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下册)》遴选了239篇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内容主要围绕循环经济、绿色GDP、环保技术、坏境规划与管理、教育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就这些领域中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论、方法及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下册)》适合从事巨观经济研究与决策、经济管理、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及教育等领域的管理工作者和科技人员使用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
-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 页数:648页
- 开本:16
- 作者:邓楠
- 出版日期:2005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60831397
内容简介
《可持续发展:经济与环境(下册)》: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
图书目录
第三篇 环保技术、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论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的定位
节水减污工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中国经济成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高依赖度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我国市镇生活污水治理可持续发展的两点战略思考
无菌环境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FWCM专利技术在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展望
吉净煤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补偿机制——以东北地区为例
改进型旋流池分离效果的数值模拟
辽宁省水资源系统演变的初探
德国新型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在建筑可持续发展中的套用
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权制度安排
Start-up Experiment on Nitrification in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SBR Biofilm Reactor
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
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管理
上海市工业结构调整与废水排放负荷统计分析
潭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废水交换网路的建立和套用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用于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围垦活动对崇明东滩海三棱藤草带的生态影响初探
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江源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
苏州河浮游生物群落特徵及动态变化
利用水合物技术有效处理煤层气的途径
材料、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推进酒精企业清洁生产政策模拟
生态工业园区热电冷三联供规划的意义及方法
不产氧光合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产氢影响因子的实验研究
综合型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建设和最佳化
植物生长回响与污泥堆肥施加量间的关係初探
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的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纸浆造纸废水的零排放
我国海洋环境生态修复与海藻生物能源产业链发展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
低能耗易推厂的污水土地处理工艺
影响SrCoOx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红G的因素
生活垃圾填埋场可持续填埋的思考
上海都市发展背景下地源热泵的套用前景初探
水体沉积物释磷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白色污染的经济原因及防治对策
用INT2表征厌氧颗粒污泥ETS活性的方法及套用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评价的产业链改善对策研究
超音波协同纳米铁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
人工湿地——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生态上海建设的科技问题
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在生态市规划中的套用及设计
AmOn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小试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路径选择
工程项目中的环境管理
基于PLS回归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构建可持续的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贵州喀斯特地区脆弱生态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MATLAB在遥感环境监测中的套用
建筑陶瓷行业S02污染物浓度评价及总量分配方法研究
原位电动技术及其城市污染土壤修复中套用前景
湖泊污染底泥治理技术与评价
外来入侵物种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模式探析
青岛市湿地保护与利用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
青岛滨海山地环境景观资源利用与分析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改革的思路探讨
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化的问题和对策
第四篇 教育、人文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倒转头来看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路
论现代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以台海两岸清华大学发展为案例
深圳人口素质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关联模式探究
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林业人力资源素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瀋阳市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
略论中国小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福建人力资源质量开发与配置战略探析
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中国人口与计画生育投入的导向调整:源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论
迟发展地区高新技术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人才
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福建泉州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美德日韩瑞等国教育科技政策比较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土地权利制度创新
以人为本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甘肃省为例
对校企合作培养农经人才模式的思考
文凭信号: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张力
完善教育立法 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论我国收入不平等与教育不平等的相关性
中国科技人才资源区域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甘肃省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力资源投资开发研究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悖论问题
区域可持续能力度量模型及套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产业为例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自由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师範院校法学学科应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
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
网路——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依託
保护——以可持续的态度
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弔诡
对我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快速发展和交通现状的调查初探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
广东人口可持续发展刍议
针对我国能源与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战略与政府行为
上虞曹娥江旅游开发研究
村镇绿色建筑探索
基于代谢分析的可持续家庭消费模式研究
地质遗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蹟为例
农村居住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以辽宁省本溪市黄柏峪村为例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Rrsearch on the Method of Sustainable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以无锡市惠山区为例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从人的需要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绍兴、嘉兴两地旅游特色比较看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信用机制构建路径研究
可持续旅游在快速发展期旅游地的实现途径探讨——以周庄古镇为例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论生态城市发展规划的定位
节水减污工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中国经济成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高依赖度与工业化道路的选择
我国市镇生活污水治理可持续发展的两点战略思考
无菌环境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技术
FWCM专利技术在实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地位和作用展望
吉净煤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环境补偿机制——以东北地区为例
改进型旋流池分离效果的数值模拟
辽宁省水资源系统演变的初探
德国新型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在建筑可持续发展中的套用
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产权制度安排
Start-up Experiment on Nitrification in Autotrophic Nitrogen Removal SBR Biofilm Reactor
土地承载力的规定和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
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管理
上海市工业结构调整与废水排放负荷统计分析
