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吉林省博物院

2018-01-27 10:15:01 百科
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Jilin Provincal Museum),原名吉林省博物馆,1951年建馆,1954年,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2016年4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馆开放,新馆位于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吉林省博物院是一座历史与艺术博物馆,直属于吉林省文化厅,属国家一级博物馆。

截至2016年7月,吉林省博物院有文物藏品12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295件、二级文物3379件、三级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万件。其中高句丽、渤海、辽金时期的文物以及中国历代书法绘画、东北抗日联军文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吉林省博物院
  • 外文名称:Jilin Provincal Museum
  • 类别:历史与艺术博物馆
  • 地点: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
  • 竣工时间:1951年12月
  • 开放时间:9:00—16:30(周一闭馆)
  • 馆藏精品:银釉鸡冠壶,龙泉窑观音像,王铎自书诗册(局部),汉白玉耳杯
  • 现任馆长:李刚
  • 门票价格:免费
  •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

历史沿革

吉林省博物院——旧院吉林省博物院——旧院
1951年5月,吉林省政府批准筹建吉林省博物馆,12月竣工。
1952年1月27日,吉林省博物馆在吉林市江湾路12号正式开馆。
1954年9月,吉林省博物馆随省政府迁至长春市伪满皇宫。
1955年,吉林省博物馆主要业务部门迁至长春市西安大路7号办公。
1964年7月,和伪皇宫合署办公,内设七个机构,职工112名。
1978年12月,革命史部单独分离,成立吉林省革命博物馆,馆址在长春市西安大路7号,吉林省博物馆全部回到伪满皇宫。
1982年,伪皇宫陈列馆筹备处从博物馆中分离,成立伪满皇宫陈列馆。吉林省博物馆在伪皇宫东侧同德殿等处办公。
1983年,文物工作队从博物馆分离,成立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1987年5月,自然历史部从博物馆中分离,成立吉林省自然博物馆。自此,吉林省博物馆基本定型。
2003年9月,吉林省博物院在原吉林省博物馆和吉林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基础上组建。
2007年5月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院奠基,座落在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
2015年12月,吉林省博物院迁入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永顺路1666号。
2016年4月28日,吉林省博物院新馆面向社会开放试运行。
2018年10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建筑布局

吉林省博物院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包含陈列展览区、藏品库房区、文物保护技术区、公众服务区和办公区五部分。其中陈列展览区建筑面积17700平方米,藏品库房区建筑面积6614平方米,文物保护技术区建筑面积1510平方米,公共服务区建筑面积2190平方米。
吉林省博物院——新院吉林省博物院——新院

展出内容

常设展览

《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
吉林故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展出具有吉林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类藏品62件(套)。该馆设有序厅、森林文化展区、渔猎文化展区、民族文化展区、技术文化展区等若干专题展区。各展区採用实物、图表、文字、场景复原等传统展出方式结合电子模拟、影像合成等现代技术手段,集中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瓷苑掇英——吉林省博物院藏精品陶瓷展
吉林省博物院
吉林省博物院藏中国古代陶瓷精品展,汇聚了史前陶器、原始瓷器、及宋、元、明、清时期主要名窑的产品。有唐三彩的绚丽多彩、汝瓷的温润如玉、官窑及龙泉青瓷的凝厚深沉。
《白山松水的记忆》
吉林省博物院新院基本陈列《白山松水的记忆》分五个部分:
文明曙光、汉唐古韵、松漠雄风、明清华章、近代吉林。上自远古时代的桦甸寿山仙人洞,安图人,榆树人,下至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吉林省的历史文化,考古遗蹟,世界遗产和文物精华,反映了吉林大地上各民族儿女谱写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
吉林省博物院
《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是吉林省博物院、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联合推出的展览。陈列利用丰富的抗联文物、文献和最新研究成果,对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历程和历史贡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展示。陈列分六个部分:东北沦陷、奋起抗日肩负民族救亡重任、配合抗战烽火关东声威远扬、艰苦卓绝挑战人类生存极限、捨生殉国热血铸就英雄壮歌、收复东北。展出抗联典型文物500多件,珍贵照片400余幅。该陈列获得了2013年度十大精品陈列。
吉林省博物院
《历史的丰碑——黄埔军校校史展》
历史的丰碑——黄埔军校校史展分为“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部分,通过200多张历史照片及45件珍贵文物,再现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历程,以此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告慰众多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黄埔英烈。

