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2019-11-20 13:39:11 百科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是吉林大学的二级学院。学院的前身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农副业生产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军农牧大学时期设定的农艺专业;2004年8月原军需大学移交教育部管理,与吉林大学合併,整合相关优势学科组建成植物科学学院。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本科专业5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有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教师78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Plant Science,Jilin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2004年
  • 类别:二级学院
  • 类型:农业
  • 主管部门:吉林大学农学部
  • 现任领导:院长:都兴林
    党委书记:张晓楼
  • 本科专业:5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参与建设)
  • 院训:固本、开源、参天、尽物
  •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西安大路5333号

历史沿革

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以后,设立了农艺专业。
1999年4月,农牧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由农艺专业发展为农副业生产系。
2004年8月,原军需大学移交教育部管理,与吉林大学合併,成立植物科学学院。
2014年,学院的植物保护专业成为首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计画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
2018年,学院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开展“2+2”本科联合培养项目。
学院风貌学院风貌

办学条件

专业设定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农学、植物保护、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技术(植物)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参与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的招生与建设,有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工作检查工作检查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植物学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作物学、植物保护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植物学
农业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农艺与种业、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
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作物学

师资力量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和实验技术教师7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3人、高级实验师5人;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人,专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47人;拥有唐敖庆讲座教授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植物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朱克岩教授到访植物科学学院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朱克岩教授到访植物科学学院
吉林省教学名师:潘洪玉
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潘洪玉、原亚萍等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潘洪玉等
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植物保护教学团队、植物病理教学团队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计画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1个、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专业(群)A类建设项目1个、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1个、吉林省实验示範教学中心1个、吉林省精品课程1个。
国家级“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植物保护
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计画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植物保护
吉林省高等学校“十二五”本科特色专业:植物保护
吉林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高水平专业(群)A类建设项目:植物保护
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
吉林省实验示範教学中心:植物科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吉林省精品课程:普通昆虫学
  • 学生成绩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近年来,学院学生累计申请136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其中国家级28项;在生物实验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得“网际网路”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3项、创新科技竞赛省级一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基因套用创意大赛中获全国冠军。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参与国家玉米工程实验室建设;拥有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吉林省工程实验室1个、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吉林省现代农业推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被学校列为吉林大学国际现代农业示範推广引智基地;设有7个校级实验室。
科技服务地方大会科技服务地方大会
吉林省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资源微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植物遗传改良工程实验室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作物基因工程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校级实验室: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研究室、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实验室、寄主——病原分子互作实验室、分子植物病理学实验室、病原物抗药性及杀菌剂毒理学实验室

研究成果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主持和参加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画、科技部转基因重大专项、科技部“双减”项目、科技部“七大农作物育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科技厅等科研课题200余项,契约经费累计8000余万元。先后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20项,其中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培育出13个作物新品种,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5项。几年来,公开发表论文近650余篇,其中在《Science》、《PNAS》和《Plant Cell》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部分科研获奖项目
成果名称获奖名称奖励级别获奖时间
优质高产抗逆玉米新品种军单8号的选育及推广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9年12月
高产、多抗、优质、广适水稻新品种吉大3、吉大6选育与推广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1年12月
吉林省西部半乾旱区玉米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範
吉林省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
2012年11月
葫芦巴薯蓣皂苷等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验证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二等奖
2013年9月
核盘菌子实体形成机制及大豆菌核病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套用
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13年12月
松嫩平原瘠薄农田水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範
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3年12月
大豆种子特异性soyAP1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活性分析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一等奖
2014年9月
大豆优异种质资源创製理论、技术与新品种选育及套用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4年11月
吉林省半乾旱区玉米补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範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5年10月
植物及其内生真菌活性次生代谢产物的发现及生物合成等研究
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
三等奖
2016年11月
玉米新品种吉大101选育推广及其杂种优势机理研究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6年11月
高产、优质、多抗、耐冷广适水稻新品种吉大718、吉大7选育与推广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16年11月

合作交流

据2018年11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与中国国内外十几所高校与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关係,吸引一批人才来院工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瑞典等10多个国家的大学、研究室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为师生提供出国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学术考察和合作研究等机会。
在中日韩三国教育部共同确定的“亚洲校园”项目资助下,学院与日本冈山大学每年互派学生交流学习。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院徽
图案:外环为"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字样,上为英文,下为中文。环内以“CPS”变形字母为主体,“绿色地球”为背景组成。“CPS”是“COLLEGE OF PLANT SCIERCE”的缩写,组合形成一个抽象的“人”和人字,该人正张开双臂用力向前奔腾跨跃。
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颜色:图案主色调为绿色,象徵植物。辅助色为白色,象徵和平与纯洁。
含义:整个图案庄重、大方,充满激情,象徵着植物科学学院在吉林大学的平台上,以开放的姿态、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勇挑重担、面向世界、跨跃式地攀登植物科学的高峰。

精神文化

  • 院训:固本、开源、参天、尽物
固本:“固”为巩固,“本”为人本、根本、基本。即学院办学要以人为本,巩固学生、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业,农业为基。
开源:“开”为开拓、解放,“源”为资源、源泉。即拓宽渠道,广开办学资源;解放思想,诚揽天下英才。
参天:“参”为探索、参悟,“天”为自然规律。即崇尚科学,探索规律;追求卓越,行健不息。
尽物:“尽”为完美、成就,“物”为教育事业。即锤鍊品格,完美人生;终身学习,成就伟业。
从字面上讲,院训中隐含“木”、“本”、“水”、“天”、“物”之意,体现了植物科学学院的特徵。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
都兴林
党委书记
张晓楼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纪委书记
李超
业务副院长
席景会、曹宁、韩俊友
行政副院长
马利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