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中国·哲理妙喻》共收中国历代经典名句一万余条。入选的各名句,一般都是编者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网际网路技术,在认真调查了其引用频率的基础上精选出来的。全书所收名句依据特定的标準,共分为十二大类。每一大类又细分为若干小类。每一小类所收辞目,根据实际情况和“宁缺毋滥”的原则而多少不等。
基本介绍
- 书名:名句中国·哲理妙喻
-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 页数:173页
- 开本:32
- 品牌:暨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吴礼权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66806529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名句中国·哲理妙喻》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
作者简介
吴礼权,字中庸,安徽安庆人,1964年7月生。文学博士(中国修辞学第一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复旦大学全国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员教授,台湾东吴大学客座教授、湖北省政府特聘“楚天学者”讲座教授。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副会长。学术研究方面,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出版学术专着《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言情小说史》、《古典小说篇章结构修辞史》、《中国修辞哲学史》,《中国语言哲学史》,《修辞心理学》《现代汉语修辞学》等16部。另合着《阐释修辞论》、《中国修辞学通史》、《中国修辞史》等8种。学术论着曾获国家级奖3项,省部级奖7项,专业类全国最高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一等奖1项。三十多岁即成为复旦大学百年史上最年轻的文科教授。曾多次赴日本等海外高校讲学或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并受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许多国际知名学府作学术演讲。文学创作方面,若有长篇历史小说《远水孤云说客苏秦》,《冷月飘风:第士张仪*,2011年11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与云南人民出版社以繁简体两种版本同步推出,在海峡两岸读书界与学术界产生了强烈反响。《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均有大量报导,新浪、搜狐、雅虎、香港凤凰网等各大入口网站亦有报导,另有历史类着作《假如我是楚霸王:评点项羽》,2005年由台湾着名出版机构远流出版公司隆重推出,与日本“国民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对刘邦》、台湾作家陈文德的《刘邦大传》为系列套书,是当年风靡于台湾读书界的畅销读物。
图书目录
前言
凡例
人生哲理
巧比妙喻
跋前囊后,动辄得咎。
凡例
人生哲理
巧比妙喻
跋前囊后,动辄得咎。
序言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名句,特别是那些历久不衰、传诵不绝的经典名句,既是作者千锤百鍊的思想成果,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华之浓缩,很是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增加人生智慧,得到为人处世的人生启发,获取精神心灵的慰藉,由此开创我们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秦《论语·卫灵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先秦《荀子·修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秦《孟子·告子下》)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成大功者不小苛。(汉·刘向《说苑·政理》)
读一读这些充满哲理睿智的先贤名言,对我们今天如何为人处世,相信会启发多多、获益无穷的。
中国自古便有一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生活并不是诗词歌赋,更不会事事都充满诗情画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的人生挫折,那是“司空见惯浑闲事”。假如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我们是否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下去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秦《周易·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读一读先贤的这些经典名言,相信我们定能由此振作起来,重新燃起希望之火,顿起奋发进取之志。
有奋发进取的国民,才会有奋发进取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不乏仁人志士。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捨我其谁也?(先秦《孟子·公孙丑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陆机《文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近思录拾遗》)
读一读这些气壮山河、豪迈超逸的传世名言,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由此洞悉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中华文化之所以渊博的内在原因。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那是因为有一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历经无数苦难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并不断自强崛起,那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以国家天下为己任、捨身报国、爱国忘家的优秀儿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楚辞·离骚》)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唐-杜甫《重经昭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元·适贤《次段吉甫助教春日怀江南韵》)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清·郑燮《潍县竹枝词》)
读一读这些描写山水花木的诗句,相信我们都会顿生“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情感共鸣,在观照自然万物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从军十八首》)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唐-杜甫《重游何氏五首》)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南唐·冯延巳《鹊踏枝》)
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宋·陆游《东村》)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元·倪瓒《对酒》)
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清·吴伟业《梅村》)
读一读这些诗句,相信我们会尘虑顿消。而对照于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潇洒的人生态度,相信今日忙忙碌碌的我们都会惭愧不已,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的反省。
这套名曰“名句中国”的小丛书,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透过名句,我们虽然不敢说能由此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深度,但最起码会给大家留下一点“浮光掠影”式的印象。
吴礼权
2008年4月8日记于复旦园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名句,特别是那些历久不衰、传诵不绝的经典名句,既是作者千锤百鍊的思想成果,更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华之浓缩,很是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因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增加人生智慧,得到为人处世的人生启发,获取精神心灵的慰藉,由此开创我们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秦《论语·卫灵公》)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先秦《荀子·修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先秦《孟子·告子下》)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成大功者不小苛。(汉·刘向《说苑·政理》)
读一读这些充满哲理睿智的先贤名言,对我们今天如何为人处世,相信会启发多多、获益无穷的。
中国自古便有一句老话:“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生活并不是诗词歌赋,更不会事事都充满诗情画意。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种种的人生挫折,那是“司空见惯浑闲事”。假如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我们是否就此一蹶不振、意志消沉下去呢?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先秦《周易·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读一读先贤的这些经典名言,相信我们定能由此振作起来,重新燃起希望之火,顿起奋发进取之志。
有奋发进取的国民,才会有奋发进取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正是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不乏仁人志士。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捨我其谁也?(先秦《孟子·公孙丑下》)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汉·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晋·陆机《文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近思录拾遗》)
读一读这些气壮山河、豪迈超逸的传世名言,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由此洞悉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中华文化之所以渊博的内在原因。
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民族,那是因为有一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历经无数苦难之后仍然屹立不倒,并不断自强崛起,那是因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无数以国家天下为己任、捨身报国、爱国忘家的优秀儿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楚辞·离骚》)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也!(汉·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唐-杜甫《重经昭陵》)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一年湖上春如梦,二月江南水似天。(元·适贤《次段吉甫助教春日怀江南韵》)
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清·郑燮《潍县竹枝词》)
读一读这些描写山水花木的诗句,相信我们都会顿生“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情感共鸣,在观照自然万物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从军十八首》)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唐-杜甫《重游何氏五首》)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南唐·冯延巳《鹊踏枝》)
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宋·陆游《东村》)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阴》)
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元·倪瓒《对酒》)
闲窗听雨摊书卷,独树看云上啸台。(清·吴伟业《梅村》)
读一读这些诗句,相信我们会尘虑顿消。而对照于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潇洒的人生态度,相信今日忙忙碌碌的我们都会惭愧不已,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的反省。
这套名曰“名句中国”的小丛书,虽本意在于通过对一万余条中国古代经典名句意蕴的剖析,为人们的读写实践指点迷津,并提供“引经据典”的参考方便;但在名句意蕴解构的过程中,读者也许可以由此及彼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有个“管中窥豹”的粗略印象。“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透过名句,我们虽然不敢说能由此窥见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深度,但最起码会给大家留下一点“浮光掠影”式的印象。
吴礼权
2008年4月8日记于复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