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吴语(中国吴越地区语言文化)

2018-11-15 20:04:55 百科
吴语(中国吴越地区语言文化)

吴语(中国吴越地区语言文化)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九千多万。吴语是汉藏语系汉语语族的一支语言,中国七大方言集合之一。

现代吴语比官话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语音与《切韵》《广韵》等古代韵书高度吻合。吴语继承唐宋三十六字母框架体系,以保留全部浊音为最主要特徵,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吴语具有仄音之一的入声韵。吴语保留平仄声律,继承中古汉语整齐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四声因声母清浊对立而各分阴阳。

吴语有数万个特有辞彙和诸多特徵本字,是江南人思维方式、生活情调、文化涵养、社会生产、风俗民情、语言习惯的生动体现。吴语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吴语语法结构和国语差别大。吴语分为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六片语片,北部吴语为最大语片。

吴语扎根于吴、越故地,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讲诵多吴语,勾提学佐书”,“诗成作吴咏,及此醉初醒”,吴语为江南本土古老语言,见证诗画江南语言文化。吴语是吴越人的母语,是吴越人“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文化属性和乡情沉澱。吴语区历史上长期是中国经济文化核心地区,今一百余城构成以上海为首的吴语城市群、江南文化圈、上海都市圈。吴语还是吴歌、越剧、评弹等传统曲艺的载体。吴语也为历代文人所吟咏,“醉里吴音相媚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吴语
  • 外文名:Wu Chinese
  • 语言别名:吴越语、江东话、江南话、江浙话
  • 使用地区:江东/吴越/吴地越地/东吴/吴语区
  • 主要分布:今浙江/上海/苏南/皖南/赣东北
  • 语片划分:太湖/台州/金衢/上丽/瓯江/宣州
  • 文化属性:华夏文明、江南文化、传统汉语
  • 地域文化:吴越文化/吴文化和越文化
  • 使用人口:江浙民系(吴越人),九千多万人
  • 主要特徵:全浊音(吴语标誌,低沉雄浑)
  • 声母: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
  • 韵母:入声韵(药/觉/括等),麻韵等
  • 声调:平上去入四声,因清浊而各分阴阳
  • 字词:吴语特徵本字、特徵辞彙
  • 拼音:声母多用国际音标,入声韵加h
  • 相关诗词:讲诵多吴语;贺公雅吴语等

定义

属性

吴语一般以苏州音为标準音、以吴语区江南群城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四声八调清浊对立等正统存古的自然语音为古典语音规範。
江东吴语江东吴语
古“帮滂并、端透定、见溪群”今三分的语言统称为吴语。
吴语通行于吴越,为吴语区文化情感之认同,为吴越文化之根基。

语言代码

吴语Wu Chinese和国语Mandarin无隶属关係,都是现代汉语。
吴语区分布图吴语区分布图
汉藏语系语系-汉语族语族-吴语语言
ISO 639-1:zh
ISO 639-2:chi(B)zho(T)
ISO/DIS 639-3:wuu

分布区域

使用地区

吴语区地市
上海
苏州
杭州
无锡
宁波
常州
绍兴
嘉兴
湖州
金华
台州
温州除南
衢州
舟山
丽水
上饶除西
宣州部分乡下
黄山/徽州
吴语区县市
江阴
崑山
张家港
常熟
慈谿
宜兴
余姚
义乌
太仓
诸暨
温岭
乐清
瑞安
海宁
桐乡
丹阳
海门
平湖
启东
溧阳
东阳
临海
嘉善
长兴
海盐
宁海
永康
玉环
象山
德清
靖江
嵊州
桐庐
安吉
建德部分
新昌
岱山
嵊泗
武义
景宁
青田
泰顺
龙泉
庆元
上饶县
玉山
德兴陇头
松阳
遂昌
开化
常山
江山
缙云
三门
天台
仙居
玉环
永嘉
平阳除西
文成
兰溪
浦江
磐安
龙游
苍南东北
泾县
繁昌
宁国
南陵
芜湖县
当涂东南
青阳南/西北
石台除西
浦城除南
吴语区县区
富阳
金坛除西
临安
奉化
吴江
萧山
浦东南汇/川沙
崇明
嘉定
宝山
奉贤
松江
金山
青浦
广丰
铜陵县义安
吴语区县区(隶淮语市)
高淳
溧水除北
丹徒
通州
博望
贵池东南

历代区划

春秋分属吴国都今苏州,长江钱塘江北,后灭蛮夷扩张、越国都今绍兴,钱塘江南,后扩张
秦朝同属会稽郡治吴县(苏州)
汉朝同属吴郡治吴县、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起治山阴(绍兴)、丹阳郡宛陵
三国同属吴国。为吴郡富春人孙权所建。吴宝鼎元年析置吴兴郡。
唐朝同属江南道治苏州。开元二十一年起同属江南东道治苏州。江南东道又称江东,西面江南西道治洪州又称江西。
五代同属吴越国,西部属南唐。吴越国为临安人钱镠所建。
宋朝同属两浙路治杭州。南宋建炎三年分杭州及其以北为两浙西路治临安府,钱塘南为两浙东路治绍兴府
元朝同属江浙行省。
明初,淮西人朱元璋拆分江南,将淮海唐属河南道宋属京东路、江淮唐属淮南道宋属淮南路、江南三个文化圈行政拼凑,拼河南江北行省东部及江浙行省北部,设直隶,后改称南直隶清朝分为江苏、安徽,造成吴地行政割裂。明清近代镇江除丹阳南京除高淳和溧水大部及其以西淮化。
现代吴语区
江苏南部
上海
浙江
安徽南部
江西东北部
福建北一角
总计2018
吴语区面积/km2
24160
6340
103000
22500
10000
2600
168600
户籍人口/万
2118
1448
5000
500
350
40
9456
常住人口/万
2734
2424
5737
420
316
30
11661
GDP/亿元
43925
32680
56197
1900
1200
150
136052
地市数
3
11
2
1
17
县市数
11
19
1
31
县数
32
10
3
1
46
县区数
4
7
7
1
1
20
古置县数
23
11
74
18
6
1
133

