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平,籍贯浙江,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吴建平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浙江
- 出生日期:1957年2月
- 职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 毕业院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 主要成就: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人物经历
吴建平,籍贯浙江,1982年获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1984年获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学位,1989年受中英友好奖学金资助赴英攻读博士学位,1994年获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交通工程学博士学位,2006年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教授,2007年兼任 WSP国际集团高级技术董事,2011年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吴建平教授是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FIET),世界工程组织(WFEO)工程环境委员会委员,IET ITS杂誌副主编 (SCI检索),中国城市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仿真学会常务理事,交通部智慧机场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顾问,北京、杭州、南宁、海口等城市顾问。中国科协海智专家,中国科协七、八、九大特邀代表。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1)智慧城市与未来交通,2)交通模型与交通仿真,3)低碳能源与生态交通
主要贡献
曾负责由欧洲联盟委员会,英国皇家学会,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教育部等资助的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拥有发明专利10项,在国际学术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50多篇,编写交通类专着5本,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名。
吴建平教授建立了世界首个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微观交通仿真模型“FLOWSIM”,作为核心设计者和开发者,拥有FLOWSIM仿真软体的全部核心技术和智慧财产权,填补国内空白,2007年成功将FLOWSIM套用到北京奥运交通管理预案研究和交通组织最佳化设计。2010年率先提出“动态交通仿真”的概念,并于2013年开发完成基于FLOWSIM的“城市动态交通仿真平台”,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2016年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该技术已成功套用于国家863项目研究和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2017年提出以大数据、人工智慧和线上仿真为核心要素的城市交通超级大脑体系构架。
获奖记录
北京市政府“长城友谊奖”
2013年IBM SmartCamp China总冠军(Championship)
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15年北京市第九届发明创新大赛金奖
2016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2017年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201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