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是由中国残联、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大连残联、北京中视远图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製的一部主旋律剧情片。由安澜执导,沈泰、于晓光、王晓晨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了抗战时期,兵工专家吴运铎和勇敢智慧的兵工人员为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安澜
- 编剧:杨俊彦、丛者甲
- 主演:沈泰,于晓光,王晓晨,墨阳,纪姿含
- 出品公司:包头青山委员会、兵器工业集团、京中视远图
- 对白语言:国语
- 中文名:吴运铎
- 其它译名:弹神、铸剑、把一切献给党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製片成本:1500万元人民币
- 拍摄地点:江西
- 拍摄日期:2011年1月2号
- 类型:剧情、传记
- 上映时间:2011年6月7日
- 票房:1450万人民币
- 色彩:彩色
- 主要奖项:包头市五个一工程奖
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 首映地点:人民大会堂
剧情简介
吴运铎只有国小五年级的文化,却成为了中国人民兵工业的开拓者和新中国的第一代工人作家。中国人民兵工业发展时间晚、发展环境差,同时又被抗日战争紧逼脚步,吴运铎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开始着手发展中国军队自己的后方兵工力量。从造子弹到造大炮,从对敌人武器的简单模仿到自主开发适合本地作战的新武器,中国的兵工厂对这一切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只能靠最原始也最可靠的拆卸分析和实地检验来完成。凭着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战士们少流一滴血的信念,国小文化的吴运铎变成了兵工方面的专家。火炮这个兇猛的名词永远都伴随着恐怖和鲜血,吴运铎在试验中总是命悬一线,三次重大受伤使他的身体残缺不全,然而他还是秉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尝试和实验。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吴运铎 | 于晓光 | ---- |
辛束 | 王晓晨 | ---- |
秦克周 | 墨阳 | ---- |
王思翰 | 沈泰 | ---- |
陆平 | 王艺禅 | ---- |
小顺子 | 曹璐 | ---- |
日军少佐 | 蔡亦明 | ---- |
如光和尚 | 师小红 | ---- |
日军大佐 | 魏黎明 | ---- |
小豆子 | 纪姿含 | ---- |
罗师长 | 赵君 | ---- |
程所长 | 牛言胜 | ---- |
职员表
出品人 | 监製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美术设计 | 录音 | 场记 |
---|---|---|---|---|---|---|---|---|---|---|
张世明;张国清;尚德学 | 尹家绪;刘茹 | 安澜 | 李洽 孟曼 戴东滨 | 杨俊彦 | 汪洋 | 李戈 | 李停战 | 张永平 | 杨月冬 | 苏子童 |
(以上内容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吴运铎演员:于晓光只有国小五年级的文化,在恶劣的条件下开始着手发展中国军队自己的后方兵工力量,凭着对革命胜利的渴望和战士们少流一滴血的信念,成为了中国人民兵工业的开拓者和新中国的第一代工人作家。
- 辛束演员:王晓晨辛束是从城市来的大学生,因为救国的热情而来到了吴运铎所在的兵工厂,她善良、美丽、充满理想和知识,她与吴运铎之间超乎友谊和恋情的精神认同,对于吴运铎而言是一种升华。
- 秦克周演员:墨阳吴运铎的生死之交,在试验中总是命悬一线,然而他还是秉承着自己的信念不断尝试和实验。
- 王思瀚演员:沈泰上海大学生,善良勇敢却爱嫉妒、小心眼的兵工厂士兵,处处与吴运铎较劲并视其为“情敌”,越是想表现自己就越是丑态百出,最终在战争的洗礼中他逐渐成长并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 陆平演员:王艺禅是中国式贤妻良母的典型代表,具有伟大的革命精神,毫无保留的支持着丈夫吴运铎的工作,在家里作好一切后勤保障,是一个既有革命意识,又有奉献精神的女人。
- 小顺子演员:曹璐小顺子是一名默默奉献在人民兵器工业战线上的英雄,他为了保护吴运铎、为了祖国的强盛,最终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以上内容来源)
