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好逑》是由德尔伯特·曼执导,欧内斯特·博格宁、贝琪·布莱尔领衔主演的爱情片,于1955年4月11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大龄未婚男青年马蒂和个性敏感的女教师克拉拉,两人在爱情的路上跨越阶级和学识的差异,共坠爱河的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德尔伯特·曼
- 编剧:派迪·查夫斯基
- 主演:欧内斯特·博格宁,贝琪·布莱尔
- 製片人:Harold Hecht
- 出品公司:Hecht-Lancaster Productions
- 中文名:君子好逑
- 外文名:Marty
- 其它译名:马蒂
- 出品时间:1955年
- 製片地区:美国
- 製片成本:34.3万美元
- 拍摄地点:美国
- 拍摄日期:1954年10月-1954年11月
- 类型:爱情片
- 片长:91分钟
- 上映时间:1955年4月11日(美国)
- 对白语言:英语
- 色彩:黑白
- imdb编码:tt0048356
- 主要奖项: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第8届坎城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 线上播放平台:PP视频
剧情简介
纽约布鲁克林,一个下层社会人们聚居的地方。马蒂(欧内斯特·博格宁饰)身为义大利移民的后裔,长得又肥又丑,再加上社会地位低——只是个肉贩,因此虽然年届35,依然没有女朋友。一方面,马蒂在肉店工作时要不断经受顾客的冷嘲热讽;另一方面,他回到家里还要听母亲的唠叨。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相约之前认识的女孩却再一次碰壁。灰心丧气的他此时还要处理姨妈家里的婆媳问题。母亲一直心忧马蒂的婚事,于是向侄子汤姆(杰瑞·帕里斯饰)求助,汤姆向其推荐星辰舞厅,并说到了星辰舞厅,一定会有收穫。晚饭后,无所事事的马蒂和好友阿吉(乔·曼特尔饰)来到了星辰舞厅,在这里等待马蒂的又是不断的打击。
克拉拉(贝琪·布莱尔饰)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在中学教书,相貌平凡,快到30岁了还没有追求者。这天姐姐安排她和一个年轻的医生在星辰舞厅约会。一见面医生就对克拉拉的相貌相当不满意,又巧遇了前女友,于是就在舞厅中找人送克拉拉回家。医生一看见马蒂就认为他在舞厅会毫无收穫,于是提出给马蒂5美元作为报酬送克拉拉回家,善良的马蒂断然拒绝。克拉拉此时也感受到医生的态度,提出自己回家。马蒂看见舞池中孤独无助的克拉拉仿佛看见了自己,于是主动邀请克拉拉共舞一曲。
马蒂和克拉拉在彼此身上找到了关心和尊重,甚至在不断的交谈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马蒂在克拉拉的鼓励下决定买下肉店,克拉拉也因马蒂而重拾自信。但是此时马蒂母亲的反对阻碍了两人的交往,马蒂的好友阿吉也将“见色忘友”的帽子扣在马蒂身上。内心挣扎的马蒂最后终于觉悟,不再理会别人对克拉拉的看法,拨通了克拉拉的电话。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马蒂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 |
克拉拉 | 贝琪·布莱尔 | ---- |
Mrs. Piletti | Esther Minciotti | ---- |
Aunt Catherine | Augusta Ciolli | ---- |
阿吉 | 乔·曼特尔 | ---- |
Virginia | 凯伦·斯提尔 | ---- |
汤姆 | 杰瑞·帕里斯 | ---- |
Mr. Snyder | James Bell | ---- |
Bit Role | Joe Bell | ---- |
酒吧里的男人 | John Beradino | ---- |
单身汉 | Nick Brkich | ---- |
Bit Role | Marvin Bryan | ---- |
Lou | Charles Cane | ---- |
Leo | Paddy Chayefsky | ---- |
Andy | Bob Brophy | ---- |
六岁的男孩 | Steven Hecht | ---- |
酒吧里的男人 | Paul Hoffman | ---- |
孩子 | Walter Kelley | ---- |
Bit Role | Doris Kemper | ---- |
uncredited | John Milford | ---- |
屠夫 | Silvio Minciotti | ---- |
Joe | Robin Morse | ---- |
Irish Lady | Kathleen Mulqueen | ---- |
Ballroom Extra | 杰里·奥尔巴赫 | ---- |
Bit Role | Glenn Strange | ---- |
Ralph | Frank Sutton | ---- |
Churchgoer Extra | Hal Taggart | ---- |
Mrs. Rosari | Minerva Urecal | ---- |
Jerry | Alan Wells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副导演(助理)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美术设计 | 造型设计 | 服装设计 | 录音 | 布景师 |
---|---|---|---|---|---|---|---|---|---|---|
Harold Hecht Paddy Chayefsky(副) 伯特·兰卡斯特(联合) | 德尔伯特·曼 | Paul Helmick Mark Sandrich Jr. | 派迪·查夫斯基 | Joseph LaShelle | Roy Webb | Ted Haworth Walter M. Simonds | Agnes Flanagan Robert J. Schiffer Rudolph Liszt | Norma Koch | Robert G. Carlisle Roger Heman Sr. John K. Kean Betty Pagel Alan Crosland Jr. | Robert Priestley |
