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圈是以合肥为中心,打造合滁宁、合芜马、合淮、合六、合安宜产业发展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合作体系,推动圈内城市合作构建高水平、多功能、国际化的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长三角西端,包括安徽省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县级市),合肥都市圈国土面积占全省的40.6%,人口占全省的43.2%,区域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接近59%。2016年,合肥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06.3亿元,财政收入243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87.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98.0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8.9%、55.7%、58.4%、58.3%。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500万人,其中合肥800万,芜湖420万,马鞍山280万。城镇人口约为1300万人。203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800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700万人。同时,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80% ~85% ,2030年达到90%~95%。城市化率、人均收入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根据《规划》,未来十年,合肥都市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远景由点—轴模式向网路化模式发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合肥都市圈
- 外文名称:HeFei Metropolitan Circle
- 别名:合肥经济圈
- 行政区类别:都市圈
- 所属地区:华东地区
- 下辖地区: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
- 电话区号:0551、0553、0554、0555、0556、0550、0564
- 地理位置:长江下游沿江地带,长三角西端
- 面积:5.7万平方公里
- 人口:1350万(2016年)
- 方言:江淮官话洪巢片、吴语宣州片
-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包公园、方特、巢湖、六尺巷、三河古镇、天堂寨、采石矶、醉翁亭
- 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芜湖宣城机场(在建)
- 火车站:合肥南站、芜湖站、六安站、马鞍山站、巢湖站、滁州站丶淮南站丶
- 车牌代码:皖A、皖B、皖D、皖E、皖H、皖M、皖N
- 地区生产总值:14206.3亿元(2016)
- 高等学府:中国科大、合工大、安大、安师大
- 目标:长三角重要增长极
- 人均GDP:70150元
- 核心:合肥市
历史沿革
2006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合肥要“提高经济首位度,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省会经济圈”。
合肥

2007年初,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进一步确定了“规划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
2008年5月,省政府颁布实施《安徽省会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5年)》。
2009年8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将“省会经济圈”更名为“合肥经济圈”,同时把淮南市和桐城市纳入经济圈範畴。
2011年8月,因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和定远县加入,合肥经济圈的範围发生了变化,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桐城市和定远县。
2013年底,合肥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研究决定,同意滁州市整体加入合肥经济圈。
2016年2月,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了推动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努力成为全省核心增长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增长极。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合肥都市圈纳入,标誌着合肥都市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2016年12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合肥经济圈升级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市,完善都市圈协调推进机制,建设合肥都市圈,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
定位
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定位为:构建以合肥为中心,安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都市圈。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以新型显示、积体电路、软体、量子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电子专用设备、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创新型都市圈。
基本概况
发展目标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将持续提高,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6.37%提高到60%以上。
合肥城市圈

具体规划
按照规划,到202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500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300万人;2030年,合肥都市圈总人口约为1800万人,城镇人口约为1700万人。同时,城镇化水平在2020年达到80% ~85% ,2030年达到90%~95%。
根据《规划》,未来十年,合肥都市圈将形成“一区、五轴、三带、多组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体系,远景由点—轴模式向网路化模式发展。
具体是,由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大城市中心城区以及环巢湖地区等组成的城镇密集区,成为聚合合肥都市圈区域发展的“心脏”;而东西向合巢芜发展轴、合巢马发展轴,实现交通一体化,全面最佳化该区域高铁、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互联互通,与长三角核心区域无缝对接,三市打造国家级新区及合芜马自贸区。
扩容目标
“交通一体化目标是以城际快速交通系统建设为重点,加强运输组织和管理,全面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增强快捷便利性,儘快形成合肥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和‘1小时生活圈’,构筑交通网路化的现代交通体系,《规划》中拟定的近期重大行动计画包括打造合芜马都市区、融入长三角,滨湖滨江等地区综合开发、交通一体化、环巢湖都市生态旅游等。
行政区划
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和桐城市。
行政区 | 下辖 |
---|---|
合肥 | 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 |
芜湖 | 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无为县,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 |
马鞍山 | 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含山县,和县,当涂县 |
滁州 | 琅琊区,南谯区,天长市,明光市,全椒县,来安县,凤阳县,定远县 |
淮南 | 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寿县丶山南新区, |
六安 | 金安区,裕安区,叶集区,霍邱县,霍山县,金寨县,舒城县 |
桐城 | —— |
旅游景点
合肥:三河古镇、逍遥津、包公园、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巢湖风景名胜区、李鸿章故居、三国遗址公园、徽园,巢湖市冶父山、银山智人遗址、刘铭传旧居、冯玉祥旧居、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博物院;
天鹅湖

