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理的划分範围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仅指台湾本岛,广义指台湾行政当局管辖的区域,包含了本岛及外围岛屿与岛屿群:澎湖群岛、金门群岛、马祖群岛、东沙群岛、南沙群岛与钓鱼台列屿。
台湾西与西北临台湾海峡,距欧亚大陆(主要距福建)海岸平均距离约200公里;北边隔东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北隔海与琉球群岛相望;西南边为南海,距中国大陆广东省海岸距离约300公里;东边为太平洋,和日本沖绳县与那国岛相邻110公里以下;南边则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邻。在西太平洋由千岛群岛、日本、琉球群岛、菲律宾等众多岛屿所形成的岛弧花彩列岛中,台湾位于中枢位置。从地缘政治理论上来看,台湾正好位于东亚岛弧中央区域,为亚太经贸运输重要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台湾地理
- 外文名:Taiwan's geographic
- 狭义:仅指台湾本岛
- 广义:指台湾行政当局管辖的区域
- 海岸平均距离:约200公里
- 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
- 南北:长394公里
- 形状:似番薯地瓜
简介
台湾在东亚的相对位置:亚洲中国大陆东南方,太平洋西侧,菲律宾北方,琉球群岛西南方。
台湾岛位于西太平洋上,形状似番薯地瓜。东岸为太平洋。西岸隔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相望。南滨巴士海峡。北接东中国海。全岛面积为36,188平方公里,南北长394公里,南北狭长,东西窄。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盆地、台地、平原为主体。山地、丘陵约占全岛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地壳被挤压抬升而形成的山脉,南北纵贯全台,其中以中央山脉为主体,地势高峻陡峭。
面积
总计:36,188平方公里陆地:32,260平方公里 水域:3,720平方公里 注意:数字包含 澎湖列岛、马祖和金门
陆地边界线:
0公里海岸线长:
1,566.3公里 海事请求:
领海:12海哩专属经济海域:200海哩 对跖点(相对极)
巴拉圭、阿根廷
地形
由于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带,有若干火山地形。除了大屯火山群及龟山岛外,目前本岛并无明显活跃的火山活动。
海拔极限:
最低点:南海 0米最高点:玉山 3,952 米区域地形
山脉
中央山脉—为台湾最长最大之山脉,北起苏澳,南止鹅銮鼻。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纵贯全岛,长达330公里。有台湾屋脊之称。雪山山脉—位于台湾西北部,北起三貂角,南止浊水溪,长18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玉山山脉—位于中央山脉西侧,北以浊水溪与雪山山脉为界,南达高雄县旗山。阿里山山脉—位于玉山山脉西侧,北起于浊水溪上游,南达曾文溪上游,长135公里,呈南北走向。山脉较低已无3000米以上的高峰。海岸山脉—北起花莲溪出海口之南,南止于台东之北,呈南北走向,长148公里。北段较低,南段较高可达1,500米。花东纵谷平原
丘陵 竹东丘陵竹南丘陵苗栗丘陵飞凤山丘陵恆春丘陵盆地 台北盆地台中盆地埔里盆地泰源盆地平原 浊水溪沖积平原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兰阳平原花东纵谷平原新竹平原台中沿海平原台地 林口台地桃园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恆春西台地爱兰台地 | 海域 太平洋台湾海峡东海巴士海峡南海离岛与外岛火山岛屿 兰屿(含兰屿、小兰屿)绿岛龟山岛(含龟山岛、龟卵岛)基隆屿棉花屿彭佳屿花瓶屿珊瑚礁岛屿 小琉球七星岩东沙岛太平岛中洲岛特殊岛屿 拉鲁岛(日月潭光华岛)旗津岛(因开港而成外岛)和平岛 |
东岸七星潭
西部海岸(沙岸)——多沙滩、沙洲、潟湖,海岸平直单调、海水较浅。
东部海岸(断层海岸)——高山与深海相邻,沿岸平原狭窄,海水较深。
北端海岸(岩岸)——岩石岬角与海湾相间,为台湾海岸最曲折的一段。
南端海岸(珊瑚礁海岸)——以珊瑚礁地形为主。
水文
台湾雨量丰沛,大、小河川密布,长度超过100公里有七条,依序分别是浊水溪、高屏溪、淡水河、曾文溪、大甲溪、乌溪、秀姑峦溪 - 乐乐溪。位居中部地区的浊水溪虽然最长,然而以流域面积而论,位居南部地区的高屏溪最大。其他主要河流尚有大安溪、北港溪、八掌溪、兰阳溪、花莲溪、卑南溪等。平均年降雨量2,150mm,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降雨量分布不均,约80%降雨集中于5月至10月之丰水期。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只有世界平均的1/6,约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为蒸发散损失,可利用水量仅占降雨量之20.5%。位于台北县平溪乡的火烧寮是台湾也是东亚年降雨量最多之地。
由于最大分水岭中央山脉分布位置偏东,使得主要的河川大多分布在西半部,
