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镇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複杂,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交错,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自北向南依次中低山、洪积扇裙、黄土台原。1961年建史官公社,1984年改乡,2009年改镇。史官镇,是文字之祖——仓颉的故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史官镇
- 别名:文祖仓颉 葬于斯
- 行政区类别:镇
- 电话区号:0913
- 地理位置:陕西省白水县
- 方言:白水方言
- 着名景点:仓颉庙,石堡川水库等
- 车牌代码:陕E
历史人文
文字之祖——仓颉「生而能书」,发明了文字。也有一些人说,他是见到鸟兽的脚印,而初造文字。也有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所以他的家乡叫史官。史官镇位于白水县东北20公里处,这里古朴美丽,文化底蕴深厚,是喜欢乡土文化的好去处。仓颉庙和墓位于白水县史官乡。据历史记载,苍颉是黄帝时代的史官,造字圣人。该庙按碑记在东汉延禧五年(公元62年),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其创建于何时,尚无从查考。宋明两代均有增修。
苍颉庙
占地16亩。庙内建有后殿、正殿、献殿、前殿、戏楼、钟楼、鼓楼等,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后殿内塑有“四目重光”的苍圣像,正殿,后殿两帝陈列着历代碑刻,其中有“苍圣乌迹书碑”、“孔子弟子题名牌”。
后殿后面是苍圣墓。墓冢高3。2米,周围44米,墓顶有古柏一株,民众称其“转枝柏”,这是因其十分奇特,四面树枝隔年轮流荣枯而得名。在整个庙院内长着数百株古柏,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使得庙院显得古朴庄严。
行政区划
全镇地域总面积为76.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辖孙家山、郭家山、史家山、段家山、武庄、洞耳、史官、西章、东丰乐、贺苏、东城、首居、贾家庄、狄家河14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万人,其中街道常驻人口6300人。
地理环境
史官镇位于中纬度乾旱地区,属北暖温带半乾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1.4C,平均降水量572.2 毫米。水资源比较丰富,孔走河、史官沟均有河流,流入洛河。境内有石堡川水库支渠3条,斗渠21条,分渠、引渠等纵横交错,水利灌溉条件较好,有效灌溉面积达80%以上。
经济旅游
全镇产业结构以种植、养殖业及粮食加工业为主,苹果、生猪逐渐成为主导产业。全镇苹果总面积2.2万亩,生猪栏数达到2.24万多头。依託仓颉庙,农家乐旅游已成为农民增收的第三产业。交通较为发达,渭清公路、白洛公路穿境而过,仓颉庙旅游专线已全线贯通,西延铁路在境内狄家河设有车站,包西铁路已全线贯通,乡村公路改造已基本到位,总长150公里。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完善。史官街道学校、医疗卫生、邮政电信、金融等以及派出所等机构完备。街道路面改造及排水工程已完成,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已通过。史官历史文化悠久,古称利乡亭。据传春秋宜臼年间,因黄帝左史官仓颉葬于此地而得名“史官”。史官村在康熙时就有店铺,乾隆时农曆逢七为集会;民国时设镇,集会改为每月逢一、逢六;解放后,史官街道集镇规模逐渐扩大,建立了众多商服摊点及门市部,吸引了来自澄城、黄龙、洛川、宜君、蒲城等地商家。每年穀雨祭祀仓颉活动及古庙会,已成为全县一大盛事,先后有数位国家领导人和众多省市领导以及文化艺术界名人莅临史官参加公祭。随着仓颉文化蜚声中外,史官也逐渐成为一方热土,受到各方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