语音

声母

吴语最多有声母36个。吴语有浊辅音,声母数全国最多。
1.全浊声母
吴语最主要特徵是中古全浊声母仍保留浊音音位,如“冻”、“痛”、“洞”声母分别为t、tʰ、d,国语“洞”声母清化为不送气清音t。
宋人三十六字母表宋人三十六字母表
中古汉语字分全清不送气清音、次清送气清音、全浊、次浊四类。清浊本于阴阳。全浊音是学术界判定吴语的重要指标。
《切韵》《韵镜》等提到清浊概念。声带振动音为浊音。世界强国都有大量浊音。全浊为浊阻碍音,低沉雄浑,次浊为响音。除吴语、老湘语、吴湘浊音走廊、少数闽北语外的汉语方言无全浊辅音,吴语有全部浊音。
汉唐古音今犹在——吴语全浊音汉唐古音今犹在——吴语全浊音
吴语浊塞音、不送气清塞音、送气清塞音对立,清擦音、浊擦音对立。清塞音爆破性较其它汉语强。边音、鼻音l/m/n/ȵ/ŋ均分为清浊两套,分别与阴阳声调相配。
吴语全浊辅音
并母
抱跑bau
部菩bu
平瓶贫频凭病bin
败排牌稗bai
蓬bong
彷傍bang
薄boh
皮脾疲bi
陪赔培倍bei
盆bən
奉母
乏伐罚vah
饭烦繁凡vaen
房vang
符妇vu
冯缝vong
坟vən
浮veu
定母
道稻悼桃淘陶dau
特dəh
唐糖堂dang
谈但daen
腾藤誊臀饨dən
地弟第di
头豆deu
童同铜dong
亭停庭婷霆din
抬代dai
田甜填dien
驼dou
段团潭duen
调窕迢diau
读独doh
澄母
澄dʐən/dən
从母
慈自dzɿ
才dzai
层dzən
多地从邪母部分字相混
不分尖团地:齐绝等为dʑ声母
习邪等为ʑ声母
造曹dzau
族dzoh
坐座dzou
齐dzi
绝dzieh
秦dzin
疾寂dzih
就dziəu
全荐dzien
邪母
词辞寺zɿ
随zei
颂诵zong
习席zih
邪谢榭zia
详祥翔象像ziang
寻zin
徐zi
续zoh
崇母
崇dʐong
各地情况见下文
常母
臣dʑien
禅母
船ʑüen
实食ʑih
绳ʑiən
受ʑiəu
群母
狂guang
葵跪guei
共gong
除台州等地外群母细音齶化
桥dʑiau
及dʑih
其奇技忌dʑi
琴近勤dʑin
件健dʑien
舅dʑiəu
强dʑiang
匣母
匣ɦah
杭航ɦang
豪ɦau
恨痕恆ɦən
害ɦai
黄wang
胡户wu/ɦu
现嫌γien
2.不齶化
齶化指k/kʰ/g/h/ɦ变成tɕ/tɕʰ/ɕ等。多地见组后拼细音字+i/+ü齶化,其余不齶化。台州片/江山/广丰/玉山等舌根音拼细音也不齶化。
见母
间监减拣茧睑趼裥kaen
交教胶绞搅缴茭跤kau
夹kah
讲江豇kang
解戒街界kai
家加假架嘉ka
溪母
敲kʰau
掐kʰah
嵌kʰaen
群母
渠gei/gü
晓母
吓瞎呷hah
匣母
闲鹹苋限衔馅ɦaen
项杏巷ɦang
鞋ɦai
下夏厦ɦo
狭ɦah
学ɦoh
3.尖团音
尖团音
分化
箭tsien子贱切≠剑居欠切
清tsʰin≠轻
小siau私兆切≠晓
西si≠希
酒tsiəu精tsin≠久经
息sih≠吸
相襄siang≠香
即tsih≠急
尖音
尖歼煎tsien
将tsiang
焦tsiau
进津晋tsin
尽情静dzin
集dzih
贱dzien
笑萧消siau
千tsʰien
七tsʰih
青请侵tsʰin
细si
心新星sin
先sien
修siəu
雪泄亵sieh
分尖团地:苏州/崑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吴江、无锡/江阴、靖江、武进、浦东/嘉定/宝山/金山/青浦等、平湖/嘉善、余杭、义乌/兰溪/浦江/东阳/磐安/永康/金华乡下/武义乡下、缙云。
4.泥来母不混
中国方言地图中国方言地图
泥来母n和l不混,南方仅全部吴语、部分客家语和部分粤语完全分泥来母。弄读卢贡切。
江淮官话/西南官话/赣语/闽语/徽语/湘语/部分粤语/部分客家语都混淆泥来母,脑=老。
5.疑母
ŋoh≠恶oh/u。疑母洪细皆读鼻音,疑泥细音混同,艺ȵi≠异yi。不混以影云母。
疑母
我饿鹅ŋəu/ŋo/ŋu/ŋa
眼颜ŋaen
熬傲咬螯ŋau
外碍
疑母细音
业ȵieh
宜疑毅义诣ȵi
验严研言ȵien
6.日母
人认ȵin
日ȵih
二ȵi
7.微母
网望忘mang
袜mah
问闻蚊mən
文vən
武vu
万vaen
8.翘舌音
部分吴语有翘舌音,衢州/常熟/张家港/江阴东乡/无锡东乡/苏州郊乡等,但翘舌音比国语少,似是事zɿ/姗珊苏乾切山saen/扎/沙/杀/数/生/产/初/察/翅等读平舌音。多地无翘舌音。
古老语言,传承千年。锦绣江南,吴语越音。古老语言,传承千年。锦绣江南,吴语越音。
翘舌音
中tʂong/珍tʂən/知tʂɿ
超tʂʰau
霜ʂuang
崇dʐong
舌面音
章tɕiang/织tɕih/诸主tɕü
春tɕʰiuen
书舒输ɕü
臣dʑien
寿ʑiəu
演化
知澄彻
翘区多翘;平区平;南吴多舌面
庄组
翘区部分翘部分平;平区平;局地舌面
章组舌面音
南吴多舌面台/婺/衢;不翘区部分舌面部分转平;翘区局地转翘
无r
容蓉于封切yong
肉ȵioh
让ȵiang
绒ȵiong
9.上古音遗留
古奉母读并母
防bang止
肥bi皂
古知组读端组
摘tiəh
西南吴语:知ti/中tiong/竹tioh
个别匣母读群母
环guaen
厚geu
溃guei
狎gah

韵母

吴语最多有韵母60个。
保卫传统江南优秀语言文化。保卫吴语就是保卫江南文化。保卫传统江南优秀语言文化。保卫吴语就是保卫江南文化。
1.入声韵
保留入声韵,收喉塞音除东瓯片及金华
2.非组韵
fi
vi
mi
味眉
3.东钟韵
东韵
方戎切,题都城南庄韵脚/丰/枫fong
清平乐·村居
示儿
送韵
凤讽
钟韵
钟tɕiong
峰fong题西林壁
逢vong
4.介音
介音j/w/ɥ发音短促,有辅音性除金华
游山西村、回乡偶书、四时田园杂兴(选)、赤壁赋(选)吴语拼音游山西村、回乡偶书、四时田园杂兴(选)、赤壁赋(选)吴语拼音
5.鹹、山摄一、二等不同韵
一等
官kuoen
寒ɦuen
判pʰuen
半puen
二等
关kuaen
患waen
攀pʰaen
班paen
6.麻韵二等高化
如麻马骂/茶dzo/下/瓜/花/华读o/u/uə韵除杭州/高淳等
7.麻韵三等
斜zia山行/过故人庄
借姐嗟tsia
爹tia
惹ȵia
写卸泻些sia
且tsʰia
夜野也耶γia
蛇ʑia
8.蟹韵
局地蟹摄二等单元音化
蟹ha
鞋ɦa
局地不单元化
蟹hai上声
鞋ɦai
排bai
街kai
9.部分韵母口型小
多地普ai→吴e/ae,普ao→吴au/ɔ
10.梗韵二等
杏ɦang
樱ang
鲠羹粳kang
冷lang
孟猛mang
硬ŋang
户盲切
德冷切
11.鹹山二摄
多地鹹山二摄鼻尾脱落
三sae
鹹ɦae
局地有鼻尾
三saen
鹹ɦaen
难naen
饭vaen
12.真侵韵
ȵin
如邻切
渭城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韵脚
宁波等地
真斟针tɕin
深身伸绅呻ɕin
神ʑin
徐林切
认仁任刃韧ȵin
13.药韵
约iah
药yiah
脚tɕiahkiah
虐ȵiah
却tɕʰiahkʰiah
削siah
鹊tsʰiah≠雀tsiah
略liah
嚼dziah
14.陌韵二等
多地读ah韵,局地əh韵和oh韵
耻格切tsʰah
15.歌戈韵
几个字部分地区吴语读音几个字部分地区吴语读音
苏南/宁波多əu韵,浙江/上海o韵和u韵,局地a韵和ua韵
歌可我拖河贺左
果过科波和火
16.前后鼻音
多地分an/ang
不分in/ing和ən/əng,多地都读前鼻音,局地都读后鼻音
蒸tɕiəng韵
靖江等地
升ɕiəng
承dʑiəng
17.屋烛韵和觉韵
屋uh韵
陆六luh六幺又名绿腰/录要
凿dzuh
谷kuh
哭kʰuh
烛tɕioh韵
粥tɕioh
曲tɕʰiohkʰioh
欲yioh
局dʑiohgioh
束ɕioh
绿loh
觉koh韵
岳ŋoh
学ɦoh
浊dʐoh
捉tʂoh
确tɕʰioh/kʰoh
龌oh龊tsʰoh
18.灰韵
常州等地
对堆队tai
杯pai
回wai
催tsʰuai
灰huai
其余地区e/ei韵和ue/uei韵
19.末韵、没韵、沃韵
末韵
括kuah
豁huah
抹mah
阔kʰuah/kʰuəh
活wah/wəh
脱tʰah/tʰəh
没韵
骨kuəh
忽huəh
𣝗wuəh果𣝗
没muəh
勃buəh
卒tsuəh/tsəh
突duəh/dəh
咄tuəh/təh
沃韵
沃uoh
鹄ɦuoh
20.协韵、黠韵
协韵
颊蛱tɕiehkieh
黠韵
绍兴等地
黠ɦaeh
拔baeh
21.德韵
肋勒ləh
忒tʰəh
塞səh/sai
墨məh
贼dzəh
黑həh
北pəh金华/poh
或wəh
国kuəh

声调

1.四声八调
清音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吴语大多有七八个声调,中古平上去入四声各因声母清浊分为阴阳,部分地区阳上併入阳去。
在吴越诸多八声调具全地,古浊上字不混入阳去,仍归阳上。
吴江与嘉兴府部分,清声母送气与否也构成分调条件,次阴平清送气与全阴平清不送气不同。
国语三声四调所谓一阴平、二阳平、三上声、四去声,谬也。
国语阴平和阳平按声调起伏分,但古语非如此,阴阳因声母清浊而分,阳四声为浊音。
吴语声调阴高阳低。
阴平
开关
阴上
撒水
阴去
胖看
阴入
杀只
阳平
鞋爬
阳上
抱笨
阳去
饭大
阳入
特白
阴去≠道阳去
带戴阴去≠代贷袋待怠阳去
全清≠定全浊
阴去≠步阳去
全清∣炮次清∣曝全浊
全清≠治全浊
师sɿ∣词zɿ
福foh≠服voh
吉级急清入≠及极浊入
2.入声
汉语音分舒促,入声短促,刚劲有力,一发即收。
立力lih
读doh
色səh
鸭压ah
灭mieh
发fah
憋pieh
仄tsəh
刮kuah
一六七八十
3.平仄与格律
吴语区同音共律吴语区同音共律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
黄河海流
平平仄平
穷千里
平平仄
更上层楼
仄仄平平
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为仄声,此为格律基础。
国语失入声等原因致不分平仄。平仄体现韵律之美,诗词用国语不合格律。
吴语吟诗词朗朗上口,平仄合律。诗词文章当吴语读。

