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在农曆五月五日,“五”与“午”同音,所以端午又称端五、重午或重五。古人有一种习俗,是在五月五日以兰草沐浴,所以端午节又有“浴兰节”之称。因五月五日午时为“阳辰”,唐宋时称端午节为“端阳节”。明清时代,北京人称端午节为“五月节”。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台湾端午节风俗
- 地方:台湾
- 时间 :农曆五月五日
- 类型:风俗
简介
在台湾这是一个仅次于春节的节日。节日一到,家家户户都清扫一新。节前人人都要理髮,据说若是头髮太长,就要被妖精拔去扎粽子。所以,节前的理髮店生意最兴隆。端午那天,妇女们头上佩带艾叶,孩子们身上挂着香囊,也叫“香荷包”。这种荷包用五色绸布做成鸟兽形状,里面包上香沫,让孩子们挂在胸前,不但香气扑鼻,还可以防疫除病。
习俗
台湾过端午节时,许多住家门口都挂菖蒲、艾草和贴钟馗画像,成人饮雄黄酒,小孩子佩香包,这些据说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对商家来说,端午节是行销民俗文化的好商机,每年都在挖空心思为卖粽子吸引眼球,台湾什幺稀奇古怪的粽子都有喔,很多民众也很乐意展示自己的创意。还有,端午节是农曆五月,刚好季节转换,天气变热,除了传统的艾叶、菖蒲外,各种驱蚊灭菌的芳香植物也很受欢迎,不少商家也喜欢结合“卫生节”商机做促销。
台湾端午节 过去有关喝雄黄酒习俗,随着白蛇传渐渐不见在台湾新的一代年轻人欣闻,喝雄黄酒的辟邪去病的风俗也慢慢在时光褪色中。

端午节的食品中,少不了黄花鱼,因为有从祖上传下来的民谣“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但主要的还是吃粽子。闽南的粽子分硷粽、肉粽和豆粽。硷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硷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漳州石码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于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台南地区端午节不吃粽子,而是吃一种叫“煎堆”(又叫“煎锤”)的食物。此俗也与郑成功有关。据说,郑成功率军入台之初,军粮匮乏,端午节无米包粽子。并不富足的台民闻讯,争着送来薯粉、花生、豆类等食品。郑成功下令将这些食物掺和在一起,油煎成“堆”,以度端午节。此后,台南人年年过端午节都以“煎堆”代替粽子。
台湾和大陆一样,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是划龙舟。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这天都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划龙舟原是民间祭祀水神的一种仪式,目的是为了消灾祈福,后来附会到屈原的故事,说是百姓撑船寻找屈原。龙舟需要经过“开光”仪式才可下水,“开光”就是在五月初一请地方首长拜祭水神,并提笔在龙舟的龙眼上点晴。
在节日食俗方面,台湾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可以健康、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台式的粽子製法分为南北两种。北部作法是米漏泡于水中,沥乾后用油炒香,并君入五香粉、胡椒粉、酱油等调味料。将米蒸熟后再用竹叶包裹填馅,再一次使人味。也有人宜接用油将米粒炒至半熟,包裹真馅后蒸食。南部的作法是用纯白糯米漏泡后加肉馅,以绿竹叶包裹,水煮至熟透。因为製作方式有别,所以南北两地的粽子也风味各异。北部的粽子有浓郁的五香胡椒味,南部的肉粽则带有淡淡的竹叶清春,各特色。料的内容则有猪肉、香菇、虾米、花生、鹹蛋黄、红葱头、栗子、蚝乾等,随个人喜好增添。
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也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代表的意义则和南人有别。吃子固然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象徵子孙繁衍,有人还认为可以预防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状像蛇)。吃茄子则可预防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客家人包粽子还分硷粽及鹹粽。硷粽特别是用来祭祀的。客家人过端午须準备四份牲醴,一付拜土地公,一付拜万善爷,一付拜附近的大庙。而硷粽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祭品。鹹粽则分米粽及粄(粿)粽两种,纯粹用来解馋。
龙舟竞渡
