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名作家部落格100

2018-06-22 23:11:54 百科
名作家部落格100

名作家部落格100

《名作家部落格100》介绍了作为一种话语接口和传播路径,部落格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樑,在当下与未知之间打开了一个通道。这种桥樑和通道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人们毫无障碍地快速进入网路世界进行邀游。寻找快乐,释放情感。全书选取中国100个着名作家的部落格,展示其内容与文采,对比他们线下创作与部落格写作的异同,为网路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基本介绍

  • 书名:名作家部落格100
  • 作者:聂茂 欧阳友权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1720559
  • 外文名:Network Lierature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页数:354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人文线上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名作家部落格100》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聂茂,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得世界华人文学大奖赛小说组一等奖、新加坡《联合早报》小说新人奖一等奖、《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散文大奖等。着有:散文集《天地悠悠》等三部,诗集《玻璃房子》等二部,长篇传记《乱世豪臣》、《草莽枯荣》,长篇小说《情泊奥克兰》,文学评论《民族寓言的张力》等。

图书目录

前言
一、网路的力量与文学的变迁
二、部落格文学的生存样态
三、名作家部落格的精神书写
四、名作家部落格的文学影像
五、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价值
第一章牛气沖天:新浪名作家部落格四大名博
1.韩寒:三重门外的赛车手
2.郭敬明:小时代里的弄潮儿
3.郑渊洁:皮皮鲁之父
4.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
第二章风光无限:全国文学大奖得主部落格
一、茅盾文学奖得主部落格
5.莫言:红高粱地里的蛙
6.阿来:尘埃已经落定
7.麦家:解密暗算的人
8.刘醒龙:生命高原的天行者
二、鲁迅文学奖得主部落格
9.徐坤: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
10.熊育群:寻找路上的祖先
11.田耳:一个人张灯结彩
12.衣向东:吹满风的山谷
13.葛水平:喊山的歌者
三、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主部落格
14.郭雪波:草原狼孩
15.格致:梦里世界两重天
16.李进祥:孤独的清水河
四、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得主部落格
17.曹文轩:草房子上的红瓦
18.汤素兰:笨狼的故事
19.杨红樱:淘气包的男生日记
第三章与时俱进:老作家部落格
20.周国平:生命如花的妞妞
21.张贤亮:镇北堡主的灵与肉
22.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雨
23.冯骥才:老而弥坚的神鞭
24.柯云路:大观园的夜与昼
第四章各领风骚:中年作家部落格
一、小说家部落格
25.北村:周渔的火车
26.毕淑敏:生命线上的红处方
27.残雪:山上的小屋
28.方方:弥足珍贵的风景
29.陈应松:村庄是一蓬草
30.谈歌:来自大厂的冲击波
31.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32.王跃文:国画外的大千世界
33.陆天明:大雪无痕有乾坤
34.刘慈欣:属于地球的三体往事
35.邱华栋:夜晚的诺言
二、散文家部落格
36.洪烛:穿着草鞋的浪漫骑士
……
第五章精彩纷呈:青年作家部落格
37张佳羽:种文学的张佳羽
第六章青春无敌:80/90后作家部落格
第七章大家争鸣:文学评论家部落格
第八章众声喧譁:网路作家部落格
第九章炎黄骄子:境外华文作家部落格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我们处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虚拟网路的诞生打破并重构了我们的社会秩序,文学和文化也在随着网路而发生变化。二十多年前,作家都是通过纸墨笔砚进行文学创作,文字在笔尖上生成,思想在纸张上流淌。今天,很多作家已经放弃了这种传统的创作模式,与时俱进地採用电脑和键盘开拓自己的文学世界,尤其是新生代作家们更是起步并成长于电脑时代,网路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世界的基本工具,这是技术革命必须经历的过程,当信息和网路从技术上彻底改变文学的时候,它也必然会促使文学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当文学的创作和传播都离不开键盘、滑鼠和显示器时,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文学,及其文学创作,名作家部落格无疑为我们提供观照文学生态的新的切入点。