节奏组

局地词句有时据前后字声调而产生连读变调。

符合韵书

吴语与唐宋韵书高度匹配。吴语区自古吴语教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吴语拼音《梦游天姥吟留别》吴语拼音
北宋《广韵》切脚
吴语
古岳切
koh
步光切
bang
七人切
tsʰin
古孝切;古岳切
kau;koh
傍陌切
bah
唐佐切;徒盖切
da/dou;dai
似面切
zien
雄熊
羽弓切
yong
古双切
kang
不可清化
阳去
buen
biau阳去
涎zaen唾
奚嵇读姨
锄祐切
市羊切
读院
悴萃秦醉切
阳去:栈棹觐悸穗渍殆械嗜
bi
vu
biau
dziuen≠俊tsiuen
从母阳平≠催阴平
阳上≠检阴上
dzieh≠缉tsʰieh≠楫tsieh
dau≠滔tʰau
阳去bau阳入buh≠爆阴去pau阴入puh
阳平:期危帆场乎酣瑾殊鲸驯
不可送气
博陌切
读补
读刮
会稽脍儈鲙古外切
竹律切
具清浊两音
长tʂang/dʐang
背:阴去背脊背勒身上/阳去背光背叛
广韵和吴语
恢魁
苦回切
读窥
读区
去吉切
胡歌切
读河
去huang
斯义切
sɿ
虽遂切
噪燥sau≠躁
是伪切
zue/ze
以芮切
以芮切/杜外切
ȵue
以戎切
yong
呼漏切
去heu
古尧切
先稽切
si
ue
莫补切
不读老
子盈切
tsin
tsi
脊鲫tsih
在良切
dziang
zih
dziau
ȵih/ʑiəh/zəh
巨靴切
gua/go/dʑio
市兖切
ziuen
五各切
ŋoh/ŋah
居乙切
读结
许讫切
傍礼切
bi
阳上:峙恃吮
昨胡切
dzu
语偃切
ȵien
弱若ȵiah/ʑiah/zah
符鄙切/方久切
bi/fiəu
蒲报切/蒲木切
bau/buh
初吏切
tsʰɿ
杯韵
读掀
居悚切
bəh
息晋切
sin
力几切
li
平祕切
bi
莫候切
读茂məu
古横切
kuang
子于切
tsü
tɕü
何梗切
ɦang
弥二切
mi
几剧切
tɕiahkiah
阻力切
tɕiah/kiah
tɕiah
侧救切
tsiəu
胡瓦切
ɦo/wo
场伯切/徒历切
阳入
场伯切
阳入
子之切/即里切
不读宰
以灼切
yiah
居祐切
阴去
阴去
此移切
阴平
询荀阴平siuen≠旬徇ziuen
陂病切
阴去
徒到切
阳去
阳去:蹈伪署曙
去王切
阴平
阴平:坳俘孚绥
与章切
阳平
乌浑切/[方仒]粉切
不读去声
落萧切/卢鸟切
莫角切
moh
阳平/阳入
普击切
pʰih
弥毕切
mih
阳入:屐蜀蓦佶溺踱杼鹤淑聿牍舳藉愎
五忽切
ŋuəh
古岳切
koh
kʰoh
古沓切
kah
博厄切
pah
阴入:郁邑讦剔孑俶彳亍谒
揖葛遏汲陟倜翕辄哳琢卓棘
职悦切
阴入
子括切
阴入

文白异读

家加假架嘉
tɕia
ka/ko
tɕien
kaen
vəh
məh
vu
m
vi
bi
ʐəh/ʑih/zəh
ȵih
ʐən/ʑən/zən
ȵin
yoh/yah
ɦoh

其他

1.无轻声
2.无多音的字
一音两调阳平阳去
骑dʑi
弹daen
便bien
藏dzang
调diau
入声字
无多音
无多调
其他
提di
伺sɿ
秘pi
似zɿ
行ɦang
只阴平
阳平阳上阳去
3.无儿化
ȵi
ə˞
题乌江亭韵脚
零捲舌音儿化。局地有儿缀词˞
4.其他
去tɕʰü/tɕʰi/kʰei/kʰe
水ɕü/ɕüi/sɿ
ən韵:尊吨盾轮
都了切/ȵiau

语法

语序

1.宾语前置
我饭吃过哉
明朝上海去
拉链拉拉好
红烧肉吃
侬字识否
侬钞票有弗啦
SVO/SOV通用。局地只有SOV结构。
时态句用SOV:我作业做好快咧。
2.定语后置
闹热
闹忙/闹猛
冰棍
肉圆
楼阁
笋乾
月大
月半
人客
豆腐生
鞋拖
3.状语后置
天冷快哩
他来快了
笑煞快
茅坑臭到哉
乃跑先
家去
4.话题优先
吴语末江浙闲话也
个只电影我看过哉

词法

1.疑问词
奈何naɦa/怎/哪能
为啥/为之/何ɦa
啥个/啥兮/嘀个/嗲/啥物事/何/啥
啥人/何人/谁人/何谁
做啥/作啥/作何
何里/陆里/啦里/何处/啦垯
几时/啥辰光/何时
阿…/…否/可…/…弗
2.多语气助词
句末
…来哉/时辰晏哉/哇/也羊者切yia/阿/哩/矣/兮/啦/了/煞/焉/呢/唍/个啦/煞哩/来兮/个哩/哩哇/嘛/喏/唻/哪/咾/耳/嚄/嗫/耶
句前
个末/乃末/哎呀/啊哟喂/喔唷/啊哇/耶
3.人称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
我/吾ŋ/阿侬
乃ne/尔n/你/侬/nən/尔侬
伊/渠/其/他/俚/佗
我伲/我俚/阿拉/我家/ŋa/我们/我侇/伲/嗨伲/我许
乃/尔笃/你家/你俚/尔等/侬搭/尔搭/尔许/你们/尔侇/nən笃
伊拉/他家/佗俚/渠等/渠笃/渠许/其拉/其侬/俚笃/他们/伊搭/伊奴/渠徕/渠侬
4.量词特殊用法
作定冠词
特指
迭本书交关好看
强调
换只频道
替代指属助词
我支笔
5.指代词
个/该/迭/者/居/之/兹/伊/之个
过/个;夯/嗨/亨/许;幺
程度
指代
介/实梗/个能/实介/鑒/介老/实介能;夯/哈;能
方物
个点\些\眼/哀点\些\眼、居来许来
时辰
之歇过歇/个歇哀歇/居下许下
方式
个能哀能/居话居许/实梗
方位
个头夯头/哀垯弯垯/里垯个垯/伊垯过垯/之头过头/该头过头/个垯过边/个垯哀垯/伊垯过垯旁垯
处所
处/场化/地方/埭户/荡子/户荡/屋荡

句法

1.句式
双宾语
把/拨本书我
大我一岁
疑问
奈何办耶
阿好教我
否定
弗曾看过
我做弗来
强调
立也立不动
水也没
祈使
杯子拿过来
拿只杯子过来
动词替介词
我问伊借个
动词替使令
喊过来
补语
我讲不过伊
我讲伊不过
2.不用“的”“地”除杭州
名词前冠“个音变
我个
好个
伊个笔
状语后动词前
慢慢能跑
好好较吃
认认真真箇写
3.持续体不用“着”
他立勒海/亨/该…
活勒世上
看好之我
侬听好
跟牢伊
吃之碗里,望之镬里
4.完成体
我吃之三碗饭哉
前夜落上一夜个大雪
5.非主动语态不说pei
平义切读bi,被服/覆/遭受
脚踏车拨/把伊借去
X得到表扬
我得伊烦煞
为ŋe打/为别人笑/为枪毙
为:主动语态we,非主动ŋe。
6.浙南“添”
饭吃碗添
7.徕/勒
我徕/勒店里
8.结果体
死脱
做脱
气煞脱哉
死落
做落
气煞落咧
乃末
乃末卵
乃末好哉
乃末死蟹一只了
9.杀/煞
笑煞
急杀哉
10.经历体
否定
弗曾…
朆…
呒没…过
疑问
阿曾…
[阿曾连读]ən…/阿有…
…过弗
11.不存在体不说mei
呒没/呒不
《将进酒》吴语拼音《将进酒》吴语拼音
12.尝试体
看看看
做做看
13.末/呢/之提顿
心烦末就出去跑跑
下趟呢,侬要自家去
相之宝宝咪咪笑
吃好之再讲
14.进行体
快来望,来盖落雪。

辞彙

用词

1.语言习惯差异
非吴
卫生裤
棉毛裤
褂子
罩衫
脖子
喝酒喝水
吃酒吃茶
忽悠
骗/诱/弄送/调排/哄
嘚瑟
骨头轻/兴/神志野舞/神抖抖
簸箕
畚箕
口角
拌嘴/誖嘴
大妈
阿姨
老爷子
老先生
硬币
铅角子/铜钿/铜钱
包子
馒头
2.无胡语音译词
无蒙古语音译词胡同、满语音译词饽饽/“挺”好/妞妞/“瘮”得慌等。
爱家乡,爱母语。传承吴语,共尽责任。爱家乡,爱母语。传承吴语,共尽责任。
3.词意差异
表黄昏不表天黑,吴语日里夜里/昨夜/夜饭
不表疲劳,吴语吃力/竭力
摇也,掉头,不表落下遗漏
不表不要
对手
还表帮手
罪过
表可怜
肉麻
表心疼
不好走
常表不能够走
4.善用单字
赞/灵
不响
磨蹭
晚上
看望
很棒
沉默
传染/漂洗/牲畜生育
5.特殊构词方式
具象
百脚
眼乌珠
烧饭
大肚皮
比喻
扫帚星
肚脐眼
毛糙
蚕宝宝
头缀
纸头
找头
看头
起阵头
鼻头
被头
下头
凿头
摊头
6.程度
形容词
绿→绿汪汪→碧碧绿→碧绿生青
难得→难难得得
笃定→笃笃定定
急绷绷
呆登登
雪雪白
明打明
实打实
怪里怪气
龌里龌龊
的角势方
血得使红
戆头戆脑
恶形恶状
急死急活
测刮拉新
蛮蛮好
滑塌精光
滴粒滚圆
石骨铁硬
花七八腊
快得来
生活重煞
日高三丈
多少好
动词
有讲无讲
横劝竖劝
…煞/透
交关
浑淘淘
航航寻寻
相当
邪气
弗得了
木佬佬

