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着典藏: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内容简介:古希腊神话是希腊民族将世界理想化、把社会诗歌化、把人生艺术化的表现。古希腊的英雄传说起源于祖先崇拜,古希腊人怀念自己部落的领袖和英雄人物,便在历史基础上,发挥想像力,创造出许多生动的英雄故事。神的故事包括天地开闢、神的产生、神的谱系、天上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和神的日常活动等故事。
基本介绍
- 外文名:Die Schonsten Sagen Des Klassischen Altertums
- 书名:名着典藏: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 作者:施瓦布
-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 页数:496页
- 开本:16
- 品牌:光明日报出版社
- 译者:高中甫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123629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名着典藏:古希腊神话与传说》编辑推荐:古希腊神话和传说流传至今已近3000年了,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阅读它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美学上的享受,更能从中对古希腊有更好的认识。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施瓦布 译者:高中甫
施瓦布,德国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出版《美好的故事和传说集》、《德国民间话本》和《希腊神话故事》。主要诗集有《博登湖上的骑士》、《马尔巴赫的巨人》等。
高中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德国文学研究。译作有《亲合力》、《贝多芬》、《莫扎特》以及《莱辛寓言》、《海涅评传》等,此外还译有布莱希特、施尼茨勒、雷马克等人的作品。
施瓦布,德国着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曾出版《美好的故事和传说集》、《德国民间话本》和《希腊神话故事》。主要诗集有《博登湖上的骑士》、《马尔巴赫的巨人》等。
高中甫,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德国文学研究。译作有《亲合力》、《贝多芬》、《莫扎特》以及《莱辛寓言》、《海涅评传》等,此外还译有布莱希特、施尼茨勒、雷马克等人的作品。
图书目录
第一部希腊神话
普罗米修斯
丢卡利翁和皮拉
法厄同
欧罗巴
卡德摩斯
珀耳修斯
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
菲勒蒙和包喀斯
弥达斯国王
坦塔罗斯
珀罗普斯
尼俄柏
西绪福斯
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
阿耳戈船英雄的传说
赫剌克勒斯的传说
忒修斯的传说
俄狄浦斯的传说
七雄攻忒拜
赫剌克勒斯后裔的传说
第二部特洛亚的传说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三部俄底修斯的传说
忒勒玛科斯及众多求婚人
忒勒玛科斯和涅斯托耳
忒勒玛科斯在斯巴达
求婚人的阴谋
俄底修斯离开卡吕普索,在风暴中落水
瑙西卡
俄底修斯与费埃克斯人
喀科涅斯人洛托伐伊人。
库克罗普斯波吕斐摩斯
埃俄罗斯的风袋·莱斯特律戈涅斯人·喀耳刻
冥府
塞壬女仙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
特里那喀亚岛和太阳神的牧群。
普罗米修斯
丢卡利翁和皮拉
法厄同
欧罗巴
卡德摩斯
珀耳修斯
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
菲勒蒙和包喀斯
弥达斯国王
坦塔罗斯
珀罗普斯
尼俄柏
西绪福斯
俄耳甫斯和欧律狄刻
阿耳戈船英雄的传说
赫剌克勒斯的传说
忒修斯的传说
俄狄浦斯的传说
七雄攻忒拜
赫剌克勒斯后裔的传说
第二部特洛亚的传说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三部俄底修斯的传说
忒勒玛科斯及众多求婚人
忒勒玛科斯和涅斯托耳
忒勒玛科斯在斯巴达
求婚人的阴谋
俄底修斯离开卡吕普索,在风暴中落水
瑙西卡
俄底修斯与费埃克斯人
喀科涅斯人洛托伐伊人。
库克罗普斯波吕斐摩斯
埃俄罗斯的风袋·莱斯特律戈涅斯人·喀耳刻
冥府
塞壬女仙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
特里那喀亚岛和太阳神的牧群。
序言
译本序
古希腊(公元前12-前9/前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灿烂的文化财富,它的神话和英雄传说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之一。
