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名刀

2019-07-25 18:21:08 百科
名刀

名刀

历史上有名的刀有很多,中国历史中,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名刀的诞生及记载。日本的铸刀工艺也深受中国影响。

中国少数民族四大名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中国少数民族四大名刀分别为:新疆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小刀,保全族的保全腰刀,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蒙古族的圆月弯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名刀
  • 类属:冷兵器;刀类
  • 释义:史上有名的刀具
  • 分类:摺叠刀;短刀;长刀;大刀等
  • 例如:青龙偃月刀;刈鹿刀
  • 发源:中国
  • 近亲:匕首、剑

鸣鸿刀

上古时期轩辕黄帝的金剑出炉之时,原料尚有剩余,由于高温未散,还是流质的铸造原料自发流向炉底,冷却后自成刀形。黄帝认为其自发的刀意太强,足以反噬持刀者。黄帝恐此刀流落人间,欲以轩辕剑毁之,不料刀在手中化为一只云鹊,变成一股赤色消失在云际之中。
该刀长为三尺,其余资料无记载。后由汉武帝得到,转赠东方朔。
评定:光从材质的资历上来看,鸣鸿刀足以与轩辕剑相提并论,如果也能在逐鹿之战中取得一些战绩的话,其地位不亚于天下第一剑的轩辕夏禹剑。然而黄帝恐其“喧宾夺主”,封杀了这把名刀的前途。

苗刀

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 上古三苗九藜部落联盟首领蚩尤的配刀,被后世命名为“苗刀之祖”,逐鹿之战中,败给了轩辕剑。
苗刀,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苗刀自东汉以来,有了新的发展和演变,汉、唐时期,外国人来华朝觐,皇帝们就经常把长刀(苗刀)作为回赠的礼品、赏赐给外国使节,从东汉灵帝、三国曹魏以及魏明帝都向日遣使赠送过中国长刀。明代爱国将领戚继光镇守边江,对苗刀技法进行了研究和创新,大大提高了戚家军的战斗力,逐渐平息了浙江、福建和广东沿海的倭寇之乱。并于1560年着成《辛酋刀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保存的一则《苗刀考证》上记载:“苗刀用以冲锋陷阵,远胜单刀及其它短兵。迨明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搴旗,赖此刀法,威镇华夏……。”
苗刀苗刀
第二种苗刀就是现在常谈到的苗刀,也是日本刀的原形。

大夏龙雀

古代名刀,为春秋五霸中之晋文公所有,后世相传,在后来的第三次晋楚战争时,败给了名剑湛卢。

新亭侯

汉末名将张飞初拜为新亭侯时,命铁匠取炼赤珠山铁,打造成一刀,随身佩带。后关羽战死,张飞为报兄仇出征东吴,出兵前酒后鞭打士卒,部将不堪忍受,趁夜晚潜入张飞营帐,用新亭候斩下张飞首级,连夜叛逃东吴。
评定:纯属剋死主人的“邪器”。其实不然,张飞曾执此刀,纵横沙场,惩奸除恶,经年累月受其正气渲染,能引天地正气,专斩天下妖邪。

毒匕寒月刃

战国末年赵国徐夫人的名刃,据传凡被寒锋所伤,血液冻结,筋骨尽断。后燕国皇室花重金购买,交由宫廷匠师反覆淬鍊之后,终于成为一把见血封喉的毒刀,其强度也得到大幅提升,足以斩断当时的秦王佩剑——干将莫邪。
燕国刺客荆轲携徐夫人匕首刺杀秦王,失败被杀。后刘邦入秦,寒月不知下落。
注解:无实物可考,不知其为刀、为剑、亦或为匕。

庖丁菜刀

古代名厨庖丁所用菜刀,是用最普通的铁刃和最常见的木柄製成,然而由于庖丁技术高超,即便用之解牛也是“游刃有余”,所以经久不坏,数十年不磨依然刃口如新。

锟鋙刀

古代名刀。锟鋙乃用锟鋙石冶炼成铁製作的刀。《山海经。中山经》:“伊水西二百里有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晋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做刃,切玉如割泥也。”传言割玉须用锟鋙刀。《海内十洲记·凤麟洲》:“昔周穆王时,西胡献锟鋙割玉刀及夜光常满杯,刀长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剑之所出,从流州来。”《宋史·李公麟传》:“朝廷得玉玺,下礼官诸儒议人人殊。公麟曰:秦玺用蓝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龙蚓鸟鱼为文,着帝王受命之符,玉质坚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法中绝真,秦李斯所为不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