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可移动文物类词条编辑指南

2017-08-17 11:51:49 百科

可移动文物类词条编辑指南

《可移动文物类词条编辑指南》是百度百科的一个帮助词条,主要介绍编辑可移动文物类词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作为百度百科可移动文物类词条的编辑规範,供各位科友借鉴。

如果在编写可移动文物类词条时遇到无从下手等问题,那幺可以通过阅读本指南获取帮助,本指南会随着问题的出现而随时更新。示例词条:商后母戊鼎、北朝方格兽纹锦、战国商鞅方升、西汉诅盟场面铜贮贝器、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可移动文物类词条编辑指南
  • 範围:可移动文物
  • 类别:帮助类词条
  • 目的:介绍编辑、评审本词条的注意事项

範围界定

这里所说的可移动文物,是指可收藏文物,即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包括生活器物、艺术品(不包括绘画、书法作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按照百科精神,本分类词条将按批次整理,第一批为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和一级博物馆馆藏文物;第二批为二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和省级以上博物馆馆藏文物;第三批为其他博物馆馆藏文物及其他形式收藏的文物。第一批整理至80%或因其他情况官方审批通过后,方可启动下一批整理,以此类推,否则应当不予达标特色,非批次内词条给予达标的,一经发现,无条件摘除特色标誌。

定名标準

据《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文物定名应科学、準确、规範,做到“观其名而知其貌”。古代文物定名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徵、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中国古代文物有确切纪年的,名称中的年代信息一般标示朝代、年号和纪年数字,不标示公元纪年;外国古代文物有确切纪年的,名称中的年代信息一般标注国名、朝代、年号和纪年数字。近现代文物定名套用时代、物主、事件、地点、用途等直接表述藏品的主要内容、特徵。名称中的年代信息一般应标示主要历史时期或公元纪年。

词条结构

百科名片

百科名片分概述与基本信息栏两部分。
概述内容要求必须精练,儘量全面,包括但不限于文物的定义性语句、尺寸、造型、价值、馆藏信息等。概述图选用能体现文物全貌的图片,不能有水印、网址和等,在概述中补上参考资料。
基本信息栏应该填下文物的中文名、年代、类别、级别、出土(发现)时间、出土(发现)地点、馆藏地点等。其他与文物相关且适宜以基本信息栏展示的内容可以选填,注意各项逻辑上的顺序。

目录结构

***必备;
**可替代,即可用其他合适的目录替代;
*建议有,根据实际情况处理;
----无要求
相关性
目录名称
编辑要点
必备程度
流传历史/ 文物历史
介绍文物从製作(创作)到馆藏的历史变迁,可以包括创作的个人和时代背景、流传历史、出土或发现过程、馆藏过程等。
***
文物特徵
介绍文物的造型、尺寸等。
***
强(三选一)
製作技术
/创作技巧
介绍文物製作或创作是所用的技术或技巧。
**
文物鉴赏
介绍第三方对文物的鉴赏,注重艺术性,注意区别于製作技术、文化寓意。
**
文物价值
介绍文物自身的价值,包括文物等级、也可以介绍其本身所体现的价值(文物价值只能介绍文物本身的价值,不能用本体的价值代替文物自身的价值)。
**
弱(六必选二)
出土环境
/发现环境
简要介绍出土或发现文物的环境,例如,对北朝方格兽纹锦,可简要介绍阿斯塔那墓地。
*
文化寓意
介绍文物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寓意,有多种说法的应逐一列出(文化寓意只能介绍文物本身的寓意,不能用本体的寓意代替文物自身的寓意)。
*
重要展览
罗列文物重要的展览情况。
*
社会评价
列举学者、大众媒体等对文物的评价、研究成果。
*
文物争议
简要介绍学界对文物的各种争议、观点等。
*
保护措施
列举具体的保护方法及出台的保护政策等信息内容
*
依照优质版本的编辑要求,可移动文物类词条必须包括所有强相关目录。以上模板供编辑者参考,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并不是所有词条都能够编辑成这些目录内容;同样,如果还有紧密围绕该作品的有意义的内容,也可以根据编辑要求适当添加目录。

其他内容

参考资料
可移动文物类词条优质版本的参考资料覆盖率要求在50%以上,特色词条则要求70%以上。参考资料不应该来源单一,特色词条至少有4条参考资料。
使用专着作参考资料要列出引用的页码,引用论文作参考资料要列出刊物名称。不建议写“××(内容)由××(用户)编写”。
图片图册扩展图册
在词条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细节、全景图来提高词条的可读性,当然,这并不是硬性要求。图片不能有水印、网址,并且质量要较好,大小适中,画质清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