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核桃,山西省临汾市古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誌。
古县是山西省三大核桃传统产区之一,是国务院确立的“高产优质高效核桃示範基地县”,被授予 “全国经济林发展先进县”。古县核桃坚果方椭圆形,壳面洁净,易取整仁和半仁,片大丰满,仁色微黄,风味香甜。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古县核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誌登记保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古县核桃
- 产地名称:山西省临汾市古县
- 品质特点:片大丰满,仁色微黄,风味香甜
- 地理标誌 :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誌
- 批准文号 :农业部公告第1364号
- 批准时间 :2010年03月25日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
古县核桃坚果外形为圆或椭圆,横径35—55厘米,外壳黄白色,壳面洁净,缝合线紧密、无露仁、虫蛀、霉变、异味、破损、空壳、黑斑和出油。无杂质、未经化学漂洗处理,坚果含水量≤8%,易取整仁和半仁,片大丰满,仁色微黄,风味香甜。
古县核桃

内在品质
古县核桃富含磷、钙、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及多种维生素。核桃仁含脂肪60—70%,蛋白质在15%以上。坚果含水量≤8%,平均果重大于10克,空粒果小于1%,破损果小于0.1%,黑斑果小于0.1%,出仁率大于50%。
古县核桃 | 一般核桃 | 对比 | |
蛋白质 克/100克 | 15.8 | 12 | +3.8 |
脂肪 克/100克 | 61.6 | 58.8 | +2.8 |
能量 千焦/100克 | 2823 | 728 | +2095 |
维生素B1 毫克/100克 | 0.14 | 0.09 | +0.05 |
维生素B2 毫克/100克 | 0.87 | 0.77 | +0.1 |
等级分类
依据核仁皮色和完整程度,古县核桃商品核桃仁可分8个等级:白头路:1/2仁,淡黄色;白二路:1/4仁,淡黄色;白三路:1/8仁,淡黄色;浅头路:1/2仁,浅琥珀色;浅二路:1/4仁,浅琥珀色;浅三路:1/8仁,浅琥珀色;混四路:碎仁,种仁色浅且均匀;深三路:碎仁,种仁深色。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古县土壤主要为棕壤、褐土、草甸土。褐土在全县各地均有分布,面积157.4万亩,占到总面积的86.9%。草甸土多分布在涧河沿岸,面积7.3万亩,占总面积的4.0%。棕壤分布在北部高山,面积16.26万亩,占总面积的9.2%。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1.3%;全氮含量>0.072%,速效磷含量>17.98毫克/千克,速效钾>143.88毫克/千克,有机质钾肥较有余,氮、磷养分不足,土壤pH值7.5-8.3之间,呈微硷性,特别适宜发展核桃经济林。
水文情况
古县河流按集水区域划分,可分涧河、蔺河、蔡子河和刘垣河四条水系。涧河是本县最大的一条河流,由南北二支组成,北支以涧河主流为主,南支由石壁河、旧县河组成,常年清水流量0.65立方米/秒,在岳阳镇五马村西汇流后经洪洞注入汾河。四条河流的年径流量为7069万立方米,其中清水流量为3467万立方米,洪水流量3602万立方米,年径流模数5.86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为核桃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水文条件。
气候情况
古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乾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年平均气温9.3℃,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5.5℃,极端最高气温为38.3℃,10℃以上积温为3567.8℃。全年无霜期163天,平均终霜期在四月上旬,初霜期在十月上旬,全年日照时数2535.1小时,历年平均蒸发量为1756.9毫米,年平均降雨量为558.5毫米。一年中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这种气候有利于核桃营养成分积累。
古县核桃

