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主要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前八句写鉴赏壁画的过程: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依照主观感受和想像所再造出来的艺术意象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末六句写鉴赏壁画后的感受:壁画中秋猿哀鸣、因欢放歌行吟、海客高扬云帆。此诗想像丰富,结构缜密,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表达出诗人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超凡想像力,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胸怀,也寄託着诗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隐逸思想。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 创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作者:李白
作品原文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1
高堂粉壁图蓬瀛2,烛前一见沧洲清3。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4。
光中乍喜岚气灭5,谓逢山阴晴后雪6。
回溪碧流寂无喧7,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8。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9。
却顾海客扬云帆10,便欲因之向溟渤1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 金城:唐属京畿道京兆府,即今陕西兴平县。据王琦注,唐代名金城者凡四处:一在今陕西兴平市,一在今陕西延安市,两处在今甘肃兰州附近。此金城不确定在何处。尉:指县尉,官名。秦汉时县长、县令下置尉,管治安。历代因之。尉叔卿,王琦云:“李季卿《三坟记》:先侍郎之子曰叔卿,字万。天质琅琅,德光文蔚,识度标迈。弱冠以明经擢国,投荐邑虞、乐二尉,魏守崔公沔洎相国晋公甲科第之进等举之,转金城尉,吏不敢欺。”壁画,画在墙壁上的画。
- 粉壁:白壁。蓬瀛:指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
- 沧洲:水滨之地,多指隐备所居之地。
- 皎,清楚。丹丘,亦作丹邱,神仙所居之处。《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王逸注:“丹丘,昼夜常明也。”赤城:山名,任今浙江天台县北。《一统志·台州府》:“孔灵符《会稽记》:赤城山,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帮故名赤城。
- 岚气:山中雾气。
- 山阴: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水经注·浙江水》:“山阴县,……川土明秀,亦为胜地。故王逸少云:“从山阴道上,犹如镜中行也。”晴后雪,谓雪后山川景色之美。此处暗用王子猷山阴雪夜访戴故事。见《世说·任诞》。
- 回溪:言画中迴旋的溪流寂然无声。
- 花源:即桃花源。此用陶渊明《桃花源》故事。
- 明发:黎明、天明。《诗经·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朱熹传:明发,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
- 却顾,再看。却,副词,再。海客:海上的船客。云帆:船帆。
- 溟渤: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穿池类溟渤。”李善注:“溟、渤,二海名。”
白话译文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图。举烛前观,但见沧洲清逸,招人慾去。
仙山高峻峥嵘,四周洪波汹涌,神山光华匹照,犹如丹丘,遥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山中岗气已灭,山光清明一片,好像是山阴晴后之雪景。
碧溪回流宛转,却寂然无声,就好像秦人在月下偷看桃花源。
见此图画,胸中了然,清人心魄,好像在叠嶂之中听到了秋猿的叫声。
与君对比,欢赏不已,于是放歌高吟直到天明。
回首看见画中的海客高扬云帆,便不禁产生了入海求仙的出世之思。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李白四十四岁。春,李白上疏唐玄宗请求退隐,唐玄宗诏许。李阳冰《草堂集序》云:“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范传正《李白新墓碑》云:“既而上疏请还旧山。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李白在待诏翰林期间,亲眼见到国君荒淫,故作诗以讽刺之。如《乌栖曲》《寓言三首》等(或作于当时,或作于事后)。同年夏,李白与杜甫在洛阳初次相识。同年秋,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唐河南道二十七州(今河南东部开封商丘一带)。同年冬,李白到达齐州(济南郡),从高天师接受道篆。此诗当作于天宝三载(744)李白即将想离京之前。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全诗可分为两段。
前八句,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徵:水,洪波汹涌;山,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山一样。五六句说山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阴道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迴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窥花源”以上八句写观壁画。
诗中前四句,诗人概括地题写这幅山水壁画,把画中的山水说成是海中两座仙岛,在烛光照射下,海水显得很是清澈。诗人充分运用与神话传说有关的丹丘、桃花源等处,把画中的山水讚美成了人间的仙境,令人神往,表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诗中的最后六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依照主观感受和想像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迷离之中,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非常丰富,不仅不妨碍画面意境,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能体会到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念想。
此诗想像丰富,结构缜密,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也表达出诗人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超凡想像力,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胸怀,亦寄託了诗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隐逸思想。
名家点评
清代王琦《李白诗歌全集》题解:按《唐书·地理志》:京兆兴平县,本名始平。景龙二年,中宗送金城公主降吐蕃至此,改曰金城。到德二载更名兴平。延州敷政县,本名固城,武德二年徙治金城镇,更名金城。天宝元年更名敷政。兰州五泉县,鹹亨二年更名金城,天宝元年复名五泉。兰州广武县,乾元二年更名金城。风金城更名者有四处,未知孰是。李季卿《三坟记》:先侍郎之子曰叔卿,字万。天质琅琅,德光文蔚,识度标迈。弱冠以明经擢国,授荐邑虞、乐二尉,魏守崔公沔洎相国晋公甲科第之进等举之,转金城尉,吏不敢欺。
近代王启兴、张金海《唐代艺术诗选》注评:诗所题咏的山水壁画具象如何?不清楚,诗中很少涉及。其意境如何?这倒是诗人着意表现的,似乎也若真若幻,叫人难以真切把握。“月下窥花源”,谁曾见过?“丹丘隔海望赤城”,赤城虽实,丹丘却虚,谁曾体验?“山阴晴后雪”,似乎很实,然而没有到过山阴的,谁知究竟是什幺样儿?即使到过山阴的人,未必正好碰上“晴后雪”的好时机?诗人依照主观感爱和想像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是这样迷离,可是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样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虽嫌迷离,终觉美好。无怪乎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本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