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同心》主要讲述了1936年,西征红军在执行“宁夏战役计画”的过程中,建立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以及红军三大主力会聚同心城与当地回汉各族民众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历史背景下,回族英雄马和福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最终为捍卫我国第一个回族自治政府而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
基本介绍
- 导演:和小江
- 主演:巫刚,傅艺伟,黄海冰
- 对白语言:国语
- 中文名:同心
- 出品时间:2008年
- 製片地区:中国大陆
- 拍摄日期:2008
- 类型:战争,剧情
- 片长:99分钟
- 上映时间:2008年10月27日
- 色彩:彩色
- 线上播放平台:爱奇艺 百度影音
- 其他外文名:동심
剧情简介
3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国共两党内战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纷乱社会局面中。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的毛泽东在中国的临时首都陕西保全坐镇指挥。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的同心县,深受国民党发动内战困扰的同时也不断遭到来自地方强权势力马家军的压榨掠夺。马家军无恶不作,欺压百姓、广抓壮丁、掠夺妇女,致使众多家庭残败,百姓对此敢怒不敢言,长期饱受压迫,人民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3岁的宁夏回教徒马和福一年之前在六盘山遭到马家军攻击,身受重伤,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被人救治,身边还放着一个红军的乾粮袋。从此马和福一心要寻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寻找红军,他视这段经历为生命中的“奇蹟”。

红军西征的队伍来到宁夏,马家军坚决阻止红军进入下马关城,并不顾百姓生死放火烧毁城外民房。马和福与回族汉子马十三赶来沖入火中救助百姓,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也率红军部队赶到帮助灭火。看到红军战士与自己一模一样的乾粮袋,马和福终于找到了他心中的“奇蹟”。
红军喊话劝说马家军停止战斗一致对外,马家军非但不停火,打击红军的炮火还更加密集。在百姓的协助下红军将长木板搭上城墙,步兵、骑兵队伍沿着长板冲上城头。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夜,拂晓时分马家军和民团官兵举手投降,红军入城展开整理清扫工作。百姓们听到马和福的召唤,重新回到城中进行晨礼。下马关之战失败后马家军到处抓捕红军,在马和福和大阿訇的协助下,两位红军战士顺利躲过了马家军的抓捕,彭德怀率军代表感谢马和福等人的帮助,军民鱼水情更加深厚。
红军带来的新气象令马和福一家人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红军实行的免税和免交公粮的政策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给百姓带来了切实的利益,人民民众自发筹集物资资助红军。在红军的主持下,马和福顺应民意当选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回民自治政府,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意义。红三军在同心的顺利会师更加鼓舞着同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红军与国民党中央军、马家军展开多次激战。大兵压境,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县城回到国民党与马家军统治之中。马和福拒绝撤离,仍旧坚守在县政府工作岗位上,惨遭敌人杀害。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深入抗战最前线如实记录战争和社会状况并将其真实报导于国际社会的外国记者,他採访毛泽东,了解中国红军西征进程及百姓生活,结识了以马和福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回族民众,以真实的笔触和客观的镜头记录了中国人民争取民主和平、捍卫民族尊严、在红军的帮助下建立自治政府的历史过程。他的报导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西方社会从日本帝国主义方面得到的不实讯息和虚假言论。在斯诺回国后于美国大使馆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来自中国、日本及众多西方媒体的记者们深深的惊叹于斯诺的所见所闻,斯诺拍摄的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同心县的变化和中国红军的足迹。
作为中国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回民自治政府,宁夏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不仅代表了广大回族民众嚮往自由平等、争取自主的根本利益,还代表着全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国民党和马家军数十年的黑暗统治下,马和福带领回族民众积极配合红军的西征战略部署,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团结一心,以坚韧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为争取民主自治进行着坚持不懈的斗争。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马和福 | 巫刚 | ---- |
白寡妇 | 傅艺伟 | ---- |
毛泽东 | 黄海冰 | ---- |
彭德怀 | 姚居德 | ---- |
徐海东 | 周征波 | ---- |
白淑霞 | 刘琳 | ---- |
老牛 | 王鹤宇 | ---- |
斯诺 | 布瑞恩 | ---- |
职员表
导演:和小江
幕后花絮
1936年6月至1937年4月的宁夏,在反动军阀马鸿逵的高压统治下,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当年的半个城、豫旺城、下马关城、韦州城现如今早已被高楼瓦房包围,领空也被纵横交错的电网覆盖,黄土高原上的柏油马路,恰似一条条黑色飘带,缠绕着摄像机的镜头,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电线桿,列队站在荒原上,目不斜视地盯着摄像师。还原历史谈何容易!
但这并没有动摇电影剧组主创人员的信心,他们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驱车数万公里终于找到了目标。同心县田老村的一个山旮旯里,住着几户正在準备搬迁的田氏家族,这里的山形地貌酷似延安山区,剧组用最小的代价经过改头换面,使这个小山村变成了当年的保全城。
麻疙瘩村、八方村的民众10多年前就搬迁到扬黄灌区,两个废弃的村落,经过美术师的妙笔点缀,一座由马家军驻守的下马关城和古战场诞生了。
中卫市兴仁镇的高庄五村依託两个古堡子,置景师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把它扮成了当年商贸活跃的下马关街道。
拍摄外境地的绝大部分镜头都选择了丘陵起伏、风多沙大的自然环境。这种地貌环境,宁夏观众会感到十分亲切。对全国其他观众来讲,既能感受到兵荒马乱革命动荡年代的氛围,又能够欣赏到西部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徵。
从7月1日首映,截至7月22日,在北京民族团结专题电影展映月上,宁夏电影《同心》已展演250多场,观看人数达15万人次,影片以其史诗般的恢宏题材打动了首都观众的心。 由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等联合主办的北京民族团结专题电影展映月,将展演百部民族团结电影。《同心》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继《回民支队》后又一部回族题材的优秀影片,被作为首映影片。 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理事马晓霖在他的部落格中说,“在北京石景山六合园小区青少年宫,我很偶然地观看了影片《同心》,看着银幕上那熟悉但又陌生的黄土地,我多少有些感动,因为这部片子与我的家乡有关。这部影片更多体现了山区回族人民真诚、质朴和坚贞不屈的精神风貌。” 这次北京民族电影展映月上,电影《同心》将在北京市13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50个重点社区、5个民族乡、117个民族村陆续展映3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