口语

吴越之地,吴语人家。吴语三千年。吴越之地,吴语人家。吴语三千年。
吴语区最大城市上海
 
吴语辞彙精选集(250个)
数词
吴语(中国吴越地区语言文化)
毛廿
靠一百
千把
满三十
一万左右/横里/光景/上落
一记
揩一浦
跑一埭/趟
七十来个
搞七捻三
一塌刮子一塌括之
十三点
瞎七搭八/瞎七八搭
一道
一天世界
一日天
一日到夜
一脚落手
瘪三
头一名
猪头三
一歇
一世人生
乱话三千/瞎三话四
一门心思
幺二角落
一式一样
一落式
弗二弗三/弗三弗四
老三老四
一滴滴
一趸当
称谓
小人/小伢/小囡/小顽
小娘/细娘/细丫头/毛丫头/丫头家
老小/小官/细伢/小伙子/后生/细佬
老官/官人/老公
老婆/娘子/家主婆/内堂
娘/m妈
爷/爸爸/老子/爹爹
好公/公公/阿爷/大大/媪公/舅公
好婆/媪妇/媪婆/亲娘/舅婆/好妇/奶奶
丈人/丈母娘
新妇
阿+亲眷称谓/阿+姓名代表字
戆大
贼骨头
常用辞彙
今朝明朝
落雨落雪
记认
弄堂
里向
高头
结棍
写意
适意
时巧/齐巧
日脚
清爽
欢喜
钟头
关事
笔立直
墨黢黑
物事
事体/事乾
要好看
辰光
亲眷
热昏
再会
野野豁豁
大/小月生
便当
急吼吼
溚溚渧
门槛精
灵清
乃末
作兴
腊腊黄
推班/推扳
连牵
败家精
做手脚
要好
绷弗牢
汗毛淋淋
滚圆
笔挺
坍台
一常
胡胡响
冷刮刮
软塌塌
贼忑嬉嬉
认床
内劲
甜味味
豁边
收作
有心相
相骂
发噱
样色
勤劲/勤厉
弗买账
猴急
肉痛
罪过人
搭浆
笃悠悠
下趟
扎台型
做人家
电火
解解恹气
像煞
贱骨头
骨头痒
瞌铳/𥅻
作孽
扎致
天日
浑淘淘
睏觉[目困]觉
压末
现世报
翻花头/花头经
面熟目生
人来疯
憎厌
日逐
被窠
斩肉
蹱头
尴尬
赤佬
饿杀鬼
煞有介事
难为情
懊憦
弗搭界
老掐剌
旧年
顶真
吃生活
活计
总之
学生子
拍脚拍手
收骨头
触霉头
摆平
两样
魂灵
蛮好
大天白亮
力道
大清老早
开火仓
用场
清头
木觉
入调
弗碍
扎钩
见气
穿绷
风凉
熟门熟路
打咯楞
困失寣
死样怪气
名堂
问讯
好说好话
进深
还潮
时鲜
困思懵懂
肚皮
天书
暗戳戳
绿映映
拎弗清
吃毛栗子
拆烂污
窗爿
家生
蹩脚
稀奇煞
牵丝绊藤
有白相
常恐
猪猡
阔狭
神智无主
偎灶猫
清汤光水
弹眼落睛
揩油
活狲
心焦
空落落
生青
礼拜
下半日
别处
昼饭/中饭
洞眼
垫被
顶针箍
额骨头
卖相
劲道
吃排头
讨饶
惹厌
眼热
生怕
牵记
谈山海经
来事/来赛
起先/起头
后首来
临时末结
促掐
连牢
脚碰脚
别样
吃硬
吝惜
刮皮
活络/活息
脱头落襻
奇出怪样
焐心
拍板
準足
定眻眻
回对
戳壁脚
作怪
算得
差眼
迪为
作死
轻骨头
养小人
要是
穿堂风
吊胃口
长生果
𧻴趤
老底子
正月半
豁当
做生活
隑垫
被絮
脉息
肋棚骨
背脊骨
眼门前
亮头里
酸泙气