临时展览

《清风徐来——吉林省博物院院藏成扇精品展》
2016年7月17日,吉林省博物院推出《清风徐来——吉林省博物院院藏成扇精品展》。展览以晚清到近现代的摺扇成扇为主,精选了院藏34幅书画摺扇,其中扇骨包括了象牙、竹、木等,扇面则涵盖了云母、屑金、雨雪金等;形式方面既有常见的螳螂腿、挑灯方、罗汉头,也有比较少见的波折式、透雕福在眼前纹饰扇骨等;绘画包含了山水、人物、花鸟以及相应的工笔写意等各类风格;书法篆刻方面,篆、隶、楷、行、草、古玺、汉印、流派印等各种书体和篆刻风格囊括殆尽;作者方面既有齐白石、张大千、溥儒、齐白石一类的书画名家,也有载洵、俞陛云、林长民这样的社会名流,本次展览从摺扇的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示了晚清到近现代的摺扇文化发展道路。
吉林省博物院
《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
2016年1月13日,吉林省博物院推出《旗装雅韵——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满族服饰展》。清代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是服饰历史上继“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突变。无论款式品种、衣着特点都直接影响了我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演变和发展,是中国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该次展览精心遴选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服饰八十多件,展示了清代满族服饰的独特风景。
吉林省博物院
《古风神韵——走进神秘的萨满世界》
2013年9月10日,吉林省博物院和伊通满族自治县博物馆合办的展览《古风神韵——走进神秘的萨满世界》于吉林省博物院开展。萨满文化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性文化现象,主要分布于东北亚、北美、北欧等地区。吉林省是萨满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至今仍然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萨满器物和活态萨满祭祀仪式。该次展览共展出文物89件套,还有很多图片资料,分别从萨满服饰、祭祀、医术、神偶、面具五方面展示了丰富多彩且神秘莫测的萨满文化。
吉林省博物院

馆藏精品

吉林省博物院代表性的馆藏文物有北宋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行书卷、南宋杨婕妤《百花图》卷、金张瑀《文姬归汉图》、元张渥临李公麟《九歌图》卷、明董其昌《昼锦堂并书记》卷、清丁观鹏《法界源流图》卷等;近现代着名画家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溥心畲等人的作品也收藏颇丰,此外,还有东汉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汉白玉耳杯、辽契丹文八角铜镜、辽石雕彩绘塔、辽库伦辽墓壁画、金定窑紫釉印花碗、宋汝窑天青釉水仙盆、宋官窑贯耳瓶、宋“松风清节”琴等重要收藏。近现代文物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文物为主要收藏,重要的文物有:清中国一统舆地全图、《淮军阵图》、吉林省全图、吉林青年团印发的反对二十一条传单、辽宁民众自卫军使用的电台、陈正人给彭真的《对当前东北及其周围形势的认识和我们的方针的建议》手稿等。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局部)
年代:北宋。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纸本。
苏轼(1037~1101年),北宋着名文学家、诗人和书画家,为“唐朱八大家”之一。
此卷是苏轼白书的《洞庭春色赋》和《中山松醪峨》。作者藉此抒发他因仕途坎坷而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文章豪放畅达,想像丰富:书法沉雄劲健,一气呵成,珠联璧合。拖尾有元人张孔孙。明人黄蒙、李东阳、王辞登、王世懋、王世贞、张孝思题跋,以及乾隆皇帝的题跋和题诗。
苏轼《二赋》局部苏轼《二赋》局部
董其昌书《昼锦堂记》卷(局部)
年代:明 。纵42、横1312厘米,绢本。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生,崇祯九年(1636年)卒。书法博採众家之长,融于一炉,自成风格。
《昼锦堂记》乃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为韩琦所作,董氏作《昼锦堂图》,并书此记于后,书画相得益彰。通篇笔调清新爽利,活泼自然。为董氏行书之精品。
吉林省博物院
王铎自书诗册(局部)
年代:明 。纵25、横17厘米,绫本。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痴庵,又号痴仙道人。河南孟津人。明万曆二十年(1592年)生,清顺治九年(1652年)卒。博学好古,工诗文,有“神笔王铎”之称。以行、草书见长,深得“二王”笔法。
全册共三十页。行笔有痴有徐,顿挫转折,有迹可寻。册后题记“天启乙丑仲冬”,即明天启五年(1625年),时王氏才三十四岁,但书法却毫无稚嫩之感。当是他早年佳作之一。
吉林省博物院
汉白玉耳杯
年代:汉。高3.2、口长13、口宽9.5厘米。
在古代,耳杯用于盛酒或羹,亦称“羽觞”。实用耳杯多为漆器,亦有陶质的,玉制耳杯为数甚少。此耳杯玉质光润晶莹,富丽端庄,系用新疆和田玉磨製而成。其形制与满城汉墓出土的料耳杯相似,当为汉代畿内工匠的杰作。可能是中央王朝馈赠之物。
白玉耳杯白玉耳杯
错金银“丙午神钩”铜带钩
年代:东汉。长15.7厘米。
首部似鹰,钩身作鸟喙神人,尾部作飞鸟。背面中部有一凸起的圆钮。上部腹面错金铭文“丙午神钩,君必高迁”八字。下部饰飞凤。造型优美,铸工精巧。加之通体错金银,镶嵌宝石,是一件十分罕见的珍贵工艺品。
错金银“丙午神钩错金银“丙午神钩
银釉鸡冠壶
年代:辽。高25、口径6厘米。
1975年吉林省哲里木盟奈曼旗沙力好来出土。淡黄陶胎。扁身,短管口,口唇微侈。上有马鞍状双孔泉,供穿绳用。体侧有皮条及针痕装饰。通体施绿釉,壶身呈现光艳悦目的银斑。壶身两面压划卷草纹,纹饰简洁明快,优美自然。鸡冠壶是辽瓷中的典型器物,它适应游猎生活的需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从造型与装饰看,此壶应为辽代早中期的作品。
吉林省博物院