(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演员介绍
- 马蒂演员:欧内斯特·博格宁在纽约布鲁克林生活的义大利移民后裔,又肥又丑,再加上低微的工作,因此虽然年届35,依然没有女朋友。一次意外让他邂逅了孤独无助的克拉拉,并在她身上找到了关心和尊重,甚至在不断的交谈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但母亲和好友的反对阻碍了他和克拉拉的交往,内心挣扎后的他最后终于觉悟,决定勇敢追求克拉拉。
- 克拉拉演员:贝琪·布莱尔中学女教师,典型的知识分子,个性敏感,相貌平凡,快到30岁了还没有追求者。一天她的姐姐安排她和一个年轻的医生在星辰舞厅约会,没想到约会没成功,反而意外邂逅了马蒂,并在马蒂的身上找到了关心和尊重。
- Mrs. Piletti演员:Esther Minciotti马蒂的母亲,她的其他儿女都已结婚,只有大儿子马蒂未婚,因此她一直心忧马蒂的婚事。在知道了儿子和克拉拉的恋情后,通过和克拉拉交谈,她害怕儿子结婚后自己会落得如姐姐被赶出门一般的下场,因此很是反对。
(参考资料来源)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 | 获奖方 | 备注 |
---|---|---|---|
第8届坎城国际电影节 | |||
1955年5月10日 | 国际天主教电影视听协会奖 | 《君子好逑》 | 获奖 |
金棕榈奖最佳影片 | 《君子好逑》 | 获奖 | |
第27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 |||
1955年12月20日 | 最佳影片 | 《君子好逑》 | 获奖 |
最佳男演员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获奖 | |
十大电影 | 《君子好逑》 | 获奖 | |
第2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 |||
1956年1月21日 | 最佳影片 | 《君子好逑》 | 获奖 |
最佳男演员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获奖 | |
第13届美国金球奖 | |||
1956年2月23日 | 剧情类最佳男主角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获奖 |
第9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
1956年3月1日 | 最佳外国男演员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获奖 |
最佳外国女演员 | 贝琪·布莱尔 | 获奖 | |
最佳影片 | 《君子好逑》 | 获奖 | |
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 | |||
1956年3月21日 | 最佳影片 | 《君子好逑》 | 获奖 |
最佳男主角 | 欧内斯特·博格宁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德尔伯特·曼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Paddy Chayefsky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乔·曼特尔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贝琪·布莱尔 | 提名 | |
最佳摄影(黑白) | Joseph LaShelle | 提名 | |
最佳艺术指导(黑白) | Ted Haworth、Walter M. Simonds、Robert Priestley | 提名 | |
第8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 |||
1956年 | 最佳电影导演 | 德尔伯特·曼、Paul Helmick | 获奖 |
第8届美国编剧工会奖 | |||
1956年 | 最佳美国剧情片编剧 | Paddy Chayefsky | 获奖 |
製作发行
主创公司
製作公司 | 1、Hecht-Lancaster Productions |
---|---|
发行公司 | 1、联美电影公司(美国) 2、美国广播公司(TV)(美国) 3、米高梅联美家庭娱乐(DVD)(美国) 4、United Artists(丹麦) 5、米高梅家庭娱乐公司(DVD)(美国) 6、CBS/Fox(DVD)(美国) 7、Cosmopol-Film(奥地利) 8、Kino Lorber(美国)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美国 | 1955年4月11日(纽约、首映) |
美国 | 1955年7月15日(洛杉矶) |
瑞典 | 1955年7月20日 |
西德 | 1955年9月2日 |
芬兰 | 1955年10月21日 |
奥地利 | 1956年3月 |
苏联 | 1959年(莫斯科) |
影片评价
《君子好逑》在叙事策略上打破了好莱坞传统的“才子佳人”爱情模式,将重点放在了描绘平凡人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之上。影片在时间上跨度很长,将普通人面对爱情时的真实反应表现得活灵活现,观众对男女主角的经历与处境同情不已的同时,也为他们未能获得圆满的爱情而唏嘘不已。此外,影片的配乐也成了片中人物没有说出口的第二语言,比对白更能完整体现人物心理,同时也为这部黑白影片增添了另一种绚丽的色彩(《读电影·百年奥斯卡最佳电影品鉴》评)。
《君子好逑》以朴实无华的手法描写了普通市民的生活、爱情和婚姻,充满了人情味和幽默感,颇有新现实主义的特色。导演德尔伯特·曼在片中营造出了温馨感人的气氛,编剧派迪·查夫斯基则写出了两个平凡人对爱情的渴望(新浪娱乐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