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周国平
——周国平
作者简介
1945年生于上海,当代着名作家、学者。
主要作品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感集《人与永恆》《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慾》,学术着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上学》。
主要作品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感集《人与永恆》《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慾》,学术着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上学》。
图书目录
序
第1辑经典和我们
走进一座圣殿
直接读原着
经典和我们
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
麻木比瘟疫更可怕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幺——《绿山墙的安妮》中译本序
与书结缘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名着在名译之后诞生
《读者人文读本》按语
第2辑谁来上哲学课
哲学与我们时代
哲学不只是慰藉
谁来上哲学课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与中学生谈学习哲学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轻视哲学的民族不可能优秀
关于“纯粹哲学”
第3辑心智的品质
善良·丰富·高贵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皮特·尼尔森《圣诞节清单》中译本序
品味平凡生活——关键《隐居法国》序
从容中有一种神性——宁子《灵魂的高度》序
一只有缺憾的圆——简评谢尔《失落的一角》
何必名校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
人间真情的个案
中国医疗界的良心和光明——《吴孟超画传》序
第4辑读《圣经》札记
伺候哪一个主人
行淫的女人
奥秘和比喻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舆论的不宽容
小孩、富人和天国
狂妄者最无信仰
不见而信
拒绝光即已是惩罚
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不仅是靠食物
神圣的休息日
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的
种子和土壤
不要把珍珠扔给猪
虔诚不是目的
耶稣的命运
第5辑希腊的智慧
玩骰子的儿童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第6辑有灵魂的写作者
古驿道上的失散
生存的现实和寓言
经典作家的处女作——简评小说《追风筝的人》
人情练达皆文章——林采宜《肆无忌惮》序
震惊之后是认真
有灵魂的写作者——桑麻《灵魂的守望》序
有行动力的思考者
今天还有谁爱缪斯?
推荐《城记》——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评语
《梁小斌如是说》简评
青春不等于文学
青春的反抗和自救——肖睿《一路嚎叫》序
写作的现在进行时
《石相众生》序
第7辑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
哲学家或中蛊者——记一个为思想而痛苦的农民
现代人与福音——解读旺忘望的新作
艺术家的看及其他——谈王小慧和她的摄影
全球化时代呼唤中国出大思想家
……
第8辑可持续的快乐
第9辑让教育回归常识
第10辑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第11辑批评空间
第12辑人物印象
第13辑本命年纪事
第14辑自序·访谈·杂记
第1辑经典和我们
走进一座圣殿
直接读原着
经典和我们
唱出了我们的沉默的歌者
麻木比瘟疫更可怕
生命中不能错过什幺——《绿山墙的安妮》中译本序
与书结缘
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名着在名译之后诞生
《读者人文读本》按语
第2辑谁来上哲学课
哲学与我们时代
哲学不只是慰藉
谁来上哲学课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与中学生谈学习哲学
鼓励孩子的哲学兴趣
轻视哲学的民族不可能优秀
关于“纯粹哲学”
第3辑心智的品质
善良·丰富·高贵
表达你心中的爱和善意——皮特·尼尔森《圣诞节清单》中译本序
品味平凡生活——关键《隐居法国》序
从容中有一种神性——宁子《灵魂的高度》序
一只有缺憾的圆——简评谢尔《失落的一角》
何必名校
留住那个心智觉醒的时刻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城市的个性和颜色
自然的规定不可违背
人间真情的个案
中国医疗界的良心和光明——《吴孟超画传》序
第4辑读《圣经》札记
伺候哪一个主人
行淫的女人
奥秘和比喻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舆论的不宽容
小孩、富人和天国
狂妄者最无信仰
不见而信
拒绝光即已是惩罚
不可试探你的上帝
不仅是靠食物
神圣的休息日
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的
种子和土壤
不要把珍珠扔给猪
虔诚不是目的
耶稣的命运
第5辑希腊的智慧
玩骰子的儿童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第6辑有灵魂的写作者
古驿道上的失散
生存的现实和寓言
经典作家的处女作——简评小说《追风筝的人》
人情练达皆文章——林采宜《肆无忌惮》序
震惊之后是认真
有灵魂的写作者——桑麻《灵魂的守望》序
有行动力的思考者
今天还有谁爱缪斯?
推荐《城记》——文津图书奖获奖作品评语
《梁小斌如是说》简评
青春不等于文学
青春的反抗和自救——肖睿《一路嚎叫》序
写作的现在进行时
《石相众生》序
第7辑哲学家的思和艺术家的看
哲学家或中蛊者——记一个为思想而痛苦的农民
现代人与福音——解读旺忘望的新作
艺术家的看及其他——谈王小慧和她的摄影
全球化时代呼唤中国出大思想家
……
第8辑可持续的快乐
第9辑让教育回归常识
第10辑把我们自己娱乐死?