场馆特色

省博物院新馆是吉林省长春科技文化中心综合馆建筑群内的一组建筑,由德国GMP公司设计,建筑採用大立面通透式、庭院花园式布局。建筑群体风格典雅古朴,集实用功能,艺术特色为一体。
综合馆四大特点:
三馆合建国内首例
综合馆的三座展馆呈三角形排列,中间由一座圆形大厅连线,“三馆合一”在全国省级城市中还属首例。
白色调德国式风格
整体工程採用白色调,窗户的设计则是典型的德国风格,呈细长形状。
每层举架达8.1米
虽然三座展馆的设计风格一致,不过建筑的高度却各不相同。其中,科技馆最高,地上建筑大约高50米,其次是博物馆,最低的是美术馆。另外,每座展馆都是正方形建筑,建设尺寸均为81×81米,并且每层的举架都高达8.1米,内部空间非常大。
每个馆都分四区
吉林省博物院全景图吉林省博物院全景图
另外,三座展馆的内部设计风格也一样,每个展馆内部都採用了白色石材,每个馆内都分为四个区域,中心区是一个天井,天井的高度与展馆高度一致。

重要活动

参观活动

2016年7月16日,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主任学艺员,中国古陶瓷研究学者小林仁先生到吉林省博物院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并作《东洋陶瓷之美-关于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的馆藏品和独特陈列方式》的学术报告。
2016年6月8日,吉林省委常委、吉林省委宣传部部长高福平一行到吉林省博物院考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长虹、省文化厅厅长马少红、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伟、省文化厅副厅长金旭东等陪同考察。
2016年5月26日,吉林省副省长李晋修到吉林省博物院调研。
2016年4月27日,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就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助推文化发展到吉林省博物院调研。
2015年10月18日,台湾文化管理部门洪世芳先生一行到吉林省博物院交流。钱进副院长接待了洪世芳先生一行,双方就博物馆分级管理与运行评估、《博物馆条例》颁布对博物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座谈。
2011年4月23日,中宣部副部长雒树刚一行在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荀凤栖,省文化厅厅长林君,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的陪同下,到吉林省博物院视察工作。

学术交流

2015年6月5日,台北历史博物馆策展人、研究组组长戈思明先生到该院做了题为《两岸博物馆交流实况-以台北历史博物馆为例》的学术演讲。演讲结合《万里江山频入梦-两岸张大千辞世三十周年纪念展》、《大清盛世》、《大三国特展》等展览实例,对博物馆策展的创意、展览的沟通与交流、布展的技术事项等做了学术报告。
2015年2月6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哲峰先生来该院讲座。杨哲峰先生以《关于白瓷与白陶的几个问题》为题,为全院职工深入地讲解了白瓷、白陶的历史起源、考古发现、区域分布、相互关係等。
2013年9月7日至9日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赵聆实,研究员黄岚应邀出席第11届国际萨满文化研讨会暨世界仪式人类学高级论坛,并就萨满文化研究、展示与国际萨满学会组织者进行交流。

参观信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
参观时间:9:00—16:00(15:30禁止入馆)
闭馆时间:周一(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方式:团体参观须提前24小时预约(9:00—16:00),预约方式为电话预约和网路预约。
门票:持有效证件领取门票参观。
交通线路:(由于处于市郊距离市中心近三十公里,暂无直达公共运输)可乘坐轻轨3号线或102路公车长影世纪城站(终点站)下车沿永顺路步行1.5公里即可到达。

地理位置

新院址:
吉林省博物院新院的地理位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