芜湖:芜湖米市,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梦幻王国,东方神话,水上乐园,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繁昌窑遗址、皖南土墩墓群、人字洞遗址、芜湖滨江公园、芜湖天主教堂、芜湖中山路步行街、芜湖古城;
马鞍山:采石矶风景名胜区、李白墓园、濮塘风景区、和县香泉温泉度假村、朱然墓陈列馆、霸王祠、太湖山国家森林公园;
六安:大别山主峰、大别山(六安)国家地质公园、天堂寨、白马尖、九公寨、万佛湖、横排头、皖西大裂谷、佛子岭水库、昭庆寺、东石笋、毛坦厂明清老街、六安双塔;
淮南:八公山、寿县古城、上窑森林公园、龙湖公园、焦岗湖影视城、天宝双遗文化园、舜耕山;
滁州:醉翁亭、琅琊山、明皇陵、吴敬梓纪念馆、白鹭岛;
桐城:六尺巷,三道岩,桐城文庙,孔城老街,嬉子湖,龙眠山。
交通运输
公路
合肥绕城高速,合宁高速(扩建中),合淮阜高速,合安高速(扩建中),北沿江高速(滁马高速,马巢高速,巢无高速),溧马高速,芜合高速(扩建中),宁芜高速,芜铜高速,溧芜高速,芜宣高速,芜黄高速。
铁路
合福高铁(京福高铁),沪汉蓉高铁,宁安高铁,正在建设的合安高铁、合连高铁、合芜杭高铁(商杭高铁)、皖赣高铁、规划的巢马城际、合马沪高铁、合巢芜宣城际等将使区域交通更加便利。
捷运
合肥:
1号线:南北方向骨干线,起点位于合肥火车站北天水路,以地下线形式沿新蚌埠路向南,经北二环路,穿过合肥火车站,沿胜利路、马鞍山路向南,至望湖中路转向西,再向南沿佳洲路直穿高铁站,之后沿青海路、庐州大道、珠江路至线路终点徽州大道站。线路全长约28.99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全线共设车站25座,全部为地下车站。已于2012年下半年开工,已于2016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2号线:东西方向骨干线,西起长江西路与长宁大道交叉口东侧,终点至长江东路与大众路交叉口西侧处。全线长27.20公里。已于2013年开工,已于2017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
3号线:西南东北方向骨干线,肥西县城至磨店。2015年开工,2019年底正式运营。
4号线:已开工,2021年运营.
5号线:已开工,2022年运营。
芜湖:
1号线:白马山站-弋江站-珩琅山路站-峨山路站-大工山路站-红花山路站-利民路站-环城北路站-北京路站-中山北路站-赭山公园站-赤铸山路站-天门山路站-方特欢乐世界站-齐落山路站-武夷山路站-裕安路站-港湾路站-鞍山路站-龙山路站-衡山路站-太湖路站-华山路站-保顺路站。2016开建,2019年底建成通车
2号线:江北火车站-纬三路站-经四路站-经三路西站-经三路东站-经二路站-商贸中心站-海事局站-北京路站-东郊路站-弋江路站-芜湖站-鸠江北路站-政务中心站-河清路站-海晏路站-方特乐园站-梦溪路站-育文学校站。2016年底开建,2020年建成通车

3号线:城东至三山区。2017年开工,2022年建成.
航空
合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2018年底复航)
芜湖:芜宣机场(在建)、芜湖三元通用机场
水运
芜湖港:芜湖港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长江中路港一路16号,邮编241006。是长江水运第五大港、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和安徽省最大的货运、外贸、货柜中转港,国家一类口岸,年通过能力5000万吨。现有码头55座,库场面积60多万平方米,拥有各类装卸设备200台(套)。芜湖港现已和长三角地区及世界上几十个国家建立了业务往来,主营货物装卸、仓储、中转服务、多式联运、货柜装卸运输、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实业投资。
合肥港:合肥港是全国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地处长江、淮河之间,襟江拥湖,由南淝河、店埠河、派河、丰乐河、临湖、居巢、散兵、庐江8个港区组成,港口岸线总长75961米,港口已开发利用岸线10550米,共有码头107座、泊位245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33个,年综合通过能力5700万吨。合裕航道作为合肥通江达海的唯一“路径”,其地位和作用愈发重要。为切实解决合裕航道通航能力问题,合肥市计画投资6亿元将航道升级为三级的高等级航道,使千吨船舶可常年通航。目前,新建的裕溪闸複线工程正抓紧施工,计画明年上半年完工,合裕航道的疏浚準备也在有序进行当中。
马鞍山港:马鞍山港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是我国重要的钢铁流通基地,距长江入海口仅320公里,通航条件好。在马鞍山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沿江近海,集疏运便利、承东启西、经济腹地广阔,是安徽的东大门,皖江的第一站。
规划
合肥都市圈多次召开重大合作项目谋划工作会,围绕基础设施、产业、旅游、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重大合作项目谋划工作。截至8月底,累计谋划项目35个,总投资约1240亿元,其中在6月份召开的经济圈第五次会商会上籤约15个,目前已开工项目5个,完成投资7.5亿元。在谈项目6个,有意向合作项目14个。同时,在经济圈第五次会商会上达成合作专题5个,涉及大气污染联控、产业合作、市场一体化建设、体制机制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在重大製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布局上,优先向合肥经济圈倾斜。支持合肥经济圈各市加快电子信息、家用电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製造、新能源、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领域重大项目和跨市产业链配套项目建设。支持智慧城市、动漫基地、物联网基地和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合肥经济圈内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农业现代示範区的产业承接作用,在交通和产业基础较好的集聚区设立共建园区。支持芜湖马鞍山等地共建园区建设。
合肥经济圈各市在区际交通、通信、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方面的合作,实现跨行政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增强区域发展支撑力。
优先安排圈内各城市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主要航道枢纽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合肥连线芜湖、马鞍山及滁州等周边市(县)的快速公路网,全面对接南京等苏南地区;规划建设都市圈环线畅通工程、合肥内环路高架及三环高架路、合肥绕城高速外扩、新建芜湖绕城高速环线(泰山路长江大桥、城南长江隧道);实施江淮航运沟通,形成以合肥为核心的航运体系;加快各市(县)之间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
合肥都市圈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完善生态共建共保机制。加大对巢湖及长江水源地保护的有效投入。加大支持巢湖生态文明示範区建设力度。生态联保联防新格局形成,建成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示範区。同时,最佳化合肥都市圈内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建立土地利用规划指标调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易地代保,以及新增耕地指标有偿调剂使用制度。加大合肥航空港经济试验区土地政策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