多数河川在夏季时洪水滚滚;至冬季又祇剩下河床上砾石粒粒,堪能行舟者不多。仅有台北市周围之淡水河、大汉溪、基隆河等有全年较稳定的水量,在台湾清治时期曾发挥重要运输功能。
台湾的天然湖泊不多,最大的是日月潭,面积约8平方公里。其余大多是由人工所修筑的埤塘、水库居多,如虎头埤、曾文水库、乌山头水库、石门水库等。
气候
台湾气候以通过中南部嘉义的北回归线为界,将台湾南北划为两个气候区。以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吹西南风,冬吹东北风)。冬季温暖(山地低于平地、北部低于南部)、夏季炎热(除山地外,其余皆在20℃以上)、雨量多(山地多于平地、东岸多于西岸、北部多于南部)。五、六月为梅雨季,六至九月为颱风季,于冬天时偶有寒流。
台湾的天然灾害
热带气旋:平均每年三至四个。热带气旋是影响台湾气候的主要因素,除了强风造成的屋舍毁损,热带气旋所带来的瞬间雨量也容易造成豪雨,由于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十分不均,容易引发水灾以及土石流。另一方面,由于热带岛屿地形若缺少夏季的热带气旋所带来的雨水,到了冬季就容易出现乾旱。 地震:由于台湾地处板块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平均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超过百次,灾害性的强震约5-10年一次,最近一次的大地震是1999年在南投县发生芮氏规模7.3的九二一大地震。参见 台湾地震列表。 寒害:台湾冬季虽温暖,但偶尔大陆冷气团来袭,气温骤降至0~10℃低温,造成农渔作物损失。 焚风:台湾虽罕有受到焚风灾害,常在颱风的环流系统横越山脉造成,其中台东地区常受其害。
自然资源
只有储量不多的煤、黄金、铜、硫磺、天然气、石灰石、大理石和石棉。
土地利用:
耕地:24% 长期作物:1% 其他: 75% (2001年)
生态保护区
台湾自然生态保护区是台湾以自然保育为目的所划设之保护区,可区分为“国家公园”、“自然保留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及野生动物重要栖息环境”、“国有林自然保护区”等四类型。目前国家公园有八座,其中最新的国家公园为台江国家公园。
台湾自然生态保护区 | ||||||
类别 | 国家公园 | 自然保留区 | 野生动物 保护区 | 野生动物 重要栖息环境 | 国有林 自然保护区 | 总 计 |
个数 | 8 | 19 | 16 | 30 | 9 | 80 |
面积(公顷) | 322,845 | 64,477 | 25,118 | 297,948 (扣除与野生动物 保护区重叠部份) | 21,772 | 702,361 (已扣除 範围重複部分) |
占台湾陆域面积 | 9.0% | 1.8% | 0.6% | 8.3% | 0.01% | 19.5% |
环境问题
空气污染,来自于工业废弃物和未处理污水的水污染,饮用水供应的污染,保育动物的买卖,水土保持问题,河川地砂石盗採问题,地层下陷问题,外来种入侵问题,低放射性核废料处理问题,温室气体排放量问题,农地面积减少或受工业污染、气候变迁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冲击。由于政治处境的问题,目前台湾并无参与任何国际环境保护条例。
岛屿
台湾的附属离岛包括兰屿、小兰屿、绿岛、小琉球、龟山岛、龟卵屿、七星岩及基隆东北方的棉花屿、彭佳屿、花瓶屿、基隆屿、和平岛、中山仔屿、桶盘屿、烛台屿、钓鱼台列屿(共8个,另有3个未命名岩礁),总共22个。(旗津岛原属于半岛,因高雄第2港口开港,独立成岛,但非属传统22个附属岛屿;而外伞顶洲等西南沿海沙洲,亦非属之。至于兰屿南方之高台石,长年隐没于海水下。)
火山岛:台湾周围离岛绝大分属于火山岛。其中澎湖群岛的岩石构成较特殊为玄武岩,此乃因南海曾短期海底扩张所造成,其余皆属安山岩。龟山岛最近一次喷发距今约7,000年, 目前仍有火山活动。
珊瑚礁岛:由珊瑚礁组成,多分布于南部海域,包括小琉球、七星岩。
陆连岛:和平岛、中山仔屿、桶盘屿,原与台湾岛分离,因兴建和平桥而相连。
澎湖群岛
澎湖群岛由90个岛屿组成,位于台湾岛西部,彼此相隔澎湖水道。最大岛屿为澎湖岛(即大山屿)64平方千米、次为渔翁岛(即西屿)18平方千米、白沙岛(即北山屿)14平方千米。群岛除最西的花屿主要由玢岩及花岗斑岩构成外,余皆为玄武岩台地经侵蚀破坏分割所成。地表起伏平缓,海拔不逾80米。海岸珊瑚礁发达,北部且有环礁生成。
钓鱼台列屿
钓鱼台列屿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飞濑岛等8座岛屿及3个未命名岩礁所组成。1968年发现周边海域极富资源,自1972年美国将沖绳归还日本后,钓鱼台列屿开始出现主权争议,目前在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日本各自主张拥有主权。
金门群岛
金门群岛位于台湾海峡西方,临中国大陆福建省九龙江口,与厦门隔海对望。除了本岛(大金门)、烈屿(小金门)。全岛地层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之红壤土为主,农业发展受限。太武山高度253米,为金门岛最高峰。
马祖列岛
马祖列岛位于台湾海峡西北方,临中国大陆福建省闽江口和连江口,与福州隔海对望。马祖列岛主要由南竿岛、北竿岛等等附属岛屿组成。地质条件上为花岗岩锥状岛屿,地势起伏大且陡峭。南竿岛的云台山,高度248米,列为台湾地区小百岳之一。部分湾澳地区经过沖积与堆积作用形成沙滩、砾石滩、卵石滩。主要岛屿中只有东引没有沙滩。
南海诸岛
东沙群岛的东沙岛、南沙群岛的太平岛和中洲岛。属于珊瑚礁岛由珊瑚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