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台湾银行券

2017-07-03 16:24:54 百科
台湾银行券

台湾银行券

台湾银行券为台湾日治时期于台湾地区通行的货币,实际使用年限约从1900年代初至1945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台湾银行券
  • 外文名: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
  • 时代:台湾日治时期
  • 地区:台湾

简介

台湾银行券(日本语: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为台湾日治时期于台湾地区通行的货币,实际使用年限约从1900年代初至1945年。
台湾银行券台湾银行券
若清治时期,不具“準备金”概念汇票不予列入。台湾第一张纸钞应该是台湾银行于1899年9月发行的台湾银行券之壹圆银券。成为台湾第一张纸币的该银券。正面为凤图案,代为承印的是“大日本帝国政府印刷局”,背面则有“凭票在台湾银行随时换银壹圆,遇有将票私行假造或为改作,定按国律治罪不贷”的说明与警告语。票面上发行银行的名称含有“株式会社”等日文用词,并有“大日本帝国……”等字样。
当时,整箇中国台湾地区使用的是黄金、白银和铜币等金属币,虽然币种混乱,但其实由于是按照黄金、白银和铜币的重量和成色来交易的。但日本侵略者强迫中国台湾同胞使用台湾银行券,交出手中的金银财富。这次搜刮,让日本侵略者感到满意,并且发觉用纸币换金银的“金融手段”收穫颇大。其后不久,就打着“保护台湾金融秩序”的名义,推行所谓的“金本位”。
其结果是日本侵略者控制了台湾地区所有的金、银和铜等贵重金属资源,日本金融资本在台湾经济中逐渐占据垄断地位。
台湾银行券台湾银行券

历程

1895年5月日军在澳底登入台湾,台湾日治时期开始。1897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台湾银行法”,11月成立台湾银行创立委员会,开始展开筹备台湾银行的工作。
台湾银行券台湾银行券
1899年3月日本政府修改台湾银行法,日本政府以100万元为额度,认购台湾银行股份,同年6月正式成立“株式会社台湾银行”,同年9月26日开始营业。三日后的9月29日,台湾总督府发行台湾银行券之壹圆银券(银本位),12月25日再发行五圆银券,翌年则发行拾元与伍拾元纸钞。自此,台湾各地流通百余种货币的紊乱金融情形得以改善。
1904年7月台湾银行券又新增金券(金本位)废银券。而银券兑换金券期限至1909年底,故自1910年起台湾银行券只有金券之流通,而无银券。而此货币单位于1946年9月1日起与旧台币同等价收兑,共收兑34亿4仟3佰70余万元。而该收回之银行券,全数予以销毁。

各面值市场价格

日占台湾时期台湾银行券百圆一枚编号:2130
台湾银行券百元台湾银行券百元
估价:无底价
成交价:RMB:770
编号:3020-1897年台湾银行券壹圆一枚
估 价:1,000-1,500(元)
成交价:——(元)
简 介:1897年台湾银行券壹圆一枚,九五成新
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留言)
拍卖会名称:2006年秋季拍卖会
拍卖会专场:钱币
拍卖日期:2006-11-25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