历史渊源
古县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始于西汉,盛于当代,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清雍正辛亥年(1731年)间知县赵温主编的《岳阳县誌》,把核桃种植列入该志第五卷《食货志·土产》。
民国二年(1913年)岳阳县知事李钟珩监修的《新修岳阳县誌》中记载:“邑西北诸乡晋产(核桃)……每当秋成,他乡自贩者,往来不绝焉。”
久远的栽培历史,也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古县用核桃命名的村庄多达8个,反映其历史的文化作品也常见于杂誌、报端。山西省闻名的核桃王树高21.8米,胸径1.15米,主干3.5米,冠幅东西24米,南北23米,垂直投影443.5米2,树龄300多岁,三个成人方能抱拢如今仍枝繁叶茂,年产量100千克左右。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核桃的发展,在古县发展核桃林。核桃生产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发展极为迅速,且品质上乘。古县核桃“人均面积、株数、产量、收入”位于山西省第一名。
生产情况
2007年,古县核桃栽植面积达到23万亩,755万株,初步实现了农民“人均百株核桃树”的目标,年产量达375万千克,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800元。10大优质万亩核桃基地也已经建成。
2011年,古县核桃总产量3450吨。
2015,古县核桃总株数达到780万株,农民人均过百株,核桃年产量约为450万千克,产值过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余元。
2016年,古县核桃种植总面积达到20万余亩,範围遍及全县7个乡镇,总产量7200吨。
2017年,古县核桃总面积达到20万余亩,範围遍及全县7个乡镇。总产量突破1万吨,产值达到2亿元,人均增收2000元。

产品荣誉
古县是国务院确立的“高产优质高效核桃示範基地县”,被授予 “全国经济林发展先进县”。
2010年03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古县核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誌登记保护。
地理标誌
地域保护範围
古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部霍山脚下,太岳山的中南段,东依安泽,西与洪洞,南连浮山、尧都,北界霍州、沁源。古县核桃的地域範围包括县辖岳阳、北平、古阳、旧县等7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8′-112°10′,北纬36°02′-36°36′。东西宽20千米,南北长55.6千米,海拔高程在590-2346.8米左右。
质量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土层深厚,保水和透气良好的沙壤土,轻壤土和中壤土,pH值6.5-8.0土壤含盐量低于0.25%。古县核桃生产地主要规划在古县县辖七个乡镇,产地环境符合《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NY5307—2005的无公害落叶果树坚果产地环境的规範要求。
(2)品种的选择:栽培本地区的优良品种。如:晋龙1号、晋龙2号、辽核4号、中林3号、绵核桃等。授粉品种选与主栽品种相适宜的优良品种。品种纯正,主根及侧根完整,无病虫害,苗高1.2米以上,基径1.2厘米以上,鬚根较多的优良嫁接苗。行向与株行距:取南北行向,丘陵土地依地势而定。株行距5-6米×7—8米。果粮间作园6×12米。早实核桃园3×5米。密植园3×3米或3×4米。定植时间春栽或秋栽。春栽自土壤解冻至芽萌动前,秋栽自落叶至土壤封冻前,一般宜春栽。授粉树配置根据核桃雌雄易熟,风媒传粉,传粉距离及作果率差别较大的特点,主载与授粉品种为4:1,或两个以上优良品种相间栽植。须防寒,措施是压倒埋土。幼树稍大埋土不便时,用报纸或塑胶布缠扎枝条,用凡士林或猪油涂抹植乾等。
(3)生产过程管理:生产过程採取了多项技术,园地规划、砧木培育、平衡施肥与配方施肥相结合、节水灌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採收、贮藏等。在施肥中採取施腐熟有机肥为主,複合肥为辅的施肥原则,在病虫害防治中採用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办法,提倡使用生物源、矿物源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规定化学农药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严格安全间隔期。
(4)产品收穫:果实完熟后採收。完熟标準是总苞(青皮)变成黄绿色,部分果实顶部出现裂缝,容易剥离。种仁硬化,幼胚成熟。核壳坚硬,呈黄白色。成熟期多在9月上中旬。果实成熟后用棍棒击落。脱青皮堆积脱青皮,在堆积的核桃果上盖席片或杂草,避免日晒,促进后熟。3-4天后摊开用棍棒敲打去青皮。
(5)生产记录要求:按无公害农产品记录要求记载,中心选择有文化的种植户和工作人员做好品种选择、栽培、土肥水、田间、病虫害、收割、成品、出入库台账的记录。为古县核桃的生产技术体系提供依据。