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勇,常用名“大爱无痕”, 1972年生于河南林州市,从事过木工、车工、模具设计等职业。1994年开始自学创作,至今在《北京文学》《辽宁青年》《意林》《启迪》《喜剧世界》《民间文学》《风流一代》《小小说月刊》《思维与智慧》《做人与处世》《羊城晚报》等杂誌、报纸发表文字160余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吕志勇
- 出生地:河南林州市
- 出生日期:1972
- 职业:作家
简介
(一)《安徽青年报》对吕志勇的採访
作品多次被《读者》《杂文选刊》《特别关注》《视野》《青年文摘》等转载。获奖项若干,已出版专着一部。
记者:中学时代你爱写作吗?水平怎幺样?
吕志勇:我从国小写作文就不发愁,中学时更是钟情写作。但水平仅限于得到老师的点评,只能说是写作文不头疼而已。那时节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看到一本名着就没日没夜地读,头脑里到处飘动着名着的词句。
记者:在正式进入作家、写手这个行业之前,你都为写作做过哪些準备和积累?
吕志勇:读了很多书,只要是文字的书,我都读,很杂。还準备了很多小纸片,把其中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放在随身的口袋里、睡觉的床头边……只要工作之余一有闲暇随时都能拿出来读一读,这样做的好处是记住了很多作家的精彩之笔,动人佳句。
别人看电视、玩耍的时间,我都钻在屋里看书,然后是构思。但写的总是自己不满意,写了撕,然后重新开始构思。有时候边写边翻好看的小说,几天才能构思出一个小说来,而且投稿出去很少发表,但我从来放弃过写作,也从不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
大家在一起说话的时间,我一般都很留心别人说话的语气、动作、神态,以及谈话的内容,一一留心记在脑子里,等朋友们一散或者晚上,记在“特殊的日记” 里,有些就是创作了一半的準小说。但这些情节都来源于生活,是记录生活真实的一本杂记,等到準备写作小说的时候,就翻出来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素材可用。
记者:提到写作、作文,许多中学生都觉得笔端生涩,不知道该写什幺,要说什幺。你觉得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你的写作素材或灵感来自哪里?你保持创作力旺盛的秘诀是什幺?
吕志勇:写作文感觉没什幺可写,我认为主要是没有掌握技巧、平时读书少或者不注意观察生活。
我的写作素材基本都来源于生活,到街上溜达、给脚踏车补胎、散步、买菜、坐车、吃饭……可以说行走坐卧都是素材。但我不是刻意去搜寻素材,而是把自己融入生活中。只不过别人谈到某件事,感到有意思也仅仅是说说而已,但我都留心思考一下,整理成文字发表了。
保持创作力旺盛的原因,我有两点。首先是热爱。从骨子里爱文字,把文字当成朋友来对待。即使“朋友”对不起我了,我也不生它的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怕写的不好,就怕懒散。
还有一点就是努力。有时候半夜里想起某个精彩的句子或者好的构思,立刻披衣写下来,不给自己放纵的机会。面对每一本杂誌和书籍,我都始终当成学生,一篇文章里有一句话或者某个精彩的词语,就多读两篇,从来不敢偷懒。
记者:你觉得中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具备或掌握哪些必备的素质
吕志勇:中学生要想学会作文,我觉得应该掌握两点。
一是不要怕作文。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是写好作文的情感基础。不论文章写出来质量如何,先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写出来,然后就是要多修改,多揣摩。刚开始可以仿照你认为不错的作家的风格写,但千万不要抄袭。
二是要有独创性。无论别人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自己写文字的时候,可以想像成你最爱的事情。如果你热爱篮球,就可以把一段一段的文字想像成跑步抢球,最精彩的句子就是投篮,你按照你的方式写作,才是最重要的。
记者:想给《安徽青年报》的学生读者有什幺样的寄语?
吕志勇:生活本身就是一部电视剧,希望安徽青年报的读者朋友,每个人都演好自己的角色。要永远记住,在你的电视剧里,你,永远是主角!
(二)《河南作家网》关于吕志勇的简介:
名字:吕志勇
籍贯:河南林州市
代表作品:小说《秋天的柿子树》2007年6月发表于《北京文学》
社科读物《改变青少年一生的30种思维方式》2009年9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曝光》2010年6月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
(三)腾讯网关于吕志勇的新闻
作家亲当建筑工,飙泪励志小说《商场无兄弟》走红
腾讯读书频道2013年10月9日报导
为写好长篇小说《商场无兄弟》,作家吕志勇亲自到建筑工地当小工,体验生活。其间受尽了磨难。亲历身边有人掉进井里的危险、打架斗殴、商业骗子等等惊心动魄的场景。
《商场无兄弟》是一部真实版的“奋斗”。已由最具影响力的励志小说出版社东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发售。编辑在推荐语中说:谁告诉你的,商人也要讲义气?史上最真实、最残酷的实战型的商战哲理小说,金钱、权力、美色、手腕、人脉……关于赚钱,所有你想知道的细节,统统讲透!阅读《商场无兄弟》前,请慎重决定创业!
