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接口(Synchronous Interface)採用同步传输方式。採用同步传输方式时,由多个字元组成一个信息帧,每个信息帧用同步字元作为开始,在统一的时钟信号控制下,传送端将信息帧中的字元一个接一个地通过同步接口传输。当没有信息要传输时,信息帧中要填上空字元,因为同步传输方式不允许有间隙存在。接收端检测到同步字元时,就认为开始了一个信息帧,把此后的数据作为实际传输信息来处理。
中文名称 | 同步接口 |
英文名称 | synchronous interface |
定 义 | 数字网中,能按规定性能水平提供定时信息的接口。 |
套用学科 | 通信科技(一级学科),光纤传输与接入(二级学科) |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同步接口
- 外文名:Synchronous Interface
- 传输方式:同步传输
原理
和异步接口一样,同步接口中也包括移位暂存器和缓冲暂存器,以进行数据的并/串、串/并转换。接收时钟是从接收数据流中分离出来的,即接收器锁定接收数据的频率,而不是依靠独立的同步时钟,因为这种独立的时钟很难做到与接收的时钟準确一致。由于字元没有起始位和停止位,所以需要有附加逻辑来实现对接收字元的起始同步。其基本方法是:在数据流中用特定的同步序列来表示一个字元的开始,这些序列在传送器中插入,而由接收器检测,一旦检出,便能实现字元同步,并能正确地将其后的数据分割为8位字元。又由于同步序列出现在数据块的开始,所以可以在建立字元同步的同时,实现块的同步。
在同步接口中,为了使处理器一次可将多个字元预先装入接口,以提高传输速度,一般都採用由多个暂存器组成的传送缓冲器和接收缓冲器,这多个暂存器组成的伫列称为FIFO,数据自动地通过缓冲器流动。当传送FIFO中有暂存器空或接收FIFO中有暂存器满时,便产生中断请求或“READY”指示,以获得处理器服务,处理器接收到服务请求后可将字元送人传送缓冲器或从接收缓冲器中取走字元。
特点
同步接口可用于点到多点的数据传输,并且不必对每个字元进行开始和停止操作,效率较高;但是传输的技术较複杂,收发双方的时钟信号允许的误差较小。
优点
同步方式要求不管是否传送信息代码,每一位必须在收发两端保持同步,称为位同步。因此,同步接口与异步接口相比,有下述三个优点。
①同步时钟无需启动位和停止位,从而提高了传输效率,并可有效地利用频宽;
②协定不是按字元传输而是按块传输,这就有利于在传输数据中插入控制信息和冗余信息;
③可获得较高的传输速率和较大的传输距离。
由于有这三个优点.促使串列通讯由异步协定向同步协定发展。
常用同步协定
目前广泛使用的同步协定有三种。
①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BSC(Binary Synshronous Communication)这是一个面向字元的协定。曾使用在IBM设备中,是各厂家开发的同步协定中套用最广泛的一种;
②数字数据通信报文协定DDCMP(Digital Data Communication Message Protoc01),这是一种主要用于DEC设备的、面向位元组计数的协定,它把通信控制字元与控制段结合起来,成为具有监督控制功能的帧信息块;
③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Link Control)这是一种面向位的同步控制规程,它比面向字据的同步协定有更多的优越性,因而获得广泛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