幕后花絮
- 影片拍摄时,一位80多岁的老奶在40多岁女儿的陪伴下从江西省九江市赶到摄製组入住的宾馆关注影片拍摄,还亲自煮了莲子银耳汤送给吴运铎的扮演者于晓光。
- 影片拍摄时,一位从北京来的旅游公司的青年女翻译代表父辈们在拍摄现场献给了于晓光一大束鲜花,以表达他们对《吴运铎》的支持。
- 王艺禅为更好地把握角色,自己设计了剧情,光着脚在泥泞的山路上一遍遍奔跑。
- 为演好一个画面,衣着单薄的墨阳被于晓光多次踢进冰冷骯髒的池塘里。
- 于晓光为演好角色,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备工作并在拍摄中坚持不用替身。
- 魏黎明是唯一一个在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的江西人,也是唯一的一名业余演员。
- 影片在江西拍摄时,民众演员都是当地的村民,其中大多还是来村里走亲戚恰巧碰上影片拍摄的。
- 墨阳被导演安澜钦点饰演秦克周这一角色。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方 | 奖项 | 获奖者 | 结果 |
---|---|---|---|---|
2012年10月 | 中宣部第12届五个一工程奖 | 优秀作品奖 | 《吴运铎》 | 获奖 |
2011年12月 | 包头市五个一工程奖 | 优秀作品奖 | 《吴运铎》 | 获奖 |
2012年7月 | 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 | 优秀作品奖 | 《吴运铎》 | 获奖 |
幕后製作
创作背景
吴运铎是“双百人物”中的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特等劳动模範,是中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和包头市装备製造业的奠基人,影片正是为了纪念吴运铎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人民兵器工业诞生80周年而创作的,旨在以电影艺术方式树立可感、可学的榜样,用吴运铎精神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迎合创先争优的主旋律。导演安澜在接到中视远图的电话后开始準备拍摄影片,他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原则,在编剧的框架下,以现代人的视角确定人物关係,编织情节、细节。
拍摄过程
影片主线依照历史史实拍摄,此外另设两条副线。在整个故事结构上,照主题、情感与人物塑造的需要採取“大闪回”的结构,从吴运铎第三次负伤昏迷中对往事的回忆入手。导演安澜要求美术、化妆、道具、服装造型部门营造年代氛围、地域特色,力求再现真实,要求摄影、灯光营造画面蓝灰色调,凝重历史感。
製作发行
影片宣传
影片拍摄期间,青山区委宣传部通过网路开展了面向全中国的有奖征名活动并在官方微博上开设“吴运铎”、“同心同德”等栏目,电影放映期间,由宣传部成立3个电影放映组,将电影在内蒙古10多个盟市进行放映,后又在青山区召开了《吴运铎》与创先争优研讨会。
影片评价
《吴运铎》以电影艺术的方式迎合了“创先争优”注重推树先进典型的主旋律,以制度建设的方式激发了“创先争优”实现保持常态、长效的内动力,以理论研讨的方式开拓了“创先争优”引导塑造价值取向的新思路。(新浪娱乐评)在充分塑造吴运铎独特、鲜明个性的同时,也重点展示了兵工战线英模们的生命价值、献身精神和不朽的人格魅力。(内蒙古日报评)
《吴运铎》採取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手法,在真实与虚构的结合上做得恰到好处。影片在对吴运铎的个性塑造上力求与当代青年观众实现更为广泛的心灵沟通,所以除了对他性格中最主要的勇敢无畏、不怕牺牲作浓墨重彩的表现外,还着重写了他的信仰与人格魅力。影片突出了保尔·柯察金这位身残志坚的苏维埃英雄对吴运铎成长的影响,以至于他从昏迷中醒来得知影院在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坚持要去看他心中的保尔。此外,影片用很多细节来表现他内心的善良与情感的丰富,写他多样的爱好与才能。这些深具真实感的细节,把观众自然而然地引向吴运铎坚韧不拔、无私无畏的精神世界。《吴运铎》值得称讚的还有它内蕴的对战争与武器的认识与理解。这部影片就其内容而言,迴避不了战争与武器。毋庸讳言,吴运铎在影片中是武器製造者,武器是用来杀人的,但吴运铎製造武器是为了制止杀人,他是在捍卫人类生存的权利,是在救人。影片通过表现吴运铎目睹敌人杀害小豆子、如光和尚、小顺子、辛束的经过,为他执着于研製武器抵抗杀人者作了很好的心理铺垫,也为观众对武器製造有了一个更为辩证的认识。(人民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