通过对名作家的网路部落格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作家的文学创作特徵,也可以看出作家的文学心理和传播方式。虽然,作家进行文学创作仍然是一种个人行为,每个作家的文字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每个作家的文本也都有自己的精妙思维和逻辑架构,但是,文学创作已经不再是专属于作家个人的私密行为,而变成了一场可以晾晒在大众目光之下与读者广泛分享的公共事件;作家的作品也不再仅仅依靠纸质媒介传播,而是通过网路公共平台进行多次传播、实时传播、立体传播,作品的产品性和文学的产业性在网路的世界被进一步放大,在众多作家那里,文学创作行为开始和商业宣传行为合二为一,这究竟是文学的幸运,还是文学的不幸,有待进一步观察。对于这个课题,我抱有很大的兴趣,也十分乐意去做更多的努力和更深的思考。
然而,最近三年,我被一个巨大的阴影所包围,我的生活处于高度紧张和压抑之中。本书的写作就是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我来不及作更深入的分析,更谈不上对文字的推敲和打磨,书中的粗糙、疏忽甚至错误一定存在不少,最初的构想在最后的成果q-大打折扣。儘管如此,我仍然愿意把它交付出来,作为特殊时期的研究成果,加以呵护爱惜。这种见证,弥足珍贵。去年和今年,中国作家协会先后两次安排我携家人去杭州和北戴河等地进行休假疗养,我都婉言谢绝了。我们学院也先后组织出境学习和去西藏开会,我也忍痛放弃。还有一些文学笔会和一些学术研讨会等,我都无法前去参加。不是我不愿意去,而是无法离开,我每天被迫奔走于自己最不愿意去的地方,说些自己不愿意说的话,做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见些自己不愿意见的人。环境的恶劣使阴影更加肆无惮忌,正义的钟声何时敲响?我默默呼唤,一路找寻。我把眼泪留给自己,把痛苦埋进心底。2013年夏天,长沙的气温连续50多天超过37度以上,为了完成这本书稿,我强迫自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一场智力、体力和心力的大比拼。我每天坚持查阅名作家部落格和相关资料,像当年考研、读博一样,强迫自己以一当十。我发现,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名作家部落格的研读时,就忘了周遭的不如意。阅读名作家的博文,我不自觉地转换了心境,乐名作家之所乐,悲名作家之所悲。十余年间的部落格记录,从海量般的作家和博文中,筛选出100个作家,聚焦一千多种心境,细读一万多篇文字,这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子,看到了窗外的精彩、窗外的世界和窗外的人生。
这是一场生命之旅。在此书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我领略了众多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作家的风采,在他们的部落格中,我看到了他们的精妙文字,也看到了文字背后他们的真实的性情,100个作家,100种人生,由此,我获得了很多人生的真谛,受益良多。
这是一场精神之旅。通过名作家部落格研究,我跟着众多名家一同走遍天涯海角,感受不同的世界、不同的风景和不同的感悟,关文美景相得益彰,我的灵魂也跟着100位作家起起伏伏、或悲或喜,最后归于深深的宁静。
这更是一场文学之旅,通过对这些作家的部落格创作的研究,我看到中国文学的希望和力量,从青春勃发的80/90后青年到年逾古稀、仍孜孜不倦的老者,所有的作家都在紧跟时代,对华语和汉字表现出极高的热忱和担当,并自觉地融入到资讯时代的大潮中,开拓与探索新时代的文学之路,他们的文字丰富了我的阅读,他们的才情激发了我的灵感,他们的创作模式也拓展了我的视界。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本分析时,本书摘录了名作家部落格中的一些文字。为保留部落格文本的原始风貌,即便发现错误,哪怕是明显的错误,我也禾加以纠正。比起纸媒出版三审三校等严格的把关制度,部落格的把关人只有博主自己。由于时间匆忙和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博文中出现一些小差错在所难免,这也正是部落格文本的特徵之一。总之,这是一次难忘的写作,我心存感念。”
感谢这些名作家,感谢他们的部落格,感谢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次不同寻常的人生之旅对我以后的研究和创作之路都大有裨益。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家人给予了我很大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我的岳父、岳母,感谢我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你们让我温暖,让我幸福,让我不断前行;同时,我要感谢中南大学这个平台,感谢文学院的同事们,尤其是欧阳友权院长,你们给予我的是鼓励,是支持,是包容,没有你们,我无法克服重重困难。最后,我要感谢一直以来默默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所有亲朋好友,包括我的弟子,你们的微笑是我人生的最大财富。
书稿完成之际,正是举国欢庆之日,也正是阴影被正义的力量驱散之时。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抬起头,看到鞭炮齐鸣、焰花燃放的窗外,优美的旋律响起,谷村新司的《星》让我泪流满面——
啊,散落的群星,
点缀夜空指示着命运。
静谧中放射出光明,
蓦然照亮我的身影。
我就要出发,
脸上映着银色的星光。
我就要启程,
为了辞别那命运之星!
2013年国庆节定稿于长沙通泰·梅岭苑抱虚斋