正字

吴语字
官话/意思吴语字
弗/勿/不
入声
汏/净/洗
立/徛
想/忖
𠢍/扛
筷子
筷子北吴/箸南吴
舟行讳住改快。筷箸笼
寻/觅
mih
愚蠢
坍憃丑用切
镬/锅
镬锈
玩耍
孛相白相/嬉/搞/嬲和
别相/嬉戏/搞搞/耍/调调/皮
把/畀
迟/晚
aen
阴凉
in
斜靠
gai
二十
廿
多少
多少/几许/几何
几何江山等用
全都
咬硬东西
kən
强行给予
水渗透
吸吮
嗍/吮
嗍螺蛳
躲藏
匽勒门背后
快速步行
慢速步行
跑路錶慢行
留客居住/宅家
宿
牵引
伤痕
流动/浮于水面
人水
tʰən
水滴滴下
稍微喝一点
扔/摔
掼/甩
huai
染上颜色/沾水
缝/绗/纶
用筷子夹物
去汁水
pih
太饱
以手托物感受重量
涂抹
鸟兽脱毛
沖/刷洗乾净
[上汤下皿]
dang
恶劣不愉快
火旺
鼻塞说话变音
ong
锅里的溢出
水洄旋
使之齐
很少的油煎
核算/碾压
gah/ah
迟钝/笨
木/怴
入声
用刀切成薄片
摩擦致破皮
身体弯曲
伛/佝
融化
欠债
小火慢箸
张嘴呵气
ha
关门
打嗝
əh
愤怒却无法发泄
一条印记
dai
眼球突出
相持
磨碎磨细
割草/稻
两手向两边拨开
排泄
心里烦闷
搓揉
ȵiah
用手按
搇/揿
罈子
放入沸水或油煮
士洽切
液体从小孔喷射
漫无目的游蕩
dang来趤去
扭伤筋骨
睪丸
阴囊/鼓起的轻软物
掸乾净/抖落
吃/食南吴局地
捨弃/不吝啬
pʰuen
卡喉咙
拖延
ŋa
碰在硬物上/靠在可依附的东西上
5点至7点
吹卯风
皮肤乾裂毛糙
缓行
慢暾暾/温暾水
说/讲/话/道/曰
广丰等用,曰事江山说话
片状物量词
开爿baen店/一爿厂
保温取暖
𤆏/焐
拥有
kai得起
水流形声
入声汩嘴
拔取
食物受潮而不脆
䵑/韧
ȵin
滴/淋雨
一沰眼泪水
蹲或趴在地上
高兴而轻佻
不锋利/挖苦
相合/搭档
两人佮一顶伞
怀孕
怀孕/有身
刀具削皮
削/瓟/椠
tsʰien
折坏
掀起
掀/撩
撩面
器物上提手
光亮
变化迅速
液体晃动
污渍
迹浞
洗澡/泼水
淴浴
使水渗透
漉/盝
新衣裳要漉水
温暖
热烔烔
杂物沉澱
濎脚
斜看
米粒/撒
㚇/翪
tsong
挤在一起
ong
使空出
捲曲不伸
打耳光
被骗钱
眼睛分泌物
tsʰɿ
涂粉油
下垂
眼皮耷下来
拧毛巾/卷绕
不要
覅/休
休要金山/台州等用
还没有
朆/弗曾
掐/摘
扚/摘
tih
沖洗
抚摸
挪动
破裂
裂缝
迸坼tsʰah
口动貌/品尝
小睡
㦌/寣
困一寣呼骨切
嘴合拢
弭尽切
掀开
枵/𢳚
使鼻涕排出
呼梗切
割/划
勒破
盖楼
灰尘
闭合
抿缝
修剪
五指理顺
树枝/取衣桿
丫杈
把水控乾
沥/𤃀
lih/𤃀li
油腻或粘感觉
稀薄状
溏黄蛋
花朵萎缩下垂
红疹
薄罪切
把粉调入
tsah
开阔/裂开
舌头伸出
草木萌/茂盛
骨头啃乾净
投掷
厾/抛
合抱/夹住
长跪
指纹
热水
汤婆子滚汤南吴沸水
看望
人高
人长
徒然
枉碌/黄落
聚集
是啊
然乎/然也富春/湖州等用
难道
确哉
富春等用
如果
假使/若
若然太仓等用
依然
故是
丽水等用
回/转/归
湿透状
绕圈捆绑
风筝
风筝/纸鹞
正厅
堂前
猪/彘
烧/燃/燂
兰溪等用/燂宁波等用
小河
人工河
慢炖
煨/笃
关节
关节/骱
脱骱
雨大状
拭物巾
拖帉
系衣鞋的带
搭襻
极/很
dah
毛笔蘸墨
掭笔
沉澱物
ȵin
指甲附近皮皴
tsʰiah
手指研磨
鎅/解
解有一音古隘切表除也
镰刀
kieh台州等用
包馄饨粽子
放置
安/摆/搁
揉成球
度官切
下垂
拖鼻涕
迟疑笨状
五骇切ŋai
睡会
mi
夸奖吹嘘
冻疮
冻瘃
非常想吃
嗷食
半成品/人的贬义代称
懒坯
洗屁股
条状冰
凌𠗶
眼瞎
台州等用
离世
走/过背
睡觉
义乌等用
苦闷烦躁
义乌等用
事情繁杂
纍堆
藏避
常熟等用
整理
脸盘大/肉肥松
匹各切
皮表肿块
庄家茂密/排列紧密
脾气固执
㹂/犟
穿着时尚
很快用完
剖裂掰开
大方无拘束
俶傥读出
分去碗中食
遮掩
火跳动
挽缚衣袖裤管
女子娇媚状
可笑
发靥杭绍等用
于是
乃末
就/遂
毛豆饱满
启东等用
看/望/目
东阳等用 
事情
事体/故
道老故
遇到/相当
雨值头大
…的样子/看中
笨相/细相;看相
立即马上
湖州等用
鱼刺
鱼芒
烧火做饭
崇启海浦东嘉定等用
每15分钟
眼睛
眼睛/目/睩
眼花睩花
摘下
嘉定等用
小儿颠地诈赖
𤞚
𤞚地滚
褶子
kaen
叼住
言语反覆
胸口面地/床
合踣
摇搅动
相邀切马桶;床上捎来捎去
浮萍
拧瓶盖
混合扰乱
手推按
tsən脱点水
头髮凌乱
bong
补缀
眼窝
眼潭
眼睛凹陷
短貌
身体贴近
扶人臂
洗衣服的局部
tsien
火自灭
缺口/砍价
ŋah
凹坑
不正
huai
敲/搉
kʰoh
门半关
排泄尿液
渫/旋
渫溲小便/屙屎
阉割牲畜
比较度量
磨刀
鐾刀布
端桌椅
端/掇
待剩下
此一义他定切去声,听觉相关阴平
水溅
呆在/处于
翻土
赶快
𢜶
sao
在少量油里炒
鬆弛下垂
棕绷绐落来哉
万一
万一/倘话
手握/用东西压住/便当量词/手压于桌
安静居家无事
daen湖州等用
鸟翅
tɕi湖州等用
擦/揩/抹
理睬
台州等用
忧虑不安
宁波等用
蹲/跍/伏
塞入
塞/䂻
力竭
垃圾扫入簸箕
含怒离家/负气
行不正
跌跌蹱蹱丑用切
胁持
gaen
叠被子/折断
夸人心灵手巧
痛恨
毒/恨
湿滑状
滑澾
绣~足~篮~排~
巨鸠切。球指玉磬
语言无度
摇振
掉龙灯
人腿
pʰang
积血肿
疻血
体不伸
ang
用脚抵住
dien
脚往前或旁滑
脚一踏tʰah跌下去
有意抬高别人/拟声
hang
沾染
用力拉/拉断
捏麵粉/捏玩
女角切
疾走状
东西容易断成细碎状
草绳刌断
水流不畅
皮肤湿疹肿起
脪/臖
脪风疹块
掺和在一起
同/和
原摊开物团缩在一起
ȵiong
皮肤被尖利物划破
卢达切破脸
眼睛睁大状
䀰/奯
一团烟
bong
硬貌
𡇠
𡇠tsəh
冷感
𠘂
无风冷𠘂𠘂/有风冷飕飕
小碗
搅和
供坐凳
ai凳;骨牌凳
房屋低矮
𢉥/遏
房子矮得来𢉥头𢉥脑
两手搓物
𢫭
敲击声
𧰵
toh
东西不竖起而伏在地上
㛥棵菜
撩取
liah
直角切
病痛引发浮肿
hai
皮宽皱貌
㿴/𥀰
tah,lah
虾蟹糊上麵粉油里煠
面䴱虾
窗扇
dah
小孩胖得可爱
肉䏧䏧
圆长貌
wun
颊后
颈䫀kən
禾不实
pʰoh
贴附于肉上的髒灰
扭转头
水翻滚将溢出
tsʰien
猪狗取食
胃内翻搅不适
走路蹒跚慢
𧻙
mah
身材高
跛行
䞩/𨅞
指代地方
𡍲/垯
灌溉
𣵽
面色苍白
使头入水
𩑦
wuəh
歪扭不整齐相
山间平地
shai子
骰子
度侯切
堵塞漏水处
𡎺
从顶上或末梢砍锯
𤗿
tʰai
疮疤上一层痂
翳/盖头
腌菜泛臭
潮湿不通风腐烂/受人气而无法明说
𦤨/殟
𦤨塞/殟乌没切
背心/无袖袄
行动迟缓
急匆赶路样
𨆐
徒等切
辛辣感/疼痛厉害
𨐶
呼麦切
在眼前飞快掠过
𪄅
sah
柔软而富黏性
𪏴
tɕin
张紧/翻花绳
挑绷绷
锅巴
锅巴/饭䊓
用脚使劲往下踩
顿脚
热水瓶塞
tsən
身体好而能做常人不能做的事
挑剔
疙瘩
酒席;大门外或内空地
酒肆松江;外肆/里肆嘉兴
买酒/打黄酒
领悟
合也
粗鲁
蛮武佬杭州用
搭在两处之间供人走的长板
裤裆缝合
㒼裆裤
疲劳
𠊬
𠊬力/吃力
搞懂/搞下
挬弗清爽;挬倒
嘴歪
𡁑
火娲切
嘴里吃满状
𠿡
𠿡丁滑切之一嘴,吃相难看
皮肤开裂
追赶直至目的地
𧾎
ɕuen
近视眼/眼睛眯成缝
𥉻
眯𥉻tsʰi七计切
紧靠正屋搭建的斜顶小屋
搭只披
植物茎靠根处
甘蔗部头/老部头
收拢
猪声
后悔
郎到切
一层丝/船靠岸繫绳
胀大裂开
𥀱
瓜𥀱古晃切
言论相争
誖伊弗过
抠脚趾缝
手使盛物器具簸动
作绀切
蒸/食物再热
hou
勺子搅
东西乾后中间凸起
𤿩
苦角切
四方借钱/积攒钱
𥣙
dʐieu/dzeu
粥糟浓
𥺜
乃计切
黏韧不断/垂死人不断气/坚持
tɕʰien
做衣时衣料不够拼上一角
𧝴
冬毒切
恶骂
吃僝头
烧水器具
把持
秉不住
摩擦皮肤
tsʰang
犁地
向一边倾
仄/侧
tsəh
供奉以祭奠
构件上弹性拼接物
sən头;装榫头上海本地话栽赃陷害
烧草时拨火物/脚伸来伸去
他念切
皮肤鬆弛
小蟹
蟛蜞/蜝
黑状
腋下夹物
搩/搿/挟
巨列切/挟胡颊切
夸口
用湿泥修陶瓷/炉
心不安
戚戚动宁波话放心不下
被子全掀翻
许县切
夏天饮食和精神不振
疰夏
使痰出口
织布机洋机上经线通过具
丝丝入簆
愤怒/急切状
吼/㖃
孵小鸡
此一义bu去声伏小鸡
使之聚
𢺈
卢丸切
小雨零貌
𣽤
雨𣽤色则切濛濛
用尖锐话堵人嘴
𧮙
疾各切dzoh
曲脊行走
巨员切
步渡水
𨂝
白衔切
乘坐
取物
浙东用
恳求
延误懒散
古隘切
呆状
倰僜
呆不倰僜
铺饰
墁地坪
一路拖蹭过去
水冲击声
话说不清
謰謰謱謱
擦屁股
自投下
[走殳]
他候切
想念
[忄弋]/忆
yih
石坚貌
音吉
石貌
老卵矻礚
批量一总
触碰
古哀切
以手推止
支起不稳之物
𢻨
𢻨私盍切台脚
给甜头好处
𣂁
他雕切
量物溢
𣂆
铜钿多得𣂆铺郎切勒化
果核
𣝗
用刀平切剖肉
pʰi
用勺子将残渣从液面舀去
𤏰
米中小虫
读施
腹部绞痛
古巧切
目睫动貌
𥈊
色洽切
小孩
小人
大人父母
白霉
[歺咅]
bu
拧螺丝
突然受惊
七外切
太阳熇热
㷿
日㷿虚严切
两臂左右伸开长度
双脚向两边张开
sa
拉扯/双手放于背后
层次相连
呼鸡声
𠱙
子六切
胸脯
古满切宁波等用
粥稀
手帕
手绢/绢头
电灯功率瓦
支光
一拨人/一群人量词
淘/潮/阵/批
盛饭勺
𣖄
tsʰao
脚/骹南吴
移过去点/临时移借
da阳平
衣裳颜色鲜艳
锣声
家宅大门底下门闩
插销
菸酒浓辣/对人发怒
招致
覅引伊哭
抬起/以物挑开/物体受潮变形
巨要切
硬挺渡过难关
皮肤划破
彩虹
东鲎日头西鲎雨
触及/捶打
bən台拍凳
割开填充
tsʰiang点花
鸟站在高处
都果切
屋中最高处的梁木
杗梁
风吹叶声/用有细孔之具抖动使流出
苏谷切
用真真假假的话引诱对方
呵各切
很黑
tsʰəh
偏袒
来回而不进
徒回切
用线或绳把东西搞断
九杰切
旧时农民遮风雨日晒之帽
niah
竹子的细枝
竹篠siao
买米/卖米
籴/粜
苏州等用
开裂留下缝隙
huo
言语冲撞/逆向刺激
家禽家畜凝固后的血
血衁
对小孩暱称
nvn
陶製容器
罋/甏
罋on头
用灰泥涂墙
言不实而夸
披交切
心惊貌
𢝇
hah/hoh
床/凳/桌下横木
物体积成堆
徒果切
倒置盛具向地上敲碰
𢾩
克盍切
推进槛有凹槽物体内的木板
𤗪
𤗪səh
农作物该吐穗时不吐穗
䄨青
衣至地
𧞐
丁木切
蜗牛爬行/动作缓慢似虫行貌
𧍢
以浅切
光线刺眼看不清
𧢢
弋笑切
额头凸出而眼鼻凹进
读凹
撑开
撑/撦
撦读叉
热辣
热䬉䬉呼麦切/热烘烘
风变小/缓风
uei
旧时铜锡一类器具的通称
𨰠
卢戈切
预先答应的事不答应
胡对切
手脚艰难举起
踢之一天球脚也揵弗起来
犯[目困]迷糊
𥅻
危险程度副词
险险乎
黏住
𤄥/搭
𤄥təh
因想睡觉眼睛变小
瞢/䁬
mong/䁬dzən
液体混合
田候切deu
挑选
kaen
粗略
毛估估
水涌出
穿衣/下棋
斜出突出
𠑙
斜𠑙丑用切
滑倾
sia
用手指或他物挖穿
𠞭
lou
游手好闲
𧻴
不乾脆爽快
tsʰɿ
东西未调匀有块
𡔇
lei
浸没
𣶐
以假次混入
脂肪少的肉
阴德功德
阴骘
伤阴骘入声
覆盖
乌含切
贪食
𩞉
馋𩞉读馋虫
修补房屋/墙面
入声
挑食
头后颈后
颈项
靠近相连
比/毗
比有清浊两音,浊音通毗
以汤除毛
直挛切
担心
从地上床上快速爬起
轻浮不持重/炫耀
许兼切
店铺器具转让
细小摩擦声
窸窸窣窣
sih呖窣soh
抽籤
拈阄
小三
姘头
狎姘头轧姘头
土堆
高墩墩
通而明
昶阳
癞ha蟆
癞蛤蚾
补火切
菜刀
朴刀
此处读蒲木切buh
劈成条的竹片
篾席
涕泪流出貌
眼泪索落落
闪电
矐睒
ɕien
火烧/心急
灼躁靖江用
…样的话/如此做
鱼变切ȵien靖江用
语助/是的
靖江用
青蛙
田鸡
使唤
摩擦身体
龌龊磢tsʰang乾净
猪大腿
蹄髈
粥由稠变稀
带有按动作的吸
水擪于叶切擪乾
核桃
蒲桃
扫把
笤帚
不然的话
弗则
总和
拢共
器皿
碗盏
食物放沸水里
入水
tsʰuen汤/氽菠菜
荠菜
谢菜
红薯
山芋
土豆
洋山芋
菜板
砧板
重叠
一沓dah
能干
奢遮
ɕiatsa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gah道/狎堆/狎闹忙
572行