在满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节当天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端午节是台湾的法定假日之一,依规定放假一天。盛大的龙舟赛台湾每年也都会有,而且重视程度从民间延伸到政府。用于比赛的龙舟下水之前也必须要 “开光”,开光时往往有地方首长亲临,为龙舟“点睛”。台湾新竹每年的端午龙舟赛前,都要依次经过祈福、净港、点睛、下水四个仪式,前来观看龙舟赛的民众人山人海,很有共度佳节的气氛。初五龙舟下水前,人们敲锣打鼓,抬着龙舟走向河岸,沿途民众烧香礼拜,鸣放鞭炮。经过一番巡行,龙舟便下水比赛。竞赛开始,只见龙舟上的选手在咚咚的鼓声中,以划一的动作奋力往前划。河道终点处,中央插有锦标,哪一队最先夺得锦标即为胜者,胜负往往只在一瞬间。动人心弦的比赛,吸引着许多民众在岸边一边尽情观赏,一边为选手加油。在古代许多传统活动渐渐式微之后,龙舟竞渡成了端午节最有民众性和代表性的节日活动。
午时水
台湾端午节 在台湾过端午节,还有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习俗,就是取“午时水”。据说当年郑成功占领台湾时,部队开到大甲铁砧山,急需食水,却找不到水源,郑成功便插剑入地,祈求泉水涌现,拔剑后果然山泉喷涌。由于当时正是端午节午时,此水便被称为“午时水”。从此,“午时水”声名远播。每年端午节午时,台湾都有许许多多民众求取“午时水”,以保平安。台湾特色的风俗始终很有生命力。传说郑成功当年收复台湾时,部队开到大甲,却找不到可以饮用的水源。情急之下郑成功插剑入地,果然泉水喷涌而出。当时正是端午节的正午,这种水就被称为“午时水”。台湾很多人每年端午节都会去求这种 “午时水”,用来辟邪祈福。端午节,家家户户还有打“午时水”的风俗。据说午时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生饮甚至具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又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立鸡蛋
立鸡蛋 台湾端午节最有趣的活动是“立鸡蛋”比赛。那就是在端午节正午12点正,谁能很快将一只鸡蛋立起来,谁就会有好运。据报导,在去年基隆举办的一次“立鸡蛋”比赛中,参加比赛的千名市民有602人获得好运。

不过我想,传统节日的核心价值,除了祈福祭祀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与家人团聚吧。香包、艾草、划龙舟……这些当然两岸的端午节都是固定节目,要说区别,大概就是台湾端午节一向都有休假日,所以过节的气氛比较浓厚一点。
在北方还有‘K’鸡蛋的游戏 就是一人挑一个鸡蛋然后对磕 谁的蛋能留到最后 就能有好运!!
节日祝福语
·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去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的你,愿你度过这美好的一切,祝你端午节快乐。
·端午到,挂香包;吃粽子,放鞭炮;家家户户真热闹;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祝您端午节快乐!
·送你一个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温柔的叮咛作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美好的五月天!端午节快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万水千山“粽”是情,屈原说声谢谢您,端午齐齐看龙舟,亲情维繫无远近。祝端午节快乐,永远幸福。
·风,带来轻鬆;水,带来温柔;雾,带来朦胧;海,带来宽容;月,带来温馨;日,带来热情;我,带来真心的祝福,祝端午节快乐。
·送你一个粽子,含量成份:100%纯关心;配料:甜蜜+快乐+开心+宽容+忠诚=幸福;保质期:一辈子;保存方法:珍惜。端午节快乐!
·这条简讯,收到就行;要是在忙,不回也行;我祝福你,知道就行;今天的你,顺心就行;记得复我,偶尔就行;祝端午节快乐。
·送你一颗好运粽,里面包藏健康米,幸运蛋,平安菇,快乐虾,长寿花,美好栗,如果你收到将会好运连连。祝你端午节快乐。
·许一个美好的心愿祝你快乐连连,送一份美妙的感觉祝你万事圆圆,发一条短短的信息祝你幸福绵绵。祝端午节快乐。
·我是棕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棕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祝端午节快乐。
·一斤花生二斤枣,好运经常跟你跑;三斤苹果四斤梨,吉祥和你不分离;五斤橘子六斤蕉,大捆钞票进腰包;祝端午节好运。
·我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你,祝你端午节快乐!
·被祝福是快乐的,被祈祷是神圣的,被保佑是安全的,你是被我惦记着祝福了祈祷过保佑下的朋友, 所以端午节快乐与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