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隋唐史。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9年9月—2014年6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1+4”硕博连读生,获博士学位。
2012年9月—2013年1月,赴日本京都大学人间环境学研究科访学。
2014年7月-2016年7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师资博士后。
2016年7月至今,武汉大学历史学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讲师。
------------------------------------------------------------------------------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
隋唐礼仪实践与政治变迁、文书行政、吐鲁番文书。
------------------------------------------------------------------------------
论文与专着:
1.《头饰背后的政治史:从“武家诸王样”到“山子军容头”》,《历史研究》2016 年第4期,第28-44页。
2.《明堂建设与武周的皇帝像——从圣母神皇到转轮王》,《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1期,第42-58页。
3.《跋“天宝十三载宣城郡采丁课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2辑,2015年12月。
4.《转轮王“化谓四天下”与武周时期的天枢、九鼎製造》,《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31辑,2015年7月,183-195页。
5.《唐代露布的两期形态及其行政、礼仪运作》,《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8辑,2012年12月,第144—165页。(修订版收入权家玉主编:《中国中古史集刊》2015年第1辑,弟35-467页。)
6.《武汉大学“珞珈中古史青年学术沙龙”简介》,《中国中古史研究》第四卷, 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11月。
7.《唐代的德运之争与正统问题——以“二王三恪”为线索》,《中国史研究》2012年第4期,第115—142页。
8.《释“掻囊”——读高台前凉木牍札记之一》,《敦煌学辑刊》2012年第2期。
9.《唐蕃大非川之役与星象问题》,《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第26辑,2010年。
------------------------------------------------------------------------------
主持科研项目:
1.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礼仪实践与唐代政治变迁,预计完成时间:2015-2017。
2.第57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编号:2015M57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