语片划分

北部吴语

北部吴语扎根于有辉煌历史文化的传统江南。内部通话程度大,合为太湖片。
吴语城市图吴语城市图
吴语太湖片67市县,6600万人,互通
1.毗陵小片17市县
[江苏]常州(除沿江圩塘/魏村/孝都/小河等乡)、丹徒(宝堰/荣炳等)、丹阳、金坛(除县城以西)、溧阳、宜兴、江阴(除西北石庄乡及利港乡一部)、无锡(西)、张家港(除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靖江(除西南新桥/东兴等乡)、通州(城区及周围乡村)、海门(北部包场等12乡)、启东(北部吕四等7乡)、溧水(孔镇/和凤/洪蓝/东庐/晶桥/云鹤等)、高淳(东部顾陇/桠溪/定埠等7乡)。
[安徽]郎溪(北部定埠/梅渚等乡,西北部建平/东夏/幸福等乡)、广德(北部下寺乡庙西,南部芦村乡甘溪沟及东亭乡部分村)
2.苏沪嘉小片30市县
吴语区经济文化共同体吴语区经济文化共同体
[江苏]苏州、崑山、常熟、太仓、吴江、张家港(中心河以东/沙槽河以北)、无锡(东)、启东(除北部吕四/三甲等7乡)、海门(南)、通州(东南部通海9乡及东北部三余7乡)、如东(东南角)
[上海]上海、嘉定、宝山、浦东、奉贤、松江、金山、青浦、崇明、闵行
[浙江]嘉兴、嘉善、桐乡、平湖、海盐、海宁
3.苕溪小片5市县
[浙江]湖州、长兴、安吉(除以上两县西边境)、德清、余杭
4.杭州小片1市
[浙江]杭州(老城)
5.临绍小片12市县
[浙江]临安(除旧昌化县昌北区及旧于潜县北边境)、富阳、萧山、桐庐、建德(下包、乾潭以东)、绍兴、诸暨、嵊州、新昌、上虞、余姚(除东部河姆渡等镇)、慈谿(除东部观海卫等镇)
6.甬江小片12市县
[浙江]宁波、余姚(东部河姆渡等镇)、慈谿(东部观海卫等镇)、鄞县、奉化、宁海(除岔路及其以南),象山、镇海、舟山、岱山、嵊泗

南部吴语

南部吴语分歧大,片内多处不互通。台州片语音与北吴最近。东瓯片与其他片差异大不互通。
吴语区吴语区
一、上丽片23市县,750万人
1.丽水小片9市县
[浙江]丽水、宣平今属武义、云和、景宁、文成(南田镇)、青田(除温溪区及万山区一部)、泰顺(除南部闽语区及百丈镇)、龙泉、庆元(除东部竹坪/合湖以东)。
2.上山小片15市县
[江西]上饶、上饶县、玉山、广丰、德兴(陇头)
[浙江]松阳、遂昌、开化、常山、江山
[福建]浦城(除南部石陂/水北/临江等5乡)
吴语区分片图吴语区分片图
二、台州片11市县,600万人
[浙江]台州、临海、温岭、三门、天台、仙居、玉环、黄岩、椒江、路桥、乐清(清江以北)、宁海(岔路以南)
三、瓯江片12市县,600万人
[浙江]乐清(清江以西)、永嘉、温州、瓯海、瑞安、平阳(除闽语区)、苍南(除闽语区,金乡镇为明初驻军后裔属太湖片)、文成(除南田镇)、泰顺(百丈镇)、洞头(除南部洞头/元觉/霓屿三岛东部)、玉环(西南角)、青田(东部温溪区,万山区黄洋/万山等乡)
四、金衢片13市县,700万人
[浙江]金华、兰溪、浦江、义乌、东阳、磐安、永康、武义、衢州、龙游、缙云

西部吴语

宣州片仅乡镇尚存吴语。吴语版图沦陷区为太平天国后外来移民后代。按汉语七大方言分,徽严片列入吴语。
一、宣州片24市县,500万人
1.铜泾小片12市县
[安徽]铜陵、泾县、宁国(青龙/济川/东岸等乡)、繁昌、南陵(西北,青弋江支流靠近宣城的圩区:东七乡上洲村/姚义村/东塘乡/太丰乡,东河乡及东南角吴滩乡一带)、宣城(西北及南部溪口乡金牌)、芜湖县(除万春)、当涂(东南)、博望(丹阳镇/新市镇)、青阳(童埠/杜村2乡及酉华杨柳地/丁桥茗山,独龙)、贵池(东)、石台(东,含广阳)、太平(西部杨家岭一带,北部龙门以北)
2.太高小片7市县
[安徽]太平入黄山(东南)、宁国(南部南极乡等)、当涂(东部湖阳乡等)、博望(博望镇)
[江苏]高淳(西)、溧水(南,县城为吴语和淮语分界)
[浙江]临安(旧昌化县昌北)
3.石陵小片5市县
[安徽]石台(石埭,中部)、青阳(东南陵阳等乡)、泾县(西南厚岸/包合/水东3乡)、太平(西北三丰部分乡村)、贵池(南部灌口一带)
二、徽州片20县区,450万人
[安徽]屯溪、徽州区、黄山区(汤口)、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旌德(西乡)、石台(占大)、宁国(胡乐)、东至(西南郎木塔一带)
[浙江]淳安、建德、临安(昌化以西)、桐庐(西边境)、开化(马金)
[江西]婺源、德兴、浮梁