潭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
工业废水交换网路的建立和套用
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用于低温低浓度生活污水处理的中试研究
围垦活动对崇明东滩海三棱藤草带的生态影响初探
汽车工业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江源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创新
苏州河浮游生物群落特徵及动态变化
利用水合物技术有效处理煤层气的途径
材料、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推进酒精企业清洁生产政策模拟
生态工业园区热电冷三联供规划的意义及方法
不产氧光合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产氢影响因子的实验研究
综合型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建设和最佳化
植物生长回响与污泥堆肥施加量间的关係初探
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因素识别方法的探讨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纸浆造纸废水的零排放
我国海洋环境生态修复与海藻生物能源产业链发展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安全分析
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
低能耗易推厂的污水土地处理工艺
影响SrCoOx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红G的因素
生活垃圾填埋场可持续填埋的思考
上海都市发展背景下地源热泵的套用前景初探
水体沉积物释磷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白色污染的经济原因及防治对策
用INT2表征厌氧颗粒污泥ETS活性的方法及套用研究
基于生态效率评价的产业链改善对策研究
超音波协同纳米铁降解2,4-二氯苯酚的研究
人工湿地——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系统
生态上海建设的科技问题
基于GIS的决策支持系统在生态市规划中的套用及设计
AmOn一体化污水生物处理小试研究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路径选择
工程项目中的环境管理
基于PLS回归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构建可持续的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贵州喀斯特地区脆弱生态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MATLAB在遥感环境监测中的套用
建筑陶瓷行业S02污染物浓度评价及总量分配方法研究
原位电动技术及其城市污染土壤修复中套用前景
湖泊污染底泥治理技术与评价
外来入侵物种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小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模式探析
青岛市湿地保护与利用
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
青岛滨海山地环境景观资源利用与分析
中国环境政策体系改革的思路探讨
产权理论与流域水权配置效率研究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产业化的问题和对策
第四篇 教育、人文与可持续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倒转头来看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前路
论现代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大学的可持续发展——以台海两岸清华大学发展为案例
深圳人口素质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关联模式探究
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林业人力资源素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瀋阳市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
略论中国小可持续发展教育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福建人力资源质量开发与配置战略探析
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保障制度与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中国人口与计画生育投入的导向调整:源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系统论
迟发展地区高新技术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人才
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福建泉州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
中国各地区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
美德日韩瑞等国教育科技政策比较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土地权利制度创新
以人为本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甘肃省为例
对校企合作培养农经人才模式的思考
文凭信号: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张力
完善教育立法 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论我国收入不平等与教育不平等的相关性
中国科技人才资源区域配置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甘肃省教育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人力资源投资开发研究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的若干悖论问题
区域可持续能力度量模型及套用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产业为例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自由视角下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师範院校法学学科应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
心灵状态最重要——谈目前大学教育的弊端
网路——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依託
保护——以可持续的态度
皇帝的新衣:来自北京老胡同的弔诡
对我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快速发展和交通现状的调查初探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
广东人口可持续发展刍议
针对我国能源与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
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战略与政府行为
上虞曹娥江旅游开发研究
村镇绿色建筑探索
基于代谢分析的可持续家庭消费模式研究
地质遗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蹟为例
农村居住用地的可持续利用——以辽宁省本溪市黄柏峪村为例
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Rrsearch on the Method of Sustainable Urba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以无锡市惠山区为例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从人的需要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绍兴、嘉兴两地旅游特色比较看我国“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信用机制构建路径研究
可持续旅游在快速发展期旅游地的实现途径探讨——以周庄古镇为例
序言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一致,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倡导用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要求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做出自己的努力。为更加广泛地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交流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于2005年9月在上海特举办《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年会以“绿色GDP与科学的发展观”、“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大会报告和五个分论坛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上述主题作精彩的大会报告。五个分论坛分别为“绿色GDP”、“循环经济”、“教育、人文与可持续发展”、“环保技术”以及为了鼓励青年学生广泛参与而特设的“大学生论坛”。
本论文集是从此次学术年会中遴选出的239篇论文编纂而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内容为绿色GDP和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下册主要为环保技术和教育、人文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论文大多是作者多年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基本上涵盖了上述领域的研究内容,反映了国内外该领域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其中,大部分论文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资料翔实,内容新颖,概念和观点明确,研究方法也有创意。有些巨观性并带有政策性的论文,对政府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年会的支持,年会总共收到300多篇论文,由于论文集的篇幅有限,很多通过初选的优秀论文没能最终编入论文集,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歉意。
我们希望这本论文集能给广大研究工作者有益的启迪和参考。
本论文集的评审和选编工作由马利民、张选军、邱寿丰、柴世伟、张洪恩、张志斌、林健伟、黄亚楠、黄游、张明等同志承担。论文集也得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和同济大学的郭日生、王凯悦、陈琨、周琪、张亚雷、李凤亭、诸大建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论文集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鼎力襄助。谨此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文集中如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论文集是从此次学术年会中遴选出的239篇论文编纂而成,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内容为绿色GDP和循环经济领域的研究成果,下册主要为环保技术和教育、人文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成果。这些论文大多是作者多年在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基本上涵盖了上述领域的研究内容,反映了国内外该领域中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其中,大部分论文有较强的针对性,研究资料翔实,内容新颖,概念和观点明确,研究方法也有创意。有些巨观性并带有政策性的论文,对政府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年会的支持,年会总共收到300多篇论文,由于论文集的篇幅有限,很多通过初选的优秀论文没能最终编入论文集,在此向各位作者表示歉意。
我们希望这本论文集能给广大研究工作者有益的启迪和参考。
本论文集的评审和选编工作由马利民、张选军、邱寿丰、柴世伟、张洪恩、张志斌、林健伟、黄亚楠、黄游、张明等同志承担。论文集也得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和同济大学的郭日生、王凯悦、陈琨、周琪、张亚雷、李凤亭、诸大建等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本论文集在出版过程中还得到了同济大学出版社的鼎力襄助。谨此致谢。
由于时间仓促,文集中如有不妥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