011.12,课题主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纹波控制的开关变换器控制方法研究(编号:50677056)”,2007.01-2009.12,项目主研,优秀结题;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脉冲序列调製开关功率变换器控制技术研究(编号:51177140)”,2012.01-2015.12,第1主研。
学术论文
- 一、学术着作
- 周国华,许建平,《开关变换器数字控制技术》,科学出版社,2011年.
- 周国华,许建平,吴松荣,《开关变换器建模、分析与控制》,科学出版社,2016年.
- 二、发表论文(代表性)
- 2016-2015
- Xi Zhang, Jianping Xu, Bocheng Bao, and Guohua Zhou, “Asynchronous-switching map based stability effects of circuit parameters in fixed off-time controlled buck converter”,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vol. 31, no. 9, pp. 6686-6697, Sept. 2016. (SCI)
- Zhengge Chen, Ping Yang, Guohua Zhou, Jianping Xu, and Zhangyong Chen, “Variable duty cycle control for quadratic boost PFC converter”,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 63, no. 7, pp. 4222-4232, Jul. 2016. (SCI)
- Xing Chen, Guohua Zhou, Kaitun Zhang, Shuhan Zhou, “Improved constant on-time controlled buck converter with high output-regulation accuracy”,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51, no. 4, pp. 359-360, Feb. 2015. (SCI)
- Xing Chen, Guohua Zhou, Shungang Xu, Shuhan Zhou, “Quasi-constant-frequency variable-off-time control technique for buck-type DC-DC converter”,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51, no. 18, pp. 1447-1449, Sept. 2015. (SCI)
- Minrui Leng, Guohua Zhou, Kaitun Zhang, and Zhenhua Li, “Dynamics and stabilization of peak current-mode controlled buck converter with constant current load”, Chinese Physics B, 2015, 24(10): 100504-1-9. (SCI)
- Shengzhong He, Jianping Xu, Guohua Zhou, Bocheng Bao, and Tiesheng Yan, “Stability control and mode shift of ramp compensation in V controlled buck converter”,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vol. 24, no. 2, pp. 295-299, Apr. 2015. (SCI)
- Ping Yang, Chikong Tse, Jianping Xu, andGuohua Zhou, “Synthesis and analysis of double-input single-output DC/DC conver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 62, no. 10, pp. 6284-6295, Oct. 2015. (SCI)
- 李振华,周国华,刘啸天,冷敏瑞,“电感电流伪连续导电模式下Buck变换器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物理学报,2015,64(18): 180501-1-10. (SCI)
- 刘啸天,周国华,李振华,陈兴,“基于双缘调製的数字电压型控制Buck变换器离散叠代映射建模与动力学分析”,物理学报,2015,64(22): 0228401-1-12. (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