该小说自投放市场以来,受到读者热捧。大家对创业青年的经历深有感悟,是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彩小说。
创作这部小说的作家吕志勇,是知名的哲理小说作家,此前已经在《啄木鸟》《读者》《北京文学》《杂文选刊》《青年文摘》《辽宁青年》等多家知名媒体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四)《安阳日报》关于吕志勇的新闻採访
从木匠到作家《安阳日报》2014年4月17日对作家吕志勇进行了採访、报导。
採访全文
从木匠到作家
——林州农民吕志勇的励志故事
发布日期:2014-04-17 文章来源:安阳网-安阳日报
□记者 刘剑昆
通讯员 石亚霏
今年3月,由林州青年作家吕志勇创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出轨的历史:小人物创造的世界》在各大网站开售。随着新书的上市,一个山乡农民坚持求学二十余年、终于圆了作家梦的励志故事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4月6日,记者走近吕志勇,探访他的圆梦故事。
不读书和写作,整个人就空了
“不叫我读书和写作,整个人就空了!”吕志勇开门见山,话语坚定如一枚钢钉,穿透了他二十余年的时光厚墙。
1972年生于林州市河顺镇申村的吕志勇,笔名大爱无痕,从小就酷爱写作。上学时每堂作文课的写作时间是一下午,老师布置完题目,他总是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就写完了,老师为此曾怀疑他抄袭。国中毕业后,为了生存,他干了一段时间的木匠,后来还当过车工,开过小饭馆当厨师,还在建筑队当小工,搞过汽车配件生意,可是,读书和写作的梦想从没放弃过。
吕志勇回忆说:“那时我想,虽然吃喝不愁了,但总不能一辈子就这样过下去。我早有作家梦,一有时间就骑车到新华书店买书,还悄悄地参加了《短篇小说》杂誌社办的文学函授班,零用钱几乎都花在读书学习上。家里人知道后很反对,尤其是母亲,总说我是不务正业。”
1993年,吕志勇成了家。他白天到企业上班,晚上回家写作。别人看电视、玩耍的时候,他待在屋里看书、构思。写作时,他写好草稿之后反覆修改五六遍再誊写,有时手指僵硬得都不会打弯。那时,他边写边翻看好的小说,几天才能构思出一篇小说来。可是,写好的小说投出去之后一直没有讯息,即便如此,他也未放弃过写作。
梦想在瘠薄的土壤上开花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7年,吕志勇的一篇小小说《我和“组长”》被《辽宁青年》发表,他还领了50元的稿费。这让他看到了实现作家梦的曙光。
从那以后,吕志勇更加刻苦地读书和写作。每次读书时,他身旁总备有字典。他还準备了很多小纸片,把读到的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放在抽屉里、随身的口袋里、睡觉的床头边……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会拿出来读一读。
2004年,吕志勇毅然辞去工作,鼓起勇气在林州市区开办了“银笔桿工作室”,準备以文养文。随着网际网路的普及,他的写作也步入快车道,作品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他还成为《青年文摘》、新浪网、搜狐网等60余家媒体和出版社的签约作家。最多的时候,他一年发表400多篇文学作品,收入30多万元。由于每隔两三天就会去邮政储蓄银行取稿费,视窗的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
四年出版六部长篇小说
2010年6月,吕志勇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曝光》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谈及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他说:“第一次写长篇小说,当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其实,写长篇小说最难的是构思,当中的人物关係、时间得捋顺。还有一个最大诀窍就是坚持,自己控制每天什幺时间段要静下心来,写多少字。”
2011年以来,吕志勇又陆续创作了《商场无兄弟》、《忠臣硕鼠和珅》、《勤勉的昏君崇祯》等5部长篇小说。现在,他正在创作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约的另一部小说《永乐皇帝》。
总结自己的奋斗历程,吕志勇说:“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追梦的路正是人生跋涉、过滤、积澱的过程。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圆梦,实现中国梦还会远吗?”
作品

着作(一)
长篇小说《商场无兄弟》2013年1月东方出版社出版
本着作作者简介:
吕志勇,哲理小说作家,在《读者》《北京文学》《杂文选刊》《青年文摘》《辽宁青年》《意林》《羊城晚报》《工人日报》等多家知名媒体发表作品20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曝光》等。
本着作封面推荐语:
谁告诉你的,商人也要讲义气?
史上最真实、最残酷的实战型的商战哲理小说,金钱、权力、美色、手腕、人脉……
关于赚钱,所有你想知道的细节,统统讲透!
阅读本书前,请慎重决定创业!
目录
长篇商战励志小说:1
第一章走麦城2
1、十年后的相聚2
2、左躲右藏的两年6
3、生死攸关8
4、第一个有车人11
5、行为写作14
6、院子里的冲动17
7、大包工头20
8、梨花鱼25
9、进货29
10、垒蒙古包31
11、酒馆遭窃35
12、科技顽主39
13、山上42
14、夏蓝玫和陈达46
第二章龙抬头50
15、生活如白菜50
16、工人要闹事54
17、办学高手56
18、呼噜哥遇贵人60
19、贷款63
20、胖嫂66
21、修水管69
22、曹青云往事74
桥东的温软76
蚁族78
第三章走平川8225公司开业82

着作(二)
长篇传记小说《忠臣硕鼠和珅》2013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