历史

衍变历程

1.形成。商末,长江下游江南古越语与上古华夏语融合成上古吴语。
两浙风情,三吴人家两浙风情,三吴人家
2.扩展。四百多年汉朝江东语言连片成型。“汉高帝十二年,一吴也,后分为三,世号三吴,吴兴、吴郡、会稽其一焉。”东吴之语是东南之语源头。
3.变革。五胡乱华,晋室南渡,刚烈骁悍的古吴越精神儒化,上古吴语衍变成中古吴语。自此崇文。
4.发展。唐宋吴越经济发达,文化昌盛。
5.国音。南宋,成为文脉嫡系继承者。“四方之民,云集二浙,百倍常时”“富商大贾,往往而是”“号为士大夫渊薮,天下贤俊多避地于此。”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北方始失入声晋语。两浙是南宋文明区,吴语以韵书为参照。
保卫吴语,保卫江南文化保卫吴语,保卫江南文化
6.繁荣。“善操海内上下进退之权,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之而雅,俗者,则随而俗之。”明朝以说苏白为荣。
7.衰落。太平天国战乱及乱后非吴流民涌入、强制推普使吴语临危。
8.坚守。语言为文化载体,为一地人标誌。坚持吴语本位,传承古老吴语。

人文历史

吴语是中国最古老语言之一,其形成历史追溯到商末,从姬室东迁算起距今3200年历史。那时泰伯奔吴,泰伯、仲雍是周朝先祖周太王长子和次子,二人于太湖流域建立嫡系姬姓诸侯国吴国。“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江南本土文明与古中原文明融合成先进吴文化。古吴语来源是上古汉语。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钟吾、邗,破楚,败郯胡沈陈许蔡顿鲁齐,与晋“黄池之会”。吴、越民风相近,“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2500年仍寒光逼人的吴钩越剑见证吴越春秋2500年仍寒光逼人的吴钩越剑见证吴越春秋
吴语区一家人吴语区一家人
“江东”曾是尚武之地、剑客之乡,之后的江东兼为文学、经济意义上的“江南”,是文章锦绣之乡、天下太仓。西晋衣冠南渡立东晋,“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六朝之际江南相对稳定,以吴文化为主并之古中原文化。南朝民歌始于三国东吴迄于陈,留存近五百首,分为“吴歌”“西曲”两类,如吴声民歌《子夜四时歌》。唐宋无数名家于江东留下千古诗篇,而塑造这些人文景观的正是吴越先辈,亭台楼阁,粉墙黛瓦。“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写下名诗。“醉里吴音相媚好”辛弃疾亦沉醉于信州上饶温婉美好的吴音。“一川菸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吴中姑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杭州……吴越之地是华夏文化代表。吴语较接近中古汉语,一些字词透露出古文味道。吴语区历史上是多个时代文化经济中心,亦是古时雅士聚集地,吴语保留汉语正统因素。吴语有变迁,史载古江东吴人读人音侬,今北吴人不读人音侬,南吴局地读人音侬。国语受北方古胡人影响,吴语继承雅言特徵。
春秋吴都(苏州)与春秋越都(绍兴)春秋吴都(苏州)与春秋越都(绍兴)

分期沿革

春秋战国
太湖与杭州西湖太湖与杭州西湖
吴语源头追溯到越国成立和泰伯奔吴。三千多年前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到达今常熟、无锡一带,他们的语言和当地语言结合,构成吴语基础。吴越虽为两国但语言风俗相通。《越人歌》“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飠甚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春秋战国时吴越语言于古华夏语冲击下形成古吴语。
秦汉魏晋南北朝
秦汉吴语稳步发展。晋代永嘉南渡,吴语受古中原话影响。吴语是大批南迁士大夫必学方言,当时金陵说吴语今不是。《世说新语·排调》“惟闻作吴语耳”记王导作吴语。
千年吴语,文化自信。保卫平上去入、清浊对立的正统汉语。千年吴语,文化自信。保卫平上去入、清浊对立的正统汉语。
南朝古吴语对日语有影响。吴音是日本汉字音音读的一种,该批汉字读音从南朝直接或经百济传入日本。吴音融入日语程度深,常用于基本辞彙中,古称“和音”。平安时代之后日本留学生推动长安音,称江东音为“吴音”。
吴音与今吴语有相似点,日母;“和”吴音ワ合吴语“和牌”等。
隋唐
唐朝韵书有吴语记载,如《刊谬补缺切韵》“膀,普浪反,髀,吴人云”。至今吴人腿叫pʰang上声。
唐时国家兴盛,吴语巩固。
常熟话今有33声母、50韵母、8声调。唐朝人说话即8调。常熟话留有很多古语,小官人、娘子等。
北宋《集韵》等收吴语字。
宋代吴语形成今各片状况。永嘉人据己方言写入字书,由书会写戏文脚本。
元末《南村辍耕录》以民间射字游戏记吴语音系。
明清
明代苏州经济文化水平高。“三言”和《墨憨斋定本传奇》《浣纱记》《清忠谱》等用吴语。
明末吴语人口占全国20%。
清末太平天国作乱致吴地经济遭打击,吴语人口锐减,对江南造成严重影响。
清末有《吴歌甲集》。
近现代
19世纪末起上海话音译沙发/啤酒/咖啡等。
吴语区不少学堂已开吴语课,严防家乡话脱代,保卫吴语吴语区不少学堂已开吴语课,严防家乡话脱代,保卫吴语
80年代后期吴语区学校始用国语授课。30年来,禁止校园吴语和语文课推普教育使一些青少年吴语能力差,思维阅读普化,成为吴语文盲。
许多民众呼吁吴语教学,媒体用吴语。保卫吴语!
国语也是一方言,缺陷多。

源流小考

吴国王族与周同姓,来自中原,“宜侯”铭文为证。吴、越王铸礼器兵器皆用汉字。吴公子季札通中原礼乐,出访各国,为“吴之习于礼者”。孔子弟子中江南唯吴人言偃。上层人士通习华夏语,只不知用中原雅音还是相邻楚音。从春秋楚人伍子胥、伯嚭、文种、范蠡入仕吴越,及秦末项羽在吴的号召力来看,近楚可能性大。
美丽吴越。入乡随俗,尊重文化。学习吴语,融入当地。美丽吴越。入乡随俗,尊重文化。学习吴语,融入当地。
秦始皇分36郡,于吴越东置会稽郡、西置鄣郡。汉初并,后改会稽为吴郡,汉武帝改鄣郡为丹阳郡。东汉置会稽、吴郡。秦汉置郡设官驻兵,中原移民聚居点于郡治,吴语以此为中心发展。当时部分越人进入山区成为“山越”,浙南福建等是越人天下。汉武帝诏命徙瓯越、东越、闽越于江淮,“将其民徙处江淮之间,东越地遂虚”。散居越人退入山区后又出就故地。东汉曾派骠骑将军张意以水军讨伐东瓯。至三国时许靖致曹操书还说“南至交州,经历东瓯、闽越之国,行经万里,不见汉地”。
南吴语有更多古吴语特点,将温州话与扬雄《方言》对比,与南楚沅湘间有多条相合,惮怒/病癒/挥弃等特色词皆楚语。吴语形成除结合古越语外,还可能由楚与中原话两源融合而成,有中原人说吴人音楚,称吴楚之音。古吴越语与东楚方言相融合形成地方特色江东方言,至西晋永嘉之乱洛阳陷落有560年发展,王充《论衡》记他八岁就学时“书馆小僮百人以上”,东汉初会稽教育发达。

文化

诗词

吴语之处,诗画江南。
《全唐诗》收生于吴语区诗人作品8300首,占总量1/6。
《全宋词》收生于吴语区词人作品6000多首,占总量1/3。
杜甫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白居易
何以引我步,绕篱竹万茎。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
顾况
老病力难任,犹多镜雪侵。鲈鱼消宦况,鸥鸟识归心。急雨江帆重,残更驿树深。乡关殊可望,渐渐入吴音
刘长卿
云房寂寂夜钟后,吴音清切令人听。人听吴音歌一曲,杳然如在诸天宿。
稚子能吴语,新文怨楚辞。
孟郊
家中多吴语,教尔遥可知。
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王昌龄
朱唇皓齿能诵经,吴音唤字更分明。
陆游
讲诵多吴语,勾提学佐书。夜分灯未彻,晨起发慵梳。
还乡吴语熟,伏枕越吟悲。接客寒温简,过邻几杖随。
贺公在朝雅吴语,庄舄仕楚犹越吟。
贺公吴语吾能似,太息遗魂不可招。
范成大
海内交情两断金,离歌倡和俱吴音。桃花如雨暮春酒,竹箭有筠他日心。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髮谁家翁媪。
司马光
荷底清涟照绮罗,长安公子旧情多。踌躇不去知君意,重唱吴音白纻歌。
文天祥
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
贺铸
西家一斛黄华酒,沈醉吴音贺季真。
黄庭坚
安得终身为御寇,不辞儿女作吴音
苏轼
候吏来迎客,吴音已带乡。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苏辙
无人携手共吴语,得意摇头时越吟。
张可久
爱渔舟荡雪,击楫起吴音。月上秋林。
赵孟頫
曲里吴音娇未改,障羞。一朵芙蓉满扇秋。
王守仁
长怪岭云迷楚望,忽闻吴语破乡愁。
高启
不向灯前听吴语,何由知是故乡人。
杨基
收书再拜问所历,灯影照夜吴音操。
归有光
城头日色黄,隔壁闻吴语
唐顺之
越吟多病客,吴语故乡心。
叶燮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吴歌