古代希腊指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沿岸一带地区。这一时期它是一个城邦制的奴隶社会,它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国家。虽然,如在荷马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或在这部《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把一些城邦的首领译为国王,其实他们只是军事民主制阶段的军事首领。当时还存在有人民大会、长老大会等氏族部落的机构。所谓城邦即是以一个城市或一个岛屿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城市国家,它的一个特点即是国小民稀,在只有几万平方公里的希腊半岛上就遍布有200多个城邦,它们几乎都是独立的。这点在荷马的两大史诗和这本《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如海伦的丈夫墨涅拉俄斯是斯巴达城邦的国王,俄底修斯是伊塔刻城邦的国王。这些城邦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结成同盟,奉强大的城邦为盟主。它们在制度上、风格上、语言上、信仰上都基本一致,自认为是同一民族,称自己是希腊人。而不属于希腊诸城邦的则被他们称为“异邦人”、“异乡人”,如特洛亚人在他们眼中就是异乡人或蛮族。
古希腊给人们留下来的史料不多,荷马的口传诗歌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可能成于公元前9或前8世纪,至于何时用文字形成现在的文本,至今尚无定论——就是后人了解古希腊的主要资料了。因此史学界把这个时期也称为“荷马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结构、生产活动、战争活动、生活情况等都在荷马这两部描述特洛亚战争和战后俄底修斯返乡的种种险遇的史诗里得到了反映。然而,关于荷马其人,却没有留下确凿的史料,致使引起了所谓“荷马问题”,即围绕荷马的两大史诗及其本人引发的争论,有所谓“核心说”、“统一说”、“短歌说”。到18世纪初,有人甚至对是否有荷马其人都产生了怀疑,认为“荷马”不是指某个人,而是“盲人”的意思——有关这方面的争论,这里不便多说。但被大多数学者肯定的是,荷马确有其人,生于小亚细亚西岸中部的爱奥尼亚,早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是一个盲人歌者;而这两部史诗大体是把流传于民间的传说,经历代的行吟歌者的传播和加工,最后到荷马才完成的。不管是“短歌说”,即史诗形成于公元前12至前9世纪,由行吟歌者创作,其中基本部分属于荷马;或“统一说”,即荷马利用前人的材料,创作了统一的史诗;或“核心说”,即史诗形成之前,荷马创作了篇幅不长的史诗,后经他人扩充,增添而变为现在规模的长篇。它们都肯定了荷马本人在这两部史诗的完成上所做出的伟大功绩。
这里我之所以较多地谈到荷马及他的两大史诗,那是因为德国浪漫派作家古斯塔夫·施瓦布改写的这本《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主要是依据荷马的这两部史诗和参照其他古代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以及希腊作家的一些文学作品编写的。荷马的两大史诗当然是文学的瑰宝,但由于其篇幅(《伊利亚特》是15693行,《奥德赛》是12110行)、表现形式、体裁、语言等都不大宜于一般读者,因此,多年来欧美的一些作家依据荷马两大史诗,结合其他希腊神话和传说以及希腊作家以神话和传说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加以改写,进行普及性的工作。在诸多的改写本中,施瓦布的题为《古希腊神话与传说》(1840,共三卷)是较有名的,这部书成为了解和熟悉古希腊神话和传说的最好读物之一。他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诸神故事、特洛亚战争和俄底修斯传说以及阿伽门农的结局。荷马的《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耳之死,而施瓦布则一直写到特洛亚的陷落,这其中包括了阿喀琉斯之死、阿喀琉斯之子参加战斗、木马计以及墨涅拉俄斯重新占有海伦等,故事更完整了,人物也都有了交代。施瓦布的这本书流传甚广,自1840年出版之后,不仅在德国,也被欧美一些国家翻译过去。在中国楚图南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从英文译本把它译成中文。进入20世纪,在德国为了使其更适应当代青少年阅读,又有不少人对它进行了改写,出版了不少新的版本。我们的这个译本即是以它为依据参照了其他版本而译就的。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流传至今已近3000年了,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阅读它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美学上的享受,更能从中对古希腊有更好的认识。这些神话和传说是史学家研究古希腊的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是历代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借鉴和源头之一,同时它们也在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宙斯、阿波罗、雅典娜、普罗米修斯、阿佛洛狄忒、阿伽门农、俄底修斯、阿喀琉斯的脚踵、帕里斯的苹果、木马计以及塞壬女仙的歌声等不都成为特有的象徵和某种寓意的载体吗?熟悉这些神话和传说,某种程度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知识面的广狭呢。
最后再就作者古斯塔夫·施瓦布赘言几句。施瓦布(1792—1850年)是德国施瓦本浪漫派作家之一,他生于斯图加特,大学时就读于着名的图宾根神学院,研究神学,毕业后做过牧师,后从事教师工作。他的创作多系诗歌、谣曲,此外编辑出版有五卷本《德国诗歌》和《德意志民间故事书》等,但最着名最有影响的还是这部《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高中甫
古希腊(公元前12-前9/前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灿烂的文化财富,它的神话和英雄传说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之一。
