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周口师範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2017-09-26 11:31:43 百科

周口师範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周口师範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周口师範学院历史最久的专业之一。197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中国语言文学系一直是学校师资力量最强、招生人数最多、社会效益最好的院系之一。2011年9月有普通本、专科全日制学生2280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周口师範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 外文名:Chin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 类别:公立大学
  • 所属地区:河南周口
  • 教师:67人
  • 教授:7人
  • 副教授:32人

系部简介

周口师範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是周口师範学院历史最久的专业之一。1975年开始招收专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中国语言文学系一直是学校师资力量最强、招生人数最多、社会效益最好的院系之一。2011年9月有普通本、专科全日制学生2280人。
中国语言文学系现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写作、外国文学、汉语、对外汉语、语文教学论、大学语文共9个教研室,全繫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断努力。

师资力量

中国语言文学系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教师67人,其中专职教师61人,兼职教师6人。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周口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1人。有5人次获河南省教师教学大奖赛一、二等奖,15人次获学校教师教学大奖赛一、二等奖。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二项。
从职称来看,有教授7人,副教授32人,讲师21人。从学历看,有博士及在读博士14人,获得硕士学位的45人。从学缘结构看,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範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28所高等院校。从年龄结构看,专职教师的平均年龄35.2岁。雄厚的师资力量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师资保障。

办学条件

中国语言文学系现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三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周口师範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之一。其中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有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两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写作、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汉语辞彙学等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
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现代化设备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物质保证。中文系资料室现存图书15000多册,订各种学术期刊 50种左右,同时购置人大複印资料,以满足师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资料需求。为了培养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主练习专业技能,并为学生提供平台。

主要成就

多年来,中国语言文学系以教学为中心,狠抓“备、讲、辅、批、管”等教学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自1976年以来,中国语言文学系已为教育战线培养8000余名普通教育毕业生,不少人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了教育战线上的骨干,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讚誉。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500多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走上了高校讲坛或科研院所。其中201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125人参加考研,有84人超过考研分数线, 达67.2%。
丰富的科研成果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师围绕教学中心,积极开展科研工作。2002年升本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200多篇。出版学术着作20部。担任主编、副主编出版高等教材50多部。承担了国家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省教育厅、省社科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周口师範学院等科研项目100多项,50多人次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有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心、《新华文摘》等複印、摘选或摘目。不论数量还是质量,中国语言文学系的科研成果一直处于全院前列,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
中国语言文学系教学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狠抓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每年举行的河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中国语言文学系都有学生夺冠。在2011年河南省第九届高等学校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中,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王展、党中豪、王丹三人获得了一等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由于成绩显着,组织保障有力,中国语言文学系被学校授予优秀组织奖。

培训思路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中国语言文学系已初步形成了“加强基础性、突出师範性、注重创造性、鼓励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思路,为适应高等师範教育发展趋势和地方基础教育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中国语言文学系将继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人才综合素质的“五一”培养目标,即“一口流畅的国语、一笔规範的汉字、一手漂亮的文章、一门熟练的外语和一定程度的计算机套用能力”,以便满足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师範教育人才的需求。

专业介绍

对外汉语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中英文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在新闻出版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及对外宣传、管理工作的套用型人才。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助教3人; 1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具有硕士学位。建设有语音实验室1个。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戏剧、电影、电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高文学艺术修养,能独立从事戏剧、电影和电视剧本创作、评论与编辑,以及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3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具有硕士学位。有非线性编辑室、摄影实验室、影视教学观摩实验室等先进的教学基础设施。创办的内部刊物《文影纵横》是该专业学生创作实践的基础平台;周口电视台、周口人民广播电台、周口日报社、河南省越调剧团、《大河文学》杂誌社等是该专业稳定的实践、实训基地。
汉语言文学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是我校最早招收本科生的六个专业之一。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汉语言文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博士9人,硕士17人。中国古代文学、文艺学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写作、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汉语辞彙学、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国小语文课堂设计等课程均为校级精品课程。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于2012年成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带头人是高恆忠教授。

相关研究

周口作家群
周口“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周口一代又一代的文学人才”,现已形成了“周口作家群”。包括“从本乡本土走出的”作家刘庆邦等15人,“本乡本土养成并崭露头角”的作家柳岸等46人。周口作家新时期共发表长篇小说150多部,中篇小说近200部,短篇小说2000多篇,散文、报告文学1000多篇,诗歌4000多首。有多人获得国内主流文学大奖,如刘庆邦、邵丽分别获得了第二届、第四届 “鲁迅文学奖”,朱秀海获得了“冯牧文学奖”,尉然获得了“老舍文学奖”,阿慧获得了“冰心散文奖”,墨白、邵丽、宫林、尉然获得了“河南省文学奖”,尉然、墨白、孙方友、柳岸获得了“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2008年,中国语言文学系制订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需要,确定进行“周口作家群”研究,将其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个发展方向。学术带头人为系主任高恆忠教授,学术骨干有王剑教授、米学军教授、任动副教授、刘成勇博士等。要求研究应注重与地域文化结合,增强特色意识,发挥地域优势。密切加强与周口作家的联繫,以“周口作家群”研究为龙头,形成显着的学术风格,在省内高校中独树一帜,并向全国辐射,从而提升学科的学术声誉。
2009年10月,周口市文联以我院中文係为依託,发挥中文系师资力量的学术优势,批准成立“周口市文化评论学会”。2009年10月我系召开了周口作家尉然、宫林作品研讨会,2010年12月召开了周口作家申艳、阿慧作品研讨会,2011年 3月召开了张新安作品研讨会,2012年 3月召开了“周口作家群”作品研讨会。同期,我系教师在《文艺报》、《文学理论与批评》、《写作》、《周口师範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文章。
从2011年9月开始,我系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周口作家群研究”。
该课程的开设,对于明确学术方向、深化学术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促进地域性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扩大周口文学和周口师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