第11辑批评空间
第12辑人物印象
第13辑本命年纪事
第14辑自序·访谈·杂记
序言
本书收入了我自2002年8月到2006年12月所写的文章,是《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之后我的第四个散文结集。我一向不高产,前三次结集,间隔是三年上下,这次超过了四年。四年多的文字往这里一堆,内容显得芜杂,我自己看了也惭愧。
这四年多里,含我的一个本命年,而且是岁满甲子的大本命年。有一天,我去单位,人事干部把一个崭新的退休证交给我,没有让我填任何表格、办任何手续,我欣赏这不同寻常的效率。我也欣赏我那个研究室的主任,他知道我的脾气,免去了例行的嗑瓜子、讲客套话的告别会。总之,我清清爽爽地退休了。常有人不平,说我这样的学者,精力正旺盛,不该这幺早让退休。他们真是不了解国情。其实,在现行体制下,如我之辈,对学术机构里的官场规则、潜规则不感兴趣也一窍不通,单位里早已没有我什幺事了,从这一点讲,我早已退休。另一方面呢,既然我一如既往地做着我喜欢做的事,从这一点讲,我又未尝退休。在我近年的生活中,退休实在是对我影响最微小的一件事。
不过,本命年到底是本命年,让我这个不曾上过法庭的人一下子遭遇了三个官司。其中一个,我当原告,赢了,但被告躲了起来,无法执行,没有尝到赢的快乐。另两个,我当被告,也赢了,人家不依不饶,都抗诉,最终仍是我赢,但耗掉了许多时间和心情,也没有尝到赢的快乐。打官司费钱又累心,绝无快乐可言,只是落到了我头上,不得不承受,据说是做名人的代价。收穫自然是有的。从大里说,官司分别涉及与伪书作斗争和捍卫言论自由,是尽一份社会责任。从小里说,接触了从前陌生的人和事,长了见识。曾经有写一部《本命年纪事》的打算,事过境迁,现在只是把若干资料收在了本书中,留一份简单的记录。
读者会发现,与以前比,本书中批评社会现实的文字多了。部分的原因是,《新京报》约我为“时事评论”版面写专栏文章,促使我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时事”,书中这类文章基本上缘此而写。当然,前提是我自己有话要说,尤其对于今天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因为身在此界之边缘,耳闻目睹的怪现状太多,便把心中的愤懑喊了一些出来。不过,我自己对这些文字并不满意,不认为它们能够对革除弊端起多大作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仍是静心读大师们的书,在其引领下深入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问题,从精神层面上关注今天的现实。这决不是自私,因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最终将取决于中国人的精神状况。
通过阅读经典,我始终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这些伟大心灵使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我最不能原谅今天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也正是本应以传承这些心灵品质为主要使命的领域,现在竟也不把它们当一回事。然而,不管现实多幺令人失望,每次重温历史上伟大心灵的榜样,我便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正如歌德的诗所说:“人的榜样教我们相信神的存在。”他所说的“人的榜样”,就是指拥有善良、高贵品质的人,这样的人的存在证明了人是有神性的。在今天的时代,有一些人的灵魂已经彻底堕落,我们不能再指望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指望善的种子会在广大的人心中培育和繁衍,这便是希望之所在。
本书的书名原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以之为全书的总题,因为这六个字是我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表达了我在本书出版时最想说的话。
周国平
2007年4月10日
这四年多里,含我的一个本命年,而且是岁满甲子的大本命年。有一天,我去单位,人事干部把一个崭新的退休证交给我,没有让我填任何表格、办任何手续,我欣赏这不同寻常的效率。我也欣赏我那个研究室的主任,他知道我的脾气,免去了例行的嗑瓜子、讲客套话的告别会。总之,我清清爽爽地退休了。常有人不平,说我这样的学者,精力正旺盛,不该这幺早让退休。他们真是不了解国情。其实,在现行体制下,如我之辈,对学术机构里的官场规则、潜规则不感兴趣也一窍不通,单位里早已没有我什幺事了,从这一点讲,我早已退休。另一方面呢,既然我一如既往地做着我喜欢做的事,从这一点讲,我又未尝退休。在我近年的生活中,退休实在是对我影响最微小的一件事。
不过,本命年到底是本命年,让我这个不曾上过法庭的人一下子遭遇了三个官司。其中一个,我当原告,赢了,但被告躲了起来,无法执行,没有尝到赢的快乐。另两个,我当被告,也赢了,人家不依不饶,都抗诉,最终仍是我赢,但耗掉了许多时间和心情,也没有尝到赢的快乐。打官司费钱又累心,绝无快乐可言,只是落到了我头上,不得不承受,据说是做名人的代价。收穫自然是有的。从大里说,官司分别涉及与伪书作斗争和捍卫言论自由,是尽一份社会责任。从小里说,接触了从前陌生的人和事,长了见识。曾经有写一部《本命年纪事》的打算,事过境迁,现在只是把若干资料收在了本书中,留一份简单的记录。
读者会发现,与以前比,本书中批评社会现实的文字多了。部分的原因是,《新京报》约我为“时事评论”版面写专栏文章,促使我更多地关注社会上正在发生的“时事”,书中这类文章基本上缘此而写。当然,前提是我自己有话要说,尤其对于今天的教育界和学术界,因为身在此界之边缘,耳闻目睹的怪现状太多,便把心中的愤懑喊了一些出来。不过,我自己对这些文字并不满意,不认为它们能够对革除弊端起多大作用。我最喜欢做的事情,仍是静心读大师们的书,在其引领下深入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问题,从精神层面上关注今天的现实。这决不是自私,因为我相信,中国的前途最终将取决于中国人的精神状况。
通过阅读经典,我始终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这些伟大心灵使我坚定地相信,人的心灵应该是善良、丰富、高贵的。我最不能原谅今天教育界和学术界的,也正是本应以传承这些心灵品质为主要使命的领域,现在竟也不把它们当一回事。然而,不管现实多幺令人失望,每次重温历史上伟大心灵的榜样,我便恢复了对未来的信心。正如歌德的诗所说:“人的榜样教我们相信神的存在。”他所说的“人的榜样”,就是指拥有善良、高贵品质的人,这样的人的存在证明了人是有神性的。在今天的时代,有一些人的灵魂已经彻底堕落,我们不能再指望他们,但是,我们必须指望善的种子会在广大的人心中培育和繁衍,这便是希望之所在。
本书的书名原是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我以之为全书的总题,因为这六个字是我这些年思考的一个总结,表达了我在本书出版时最想说的话。
周国平
2007年4月10日
名人推荐
人啊,你要有善良的心,丰富的心灵,高贵的灵魂,这样你才是作为真正的人在世间生活。
——周国平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