古代希腊指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及小亚细亚沿岸一带地区。这一时期它是一个城邦制的奴隶社会,它还没有出现真正的国家。虽然,如在荷马的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或在这部《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把一些城邦的首领译为国王,其实他们只是军事民主制阶段的军事首领。当时还存在有人民大会、长老大会等氏族部落的机构。所谓城邦即是以一个城市或一个岛屿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城市国家,它的一个特点即是国小民稀,在只有几万平方公里的希腊半岛上就遍布有200多个城邦,它们几乎都是独立的。这点在荷马的两大史诗和这本《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中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如海伦的丈夫墨涅拉俄斯是斯巴达城邦的国王,俄底修斯是伊塔刻城邦的国王。这些城邦相互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有时结成同盟,奉强大的城邦为盟主。它们在制度上、风格上、语言上、信仰上都基本一致,自认为是同一民族,称自己是希腊人。而不属于希腊诸城邦的则被他们称为“异邦人”、“异乡人”,如特洛亚人在他们眼中就是异乡人或蛮族。
古希腊给人们留下来的史料不多,荷马的口传诗歌作品《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可能成于公元前9或前8世纪,至于何时用文字形成现在的文本,至今尚无定论——就是后人了解古希腊的主要资料了。因此史学界把这个时期也称为“荷马时代”。古希腊的社会结构、生产活动、战争活动、生活情况等都在荷马这两部描述特洛亚战争和战后俄底修斯返乡的种种险遇的史诗里得到了反映。然而,关于荷马其人,却没有留下确凿的史料,致使引起了所谓“荷马问题”,即围绕荷马的两大史诗及其本人引发的争论,有所谓“核心说”、“统一说”、“短歌说”。到18世纪初,有人甚至对是否有荷马其人都产生了怀疑,认为“荷马”不是指某个人,而是“盲人”的意思——有关这方面的争论,这里不便多说。但被大多数学者肯定的是,荷马确有其人,生于小亚细亚西岸中部的爱奥尼亚,早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是一个盲人歌者;而这两部史诗大体是把流传于民间的传说,经历代的行吟歌者的传播和加工,最后到荷马才完成的。不管是“短歌说”,即史诗形成于公元前12至前9世纪,由行吟歌者创作,其中基本部分属于荷马;或“统一说”,即荷马利用前人的材料,创作了统一的史诗;或“核心说”,即史诗形成之前,荷马创作了篇幅不长的史诗,后经他人扩充,增添而变为现在规模的长篇。它们都肯定了荷马本人在这两部史诗的完成上所做出的伟大功绩。
这里我之所以较多地谈到荷马及他的两大史诗,那是因为德国浪漫派作家古斯塔夫·施瓦布改写的这本《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主要是依据荷马的这两部史诗和参照其他古代希腊的神话与传说以及希腊作家的一些文学作品编写的。荷马的两大史诗当然是文学的瑰宝,但由于其篇幅(《伊利亚特》是15693行,《奥德赛》是12110行)、表现形式、体裁、语言等都不大宜于一般读者,因此,多年来欧美的一些作家依据荷马两大史诗,结合其他希腊神话和传说以及希腊作家以神话和传说为题材创作的文学作品加以改写,进行普及性的工作。在诸多的改写本中,施瓦布的题为《古希腊神话与传说》(1840,共三卷)是较有名的,这部书成为了解和熟悉古希腊神话和传说的最好读物之一。他娓娓动听地讲述了诸神故事、特洛亚战争和俄底修斯传说以及阿伽门农的结局。荷马的《伊利亚特》只写到赫克托耳之死,而施瓦布则一直写到特洛亚的陷落,这其中包括了阿喀琉斯之死、阿喀琉斯之子参加战斗、木马计以及墨涅拉俄斯重新占有海伦等,故事更完整了,人物也都有了交代。施瓦布的这本书流传甚广,自1840年出版之后,不仅在德国,也被欧美一些国家翻译过去。在中国楚图南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从英文译本把它译成中文。进入20世纪,在德国为了使其更适应当代青少年阅读,又有不少人对它进行了改写,出版了不少新的版本。我们的这个译本即是以它为依据参照了其他版本而译就的。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流传至今已近3000年了,有着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阅读它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美学上的享受,更能从中对古希腊有更好的认识。这些神话和传说是史学家研究古希腊的必不可少的参考书,是历代作家进行文学创作的借鉴和源头之一,同时它们也在我们普通人日常生活中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宙斯、阿波罗、雅典娜、普罗米修斯、阿佛洛狄忒、阿伽门农、俄底修斯、阿喀琉斯的脚踵、帕里斯的苹果、木马计以及塞壬女仙的歌声等不都成为特有的象徵和某种寓意的载体吗?熟悉这些神话和传说,某种程度上,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知识面的广狭呢。
最后再就作者古斯塔夫·施瓦布赘言几句。施瓦布(1792—1850年)是德国施瓦本浪漫派作家之一,他生于斯图加特,大学时就读于着名的图宾根神学院,研究神学,毕业后做过牧师,后从事教师工作。他的创作多系诗歌、谣曲,此外编辑出版有五卷本《德国诗歌》和《德意志民间故事书》等,但最着名最有影响的还是这部《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高中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