李白
郢中白雪且莫吟,子夜吴歌动君心。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犹衔半边日。
陆游
回首家山又千里,不堪醉里听吴歌
小艇下沧浪,吴歌特地长。
鱼鹹满缶酒新篘,处处吴歌起垄头。
我作吴歌君起舞,夜雨莫辞泥没屦。
张先
垂柳池塘,流泉巷陌,吴歌处处。
陆机
四坐并清听,听我歌吴趋。吴趋自有始,请从阊门起。
李白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骆宾王
边愁伤郢调,乡思绕吴歈
元稹
疾奔凌騕袅,高唱轧吴歈
白居易
合声歌汉月,齐手拍吴歈
范成大
剩采吴歈歌岁事,传归击壤调中听。
春秋
弹歌
河上歌
河梁歌
采葛妇歌
灵宝谣
南山有鸟
禹上会稽
军士离别词
梧宫秋
渔父歌
涂山歌
乌鸢歌
越谣歌
会稽童谣歌
陈阿登歌
三国·
白纻歌舞
吴趋曲
前溪歌舞
南朝
吴歌337首,收于《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如《子夜歌》
渔父歌
太湖神歌
五代·吴越
巡衣锦军制还乡歌
陌上花开
月子弯弯照九州
壁上谣
冯梦龙《山歌》383首
桂枝儿435首
富春谣
朱血谣
狸斑童谣
喜鹊歌
山歌
白茆山歌
芦墟山歌
河阳山歌
湖州山歌
双凤山歌
长篇叙事吴歌
五姑娘
赵圣关
白杨村山歌
田歌
嘉善田歌
青浦田歌
靖江打豆号子
靖江栽秧歌
渔歌
阳澄渔歌
太湖渔歌
舟山渔民号子
东海渔歌
其他
江阴船歌
湖州织歌
海盐塘工号子
清末有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九尾龟、九尾狐、海天鸿雪记。
《海上花列传》:不多时,洪善卿匆匆出来。赵朴斋虽也久别,见他削骨脸,爆眼睛,却还认得。趋步上前,口称“娘舅”,行下礼去。洪善卿还礼不迭,请起上坐,随问:“令堂阿好?阿曾一淘来?寓来哚陆里?”朴斋道:“小寓宝善街悦来客栈。无朆来,说搭娘舅请安。”

吴越文化

吴语与吴越文化血脉相连。
《宋史》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明清吴越赋税占全国一半。民国上海产值占全国2/3。今吴语区经济总量占全国1/6,工业总产值占全国1/5。
美丽东吴。在吴越一定是话吴越语。美丽东吴。在吴越一定是话吴越语。
明清产生202位状元,出自吴语区的有101人。两弹一星元勛共23人,吴语人占12席。截至2007年,吴语区出625位两院院士,占全国43%。吴越裔科学类诺贝尔奖得主有5人。
七千年前,始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两千年风雨同舟,吴越文化风采依旧。吴文化和越文化同俗并土,再造吴语区新辉煌,必传承其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
早先吴越先民断髮文身,好勇好剑,轻死易发,创造青铜兵器文明和波澜壮阔的吴越春秋史。后来吴越文化有士族精神、书生气质。隋唐起,作为华夏文明核心的吴越文化愈发精緻。工商业于吴越率先萌芽,海派文化亦根植于斯。吴越文化既有“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又有“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诗性审美情怀。

苏白

苏州白话为江南读书音,吴地话必苏白。

歌曲

外婆谣
无锡景
姑苏城
流浪的蛙蛙
长恨歌
苏州好风光
朱虹/韩雪
/
江南好风光
天涯歌女
林宝
子夜四时歌三国演义插曲
太湖美
吕薇
姑苏小食客

影视剧

电影
团圆
电视剧
噱占上海滩
老娘舅
话剧
永远的尹雪艳

童谣

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媪婆桥,媪婆对我笑,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媪婆买条鱼来烧,头弗熟,尾巴焦,盛勒碗里吱吱叫,吃勒肚里豁虎跳,跳啊跳,一跳跳到卖鱼桥,宝宝乐得哈哈笑。
田田畈畈,翻过南山,南山北斗,水界铜关,狸猫合煞,杨柳凿脚。
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蒲桃四斤壳,吃之乃个肉,还之乃个壳。

民谚

春雷十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没日头。
焐春三,冻八九。

代表语言

吴语苏州话吴语苏州话

吴语上海话吴语上海话

吴语杭州话吴语杭州话
吴语无锡话吴语无锡话

吴语绍兴话吴语绍兴话
吴语宁波话吴语宁波话
吴语温州话吴语温州话
吴语太湖片吴语太湖片
吴语台州片、金衢片、上丽片、东瓯片吴语台州片、金衢片、上丽片、东瓯片
吴语靖江话、启东话、海门话吴语靖江话、启东话、海门话
●注:江北吴语
江北使用江淮官话,淮语源流是汉语与淮夷东夷之一语融合。
但江北有几处吴语:靖江话老岸话、启东话、海门话,为长江沖积平原与江北连。通州金沙话有更多南通话特点,但因有全浊声母还是划为吴语。
皖南部分及南京淮西话镇江淮东话因是明清近代江北人江淮人移民,说淮语。

语言关係

与徽语

原徽州和严州淳安/建德为徽语。建安十三年,东吴孙权遣贺齐击山越,平黟歙置新都郡。
徽语全浊音清化,《中国语言地图集》将其分出吴语。

与闽语

吴语与闽语

与湘语

吴语与湘语

与日语

吴语与日语吴音吴语与日语吴音

与其他

汉语比对

特点
声母数
韵母数
声调数
吴语
保留全浊音
杭州30,衢州36
杭州45,宁波50
7-8,绍兴8
北京官话国语
清入读平上去。全浊音逢平声读次清,逢仄声读全清。
22
39
4
东北官话
清入读平上去,上声较多
瀋阳19
瀋阳37
4
冀鲁官话
清入读阴平,次浊入读去声,全浊入读阳平
济南23
济南38
4
胶辽官话
清入读上声
青岛26
青岛36
3-4,青岛3
中原官话
清入和次浊入读阴平,全浊入读阳平
洛阳23
洛阳37
4
兰银官话
淸入读去声
兰州24
兰州32
3-4,兰州4
西南官话
入声读阳平
重庆19
成都36
4-5,武汉4
江淮官话
有入声,入声不分阴阳
扬州17,南京21
合肥44
5-7,合肥5
晋语
有入声,三片入声分阴阳
太原21
太原36
5-7,吕梁6
徽语
全浊音大多读次清,也有读全清
屯溪19
歙县39
6
赣语
全浊音读次清
南昌19
南昌67
4-7,南昌7
湘语
全浊音老湘语读浊音,新湘语读全清
双峰28,长沙23
长沙40
5-7,长沙6
闽语
全浊音多数读全清,少数读次清
泉州14,福州15
潮州59,厦门81
6-8
粤语
全浊音逢阳平阳上读次清,逢阳去阳入读全清
广州19
广州53
9
平话
全浊音读全清
22
48
10
客家语
全浊音大多读次清,部分全浊上读阴平
梅州19
梅州74
6
除吴语/老湘语等外,阴阳以调值分

吴区比对

苏南浙江上海等音系比对表

苏南音系表汇总
浙江、上海、上饶音系表

国音之争

官韵
主编
标準音
基础
隋唐
切韵
陆法言等
唐代韵书基础
古中原音
广韵
陈彭年等
增广隋唐韵书
洪武正韵
宋濂等
未推广,沿用三十六字母
北方方言
北京
现代
新华字典
民国教育部读音筹备处会议,汪荣宝称“若每省一表决权,从此中国古书都废了。”“南人若无浊音及入声,便过不得日子。”吴稚晖说“浊音字甚雄壮,乃中国之元气”。因会议争吵,议长吴稚晖辞职。

学术研究

研讨会

吴语历届研讨会吴语历届研讨会

文献

吴语拼音

声母表
全清不送气清音
次清送气清音
p
b
m
f
v
t
d
n
ȵ
ts
tsʰ
dz
s
z
tʂʰ
tɕʰ
ʂ
ʐ
ɕ
ʑ
k
g
ŋ
h
ɦ
零声母
γ
y
零声母
l
ȵ
p/t/k是英语sp/st/sk中的p/t/k
韵母表
平上去
a罢
au号
ae来
ang浪
aen闲
ai在
ah法
o沙
ou可
ong红
oh学
e爱
ei梅
ən本
əl而
eu后
əh特
ɿ姿
i米
iau小
ia斜
iaen念
ien天
ih必
iah脚
iəu救
io靴
iuen怨
in英
iang两
iong凶
ieh贴
ioh曲
iun君
iuəh决
u虎
uei亏
ua寡
uae怪
uaen关
uen欢
uah刮
uəh骨
uang光
uən昆
uo瓦
uoh沃
ü需
自成音节m呒/n嗯/ŋ五,语气ie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