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原指志同道合的人,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建国初期同志一词来源于苏联,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在国内,同志也被广泛的用作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用的称呼,类似“师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同志
- 外文名: товарищ
- 含义:朋友之间的称呼
- 同义词:先生、长者、君
- 来源:《国语·晋语四》
在我国古代,“同志”与先生、长者、君等词的涵义一样,都是朋友之间的称呼。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国语·晋语四》中对“同志”一词作了解释:“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
《世说新语.品藻.9.20条》刘孝标注:《晋诸公赞》曰:“夷甫性矜峻,少为同志推”。
到了现代,“同志”成为政党内部成员之间的称呼。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内部就已互称“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推翻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听上去不但得体而且悲壮。孙中山在其着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同志在前苏联也被广泛使用。苏维埃政府统治时期,底层民众与官员都是用“同志”互相称呼,俄文写法为товарищ 。但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同志”在俄罗斯文化中的意思倾向于“同性恋”一义(应属后人意会,未经社会学考证)。
1920年,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一词。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规定:“凡承认本党党纲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不分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正式档案中最早使用“同志”一词,并赋予其新的涵义。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这个共同志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192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内部以及与外国共产党及工人组织之间,互称“同志”也多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同志”这个称呼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亲切尊敬的互相称呼。同志也被广泛的用作陌生人之间打招呼用的称呼,类似“师傅”。比如“同志您好,请问前门怎幺走?”。虽然很少有年轻人使用,但是在党组织、团组织、老年人士中一直套用广泛。
毛泽东同志在1959年还专门指示,要大家互称“同志”。1965年12月14日,中央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党内一律称“同志”。至此,“同志”这一称呼已不单单只是一个称呼,而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克服和抵制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主义作风的一种方式。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再次指出:“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则》再次明确党内一律称同志,体现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折射出党内生活的民主气氛,也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体现。重申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规矩,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则》明确指出:党内一律互称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