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吴以岭

2018-03-17 00:11:00 百科
吴以岭

吴以岭

吴以岭,河北省故城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十二大名中医,两项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会长,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络病重点研究室主任,《疑难病杂誌》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基本介绍

  • 姓名:吴以岭
  • 性别:男
  • 籍贯:河北省
  • 民族:汉
  • 出生日期:1949年
  •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 教学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 荣誉:国家级名老中医
  • 毕业院校: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专业:中医

教育经历

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

工作经历

1982年-1992年6月16日,在河北省中医院工作。
1992年,创立以岭药业。

诊疗範围

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研究方向

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併发症等。

学术思想

吴以岭教授40年来致力于中医络病研究,为中医络病学学科创立者和学科带头人,继承创新首次形成“络病证治”体系、“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创立中医络病学新学科,以络病理论为指导开闢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新途径。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及何梁何利奖等国家、省部级奖励。主编《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等专着,其中《络病学》《脉络论》专着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着作一等奖,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络病学》在国内40余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课,建立三大络病专业委员会及28省市络病专业委员会。

研究成果

先后主持承担“973”、“863”、“十一五”、“十二五”、国家重点研发计画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5项国家级及多项省部级成果,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其中:
2000年,“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络病学》专着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着作)一等奖。
2006年,“络病理论及其套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虫类药超微粉碎(微米)技术及套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9年,“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套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1年,“中药连花清瘟治疗流行性感冒研究”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18年,《脉络论》专着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着作一等奖。

获奖情况

1995年,获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颁发的“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奖。
2002年,获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北省省长特别奖”。
2005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7年,被中国发明协会评为第三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暨“当代发明家”称号。
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创新首席专家”。
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被中共河北省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北省“巨人计画”首批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
2014年,获河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北省院士特殊贡献奖”。
2018年10月24日,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2019年1月11日,在“2019第四届《医师报》医学家峰会”上荣获“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杰出医学贡献专家”称号。
2019年2月23日,在第十五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荣获“络学研究40年功勋专家”称号。

学术兼职

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管脉络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会长
《疑难病杂誌》总编

主要论文

1.吴以岭.气络学说论——《气络论》序[J].疑难病杂誌,2018,17(02):184-186.
2.吴以岭,赵珊珊,魏聪.试论气络学说研究思路——“形而上”的哲学思维与“形而下”的医学格物致知相结合[J].疑难病杂誌,2017,16(08):757-760.
3.吴以岭,魏聪,赵珊珊.气与气络学说探讨[J].中医杂誌,2017,58(21):1801-1807.
4.吴以岭.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誌,2017,37(02):147-148.
5.吴以岭,魏聪,常丽萍.通络养生八字经——通络养精动形静神[J].中医杂誌,2016,57(17):1450-1454.
6.吴以岭.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研究——消渴病从脾论治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6,35(06):507-509.
7.吴以岭,魏聪.通络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病现状与展望[J].疑难病杂誌,2015,14(01):1-5.
8.魏聪,袁国强,常丽萍,吴以岭.改善证候——肿瘤治疗新策略[J].中医杂誌,2014,55(07):555-557.
9.吴以岭,魏聪,贾振华,袁国强.脉络学说概要及其套用[J].中医杂誌,2014,55(03):181-184.
10.吴以岭,魏聪,贾振华,袁国强.脉络学说的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J].中医杂誌,2013,54(01):3-7.
11.吴以岭.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学科价值[J].前沿科学,2007(02):40-46.
12.吴以岭.通络治疗血管病变的效应规律——承制调平与系统效应[J].疑难病杂誌,2007(03):129-132.
13.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相关性探讨[J].中医杂誌,2007(01):5-8.
14.吴以岭.络病八大证候辨证论治[J].疑难病杂誌,2006(02):118-120.
15.吴以岭.络病是区别于血瘀证的新研究领域[J].疑难病杂誌,2006(03):189-190.

主要着作

1993年,《易水学派研究》,主编,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年,《中医络病学说与心脑血管病》,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络病学》,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络病学》教材,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年,《络病理论科学求证》,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年,《CollateralDiseaseTheoryinPractice》,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脉络论》,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年,《络病学》繁体版,主编,台北:辉煌百联出版社
2018年,《气络论》,主编,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