序言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网路空间,纷繁芜杂。新世纪之初,部落格应运而生,不早不晚,适逢其时。作为一种自媒体,部落格像一面镜子,既照出芸芸众生,又浓缩社会万象。特别是名人部落格、名作家部落格,由于博主自身巨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关注度,使得他们的部落格不仅成为一个新闻场、文学场和社会场,而且成为一个冬粉的集散地、游客的避风港、读者的休闲处,甚至是社会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信息源和发布平台。
新浪名人部落格最早始于2005年9月。当余华、张海迪、陈染、吴小莉、闾丘露薇、徐静蕾、郭敬明、韩寒、潘石屹、王石等众多名作家、艺人、名导演、媒体大腕忽然齐聚一堂的时候,媒体的追逐、炒作和人们的关注适成正比。然而,一年多后,名人开博热情大减,一些早期开过部落格的名人还来不及释放自己的激情便纷纷关闭了部落格。着名作家池莉在开通部落格时留下了这样的话:“部落格是工具,我当它是快递邮局、储存器和个人告示栏。”可是后来,她发现这个“邮局”里的许多“顾客”不是她能想像的。以前,收到读者来信,她总是有选择地回信,“可部落格上不行,你不回,有人不高兴、有人哭、有人骂,像个疯人院……我是人,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于是,我就努力做着‘疯人院的院长’,安抚所有的情绪。但事实上,我的时间是不允许我这样去做的。”一年之后,她果断地关闭了部落格。池莉关闭部落格,虽是个案,却很有代表性。名人们关闭部落格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名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包括心理承受力)来应对泥沙俱下的网民。儘管如此,一批真正热爱网路的名人,特别是视文字为生命的作家并没有受此影响,他们不卑不亢,继续打理自己的部落格,继续守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种话语接口和传播路径,部落格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樑,在当下与未知之间打开了一个通道。这种桥樑和通道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人们毫无障碍地快速进入网路世界进行遨游,寻找快乐,释放情感。大家依赖数位化比特的神奇力量来改变所受到的现实物质世界的束缚和困扰,在虚拟的世界中实现身份的转化、精神的自由和身体的延伸,真实与虚拟的固有界限被彻底打破了,现实的社会关係也被转化为一种虚拟的实践。这种实践为博主(无论是名家还是草根)的抒写和部落格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心灵冲动和现实需求。
一、网路的力量与文学的变迁
诚如大家所看到的,网路无处不在。网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伴随网路而来的部落格书写使文学的发展变得空前的複杂和难以把握。
网路媒介被称为“第四媒介”,因为它不同于电视、报纸、电波等等,这意味着它对传统媒介是一种补充、拓展和丰富。按照麦克卢汉的说法,网路不仅延伸了话语,而且延伸了人的眼睛、耳朵、大脑、手、脚等等。人们了解世界、看新闻、购物、学习等均可以通过网路实现,这不得不说是媒介的一次飞跃,更是传播学上的一次革命。与此同时,网路媒介也被称为“第二世界”,也就是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最大限度地参考了现实世界的规则,并且不断地完善和丰富着它的法则。起初,网路的作用仅仅是方便现实中的一些行为,比如视频会议、线上讨论、网路购物,是为现实社会的种种需要服务的。通过电脑这种信息终端,它兼具传统媒介的即时性、生动性、準确性和便捷性,同时,它将信息和知识以海量的方式送到客群面前,以连结为手段形成资料库,把传播内容以类似“细菌繁殖”式的速度和数量呈现。这种传播方式不是单一的、呆板的,也不是电视或者报刊传播内容的固定不变,因为文字一旦发表在报刊上,节目一旦录製上了电视,它所蕴含的信息就“固化”了。当信息不是以单一的方式和内容出现于客群面前时,客群就拥有了对传播内容说“不”的权力,也就是拥有了对信息的参与权和选择权,这种权力是主动的,而非传统媒介的被动式选择。网路媒介让客群享有的不仅仅是想什幺的内容,也赋予了客群怎样想的权力,这一权力让客群拥有足够的能量去影响媒介。同时,网路媒介让客群可以参与到信息的发布,客群开始製造公共话题,在此情形下,传统的大众传播界定变得模糊,传播不再是单向度的由媒介到客群,而变成了一种“媒介一客群”与“客群一媒介”的双向度过程。因此,从话语方式、话语内容、话语对象、话语结构到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渠道等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网路媒介对传统大众传播进行的不只是革新,更是一种后现代的“颠覆”和“肢解”。虽然网路世界作为虚拟的第二世界,但它的意义却是实实在在的,它改变了信息更迭的速度,其许多法则和理念超越了现实世界的法则,并深深影响着现实社会,成为当下或者说时尚的前沿,不再仅仅是由现实而网路,很多人的思维已经转变为由网路而现实。可以这样说,传统当中话语总是从少数人流向多数人,而网路时代的话语呈现的发散模式则让话语实现从少数人向多数人、从多数人到更多人乃至全体大众的迅速扩散。
