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树(拉丁学名:Theobroma cacao)是锦葵目、梧桐科、可可树属的乔木。原产于热带美洲,其果实经过发酵及烘焙后可製成可可粉及朱古力。 乔木,枝广展,小枝有褐色短柔毛。叶互生,卵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全缘。聚伞花序簇生于树干或粗枝上。花两性,萼片5枚,粉红色,花冠带黄色。核果椭圆状卵形,红色或黄色。花期近全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可可树
- 拉丁学名:Theobroma cacao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锦葵目
- 科:梧桐科
- 属:可可属
- 种:可可树
- 分布区域:南美,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中国海南等热带地区
形态特徵
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冠繁茂;树皮厚,暗灰褐色;嫩枝褐色,被短柔毛。叶具短柄,卵状长椭圆形至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0-30厘米,宽7-10厘米,顶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近心形或钝,两面均无毛或在叶脉上略有稀疏的星状短柔毛;托咔条形,早落。花排成聚伞花序,花的直径约18毫米;花梗长约12毫米;萼粉红色,萼片5枚,长披针形,宿存,边缘有毛;花瓣5片,淡黄色,略比萼长,下部盔状并急狭窄而反卷,顶端急尖;退化雄蕊线状;发育雄蕊与花瓣对生;子房倒卵形,稍有5棱,5室,每室有胚珠14-16个,排成两列,花柱圆柱状。核果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15-20厘米,直径约7厘米,表面有10条纵沟,乾燥后内侧5条纵沟不明显,初为淡绿色,后变为深黄色或近于红色,乾燥后为褐色;果皮厚,肉质,乾燥后硬如木质,厚4-8毫米,每室有种子12-14个;种子卵形,稍呈压扁状,长2.5厘米,宽1.5厘米,子叶肥厚,无胚乳。花期几乎全年。花果长年生于主桿和老枝上,果长而大,红色或黄色
生长环境
可可树喜生于温暖和湿润的气侯和富于有机质的沖积土所形成的缓坡上,在排水不良和重粘土上或常受颱风侵袭的地方则不适宜生长。喜生在温度高、湿度大、土壤肥沃的环境。要求栽培地区年平均温度22.4-26.7度,月最低平均温度15度,绝对最低温度10度,雨量1400-2000毫米,忌大风和渍水。
分布範围
原产美洲中部及南部,广泛栽培于全世界的热带地区。在中国海南和云南南部有栽培。
种植情况
2013年5月22-23日, 东协可可俱乐部国家协调小组在越南胡志明市召开了第16次会议。会议上, 来自种植可可树的东协各国代表就良好农业规範 (GAP) 实施方法、食品安全措施、可可树疫病预防与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同时作了关于东协共同有效优惠关税的报告和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种植可可树试点种植模式效果等的报告。
从2000年开始种植可可树以来, 越南全国可可树种植面积已达2.5万hm2, 主要集中在越南西原、东南部和九龙江三角洲等地区。按计画, 越南力争至2015年全国可可树种植面积达3.5万hm2, 产量达2.6万t, 力争至2020年可可树种植面积达5万hm2, 发酵可可产量达5.2万t。
主要价值
可可树花果具有观赏价值。种子是世界的饮料原料,也是可可粉和“朱古力糖”的主要原料。
繁殖方法
多用种子繁殖,但也有用芽接的;植后4-5年开始结实,10年以后收穫量大增,到40-50年后则产量逐渐减少。较冷的地区可于温室盆栽。
栽培技术
肥沃的土壤条件和精心的耕作,一旦成活,可可树就可以在充足的阳光下成长。可可种植园(人工种植下的可可树)通常位于谷地或沿海平原,必须有均匀分布的降雨量和肥沃、排水通畅的土地。大多数种类的可可树会在第五年开始结果。
植物学史
三千年前,美洲的玛雅人就开始培植可可树,称其为cacau。将可可豆烘乾碾碎,加水和辣椒,混合成一种苦味的饮料。这种饮料中的可可硷和微量咖啡因可产生兴奋作用。该饮料后来流传到南美洲和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人称之为xocoatl,意思为“苦水”,他们为皇室专门製作热的饮料,叫Chocolatl,意思是“热饮”,是“朱古力”这个词的来源。
16世纪时,哥伦布和西班牙人都发现并描述了这种植物和饮料,但他们对其不感兴趣。1544年一个来自多米尼加的玛雅贵族代表团拜访了西班牙的腓力王子,他们随身携带自己喝的可可饮料,是加了香草等香料的起泡沫的饮料,引起西班牙人的兴趣,他们也开始喝这种饮料,并加入糖和其他配料。
1585年第一艘从墨西哥运载可可豆的船到达西班牙,意味着在欧洲已经出现了对可可的消费需要。饮用可可的习惯后来逐渐从西班牙向欧洲其他国家流行。1657年,一位法国人在伦敦开了第一家出卖朱古力的商店,但店的名称叫“咖啡菸草商店”,到1674年才发明了製造固体朱古力的方法。

18世纪后,朱古力的价格始降,朱古力渐渐普及。1753年,生物学家林奈正式为可可树命名,因不喜欢“可可”这个词,把它命名为Theobroma cacao, theobroma 是希腊语,意即“神的食物”。
可可树的养分需求
可可树对养分的需求, 可以通过不同发育阶段植株和收穫物的化学分析进行估计。每生产1000千克可可乾豆大约要带走20千克氮、4千克磷和10千克钾, 如果採收时连同果壳一起带出大田 ,钾的带走量要增加五倍多。不同产地的可可豆化学成分变化不如果壳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