只有充分意识到网路的力量,以及网路时代话语模式的革命,我们才能看到网路时代的作家创作和文学发展不再单单是作家个人的创作实践。诚然,由于网路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很多从传统模式走出来的作家并不习惯它,也不在乎它,在他们那里创作仍旧是个人事件,他们将自己关闭起来,保持创作的“独立性”。而更多的作家则接通“天线”,打开一扇新的视窗,直接面对民众,让民众知道自己所想、所知和所为,甚至有作家让客群直接参与到自己的创作当中,进行即时创作和共同创作。如蒋子丹的长篇小说《囚界无边》就是在读者的参与下完成的。作家在第一时间将作品呈现给读者,并同时听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在及时沟通的前提下进行创作。这种创作方式的出现最早是以BBS这种最简单最普遍又十分重要的网路模式而展开的。这里,我不得不提到几个重要的中文网站,这些网路的创办者都是文学场域中最早吃螃蟹的人。例如,1997年12月25日,美籍华人朱威廉创作的一个个人主页——榕树下。该网站坚持“文学是大众的文学”,倡导“生活·感受·随想”,使文学通过网路这一快捷的载体真正变成了大众的文学,使许多爱好文学的人好梦成真。1998年晋江电信所创办一个小BBS,后有了晋江文学城和晋江原创网,也就是晋江文学;1999年3月,天涯社区创办,以其开放、包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受到了全球华人网民的推崇;1999年8月,红袖添香③网站创办,后来成为全球领先的女性文学数字着作权运营商之一,中文女性阅读第一品牌;2001年,几个热爱武侠文学的伙伴创建潇湘书院,今天它是重要的中文原创文学载体;2003年5月,起点原创文学协会创办,也就是今天的起点中文⑤,它还在2003年10月开创了线上收费阅读即电子出版的新模式,彻底改变了原创中文网路文学的局面。它们像“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样,为中国文学输送了一大批新生代力量。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中文原创网主要的运作模式几乎和后来的部落格一样,都可以看作为作者在网站中开闢自己的“部落格”“个人空间”,创作自己的“文学日誌”,供读者欣赏和评论。只不过它们是以专业论坛的形式使网路读者客群汇聚于此,而实际上,部落格在最早出现之时和这些中文网站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区别,但是,部落格中的个人日誌与专业中文网站中的个人创作毕竟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恰恰催生了部落格文学的发展与繁荣。
……
需要指出的是,本书将微博与部落格区别对待。微博可以看成部落格的“血亲后代”,基于传播的实时性、互动性、传播力和影响力,微博在部落格的基础上诞生,并盛行于当下,2012年底新浪微博用户总量已经超过5亿,微博也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主要力量之一。比如微博女王姚晨的新浪微博冬粉就有44642355人①,这是不可能想像的话语权力。姚晨女士说一句话,全中国几乎都可以听得见。微博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落格的式微,众多名人基于对话语权的追求和传播影响力的渴望,由部落格转向微博,就连一直坚持部落格而不用微博的韩寒也开始“下水”。儘管开设初期,韩寒一直不用微博,但是,他终究还是没能从一而终,现在微博也成了他的主打阵地,他的新浪微博冬粉有12728805人②,他说一句话,全国听得见,所以,众多名人包括名作家喜新厌旧、或喜新不厌旧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不少名作家既玩微博同时继续经营部落格,并把微博与部落格进行连结,进行互动,大大增强了个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然而,微博太简短,140个字的篇幅过于碎片化,体现的顶多只是名作家的传播讯息之需求,并不具备名作家部落格的文学话语特徵,因此不在本书聚焦的研究之列。
总之,打着网路民主旗号的部落格,以自恋的力量凸显博主们张扬个性、j自求自由、享受自我的自然属性,在节日般的狂欢和喧嚣中,名作家们有了完全不同于传统纸质媒体的中规中矩。名作家们书写之外的日常生活,包括他们的爱好、习性、家庭、友人、幕后故事以及创作中的酸甜苦辣等等,都可以在部落格里或多或少地得以体现。而名作家部落格对数位化语境下的文学转型、文学生态、文学审美与文学价值等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场域,也有待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